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种世衡初营清涧城,有紫山寺僧法崧,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世衡置门下,恣其所欲,供亿无算。崧酗酒狎博,无所不为。世衡遇之愈厚。留岁余,崧亦深德世衡,自处不疑。一日,世衡忽怒谓崧曰:“我待汝如此,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拽下械系捶掠,极其苦楚。凡一月,濒于死者数矣,崧终不伏,曰:“崧,丈夫也。公听奸人言,欲见杀,则死矣,终不以不义自诬。”毅然不顾。世衡审其不可屈,为解缚沐浴,复延入卧内,厚抚谢之曰:“尔无,聊相试耳。欲使为间,万一可胁,将泄吾事。设虏人以此见穷,能不相负否?”崧默然曰:“试为公为之。”
世衡厚遗遣之,以军机密事数条与崧曰:“可以此藉手,仍伪报西羌。”临行,世衡解所服絮袍赠之曰:“胡地苦寒,此以为别。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遇乞,虏人之谋臣也。崧如所教,间关求通遇乞,虏人觉而疑之,执于有司。数日,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崧初不知领中书,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虏人疑遇乞,舍崧,迁与北境。久之,遇乞终以疑死。崧邂逅得亡归,尽得虏中事以报。崧后官至诸司使,至今边人谓之“王和尚”。
元昊之臣野利,常为谋主,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岁除日,野利引兵巡边深涉汉境数宿,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元昊疑之。世衡尝得蕃酋之子苏吃曩,厚遇之。闻元昊尝赐野利宝刀,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世衡因使吃曩窃野利刀,许之以缘边职任、锦袍、真金带。吃曩得刀以还,世衡乃唱言野利已为白姥谮死,设祭境上,为祭文,叙岁除日相见之欢。入夜,乃火烧纸钱,川中尽明。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凡千余两悉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但存数十字。元昊得之,又识其所赐刀,遂赐野利死。野利有大功,死不认罪。自此君臣猜,以至不能军。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当时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
(选自《梦溪笔谈·权智》,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衡置门下延:邀请
B.尔无过:责怪
C.虏人疑遇乞因:于是
D.自此君臣猜贰:有二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种世衡巧施“反间计”的一组是
①欲使为间,万一可胁,将泄吾事 ②世衡解所服絮袍赠之
③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    ④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
⑤世衡因使吃曩窃野利刀     ⑥设祭境上,为祭文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世衡用一年多时间厚待法崧,目的是让法崧能帮助他实施破敌计策,这可见种世衡的谋事长远。
B.遇乞最终因为种世衡的反间计而死。法崧回国后,因入羌有功而被授予诸司使的官职,被人称为“王和尚”。
C.天都大王野利在除夕那天带领军队巡察边境,并深入汉境,停留了几天,这成为他被君王怀疑的诱因。
D.种世衡在平定西夏的过程中出力较多,但是当时的人并不太了解他的功劳,直到他死后,他的功劳才被记录。
【小题4】(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拽下械系捶掠,极其苦楚。凡一月,濒于死者数矣。(4分)
②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3分)
(2)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安 徽 巡 抚 赵 公 国 麟 闻 其 名 招 之 试 才 之 以 博 学 鸿 词 荐 竟 不 赴延 试 亦 自 此 不 应 乡 举 而 家 益 以 贫。  (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03 02:54: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集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栗。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B.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C.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D.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神/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多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此处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百家,此处指不同派别的学说。春秋战国时各学派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C.《左氏》即《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编,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御史,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韩愈曾任御史,后被贬南方边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写先生的教诲。老师勉励学子身逢其时,应该学思并具,精进学业,完善品格,无须担忧得不到任用。
B.第二段对老师治学方法进行了论述。既肯定老师读书的勤奋,也批评了老师读书贪求数量、不加选择等毛病。
C.学子之语隐含作者不平之意。老师有功于儒道,才华出众,能博采众家之长,敢做敢为,却命运多舛,不被珍视。
D.文章以师生问答巧妙抒怀。最后一段表面是说自己尚有不足,安于所处,实则语含辛酸,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苦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2)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柳宗元

①秀才足下:仆避师名久矣。往在京都,后学之士到仆门,日或数十人,仆不敢虚其来意,有长必出之,有不至必惎之。虽若是,当时无师弟子之说,其所不乐为者,非以师为非, 弟子为罪也。有两事,故不能:自视以为不足为,一也;世久无师弟子,决为之,且见非,且见罪,惧而不为,二也,其大说具《答韦中立书》,今以往,可观之。

②秀才貌甚坚,辞甚强,仆自始觌,固奇秀才,及见两文,愈益奇。虽在京都,日数十人到门者,谁出秀才右□?前已必秀才可为成人,仆之心固虚矣,又何鲲鹏互乡于尺牍哉!秋风益高,暑气益衰,可偶居卒谈。秀才时见咨,仆有诸内者,不敢爱惜。

③大都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其外者当先读六经,次《论语》、孟轲书,皆经言。《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采取之,谷梁子、太史公甚峻洁,可以出入,余书俟文成,异日讨也。其归在不出孔子,此其古人贤士所懔懔者。求孔子之道,不于异书。秀才志于道,慎匆怪、勿杂、勿务速显。道苟成,则勃然尔,久则蔚然尔。源而流者,岁旱不涸,蓄谷者不病凶年,蓄珠玉者不虞殍死矣。然则成而久者,其术可见。虽孔子在,为秀才计,未必过此。不具。宗元白。

(注)①行:德行。
【小题1】第①段画线句内容高中课文也有相关论述,这篇文章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小题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
A.矣B.焉C.耶D.耳
【小题3】对第②段内容理解错误一项是(    )
A.秀才貌甚坚而辞甚强,这已令作者非常欣赏。
B.秀才的才华和志向,尤令作者感到后生可畏。
C.借天气好转,作者盛邀秀才来家里当面交谈。
D.作者称秀才有时也会被询问,一起探讨学问。
【小题4】赏析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第③段“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这句话的意思在本文写作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试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小题1】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
【小题2】积土成山,风雨兴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
【小题3】虽有槁,不复挺者……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小题4】驽马十驾,在不舍。
A.量词; 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
【小题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