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昔吾友王昆绳目震川文为肤庸,而张彝叹则曰:“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据司马氏之奥矣。”二君皆知言者,盖各有见,而特未尽也。震川之文,乡 曲 应 酬 者 十 六 七 而 又 徇 请 者之 意 袭 常 缀 琐 虽 欲 大 远 于 俗 其道 无 由。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其气韵盖得之子长,故能取法于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选自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小题2】文中的“子长”是谁?作为清代“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之一的方苞,与哪两位合称“桐城三祖”?
【小题3】根据上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归震川文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8 04:17: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闻名
B.未有知其者 修:美好的样子
C.而彼且奚也 适:到……去
D.此小大之也 辩:同“辨”,分辨,分别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意义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控于地而已矣
B.奚以之九万里南为
C.我腾跃
D.不过数仞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庄子的道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B.“小大之辩”是《庄子》中很重要的一个哲学命题,“小”和“大”在本质上都是有所依赖,有所期待的,只不过是量上的有差别而己。
C.庄子善于用寓言说理,第一段借助学鸠的无知,写出俗人浅陋、不识大体的境界。鲲鹏之大与志在远方,和蜩鸠之小且无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假托“汤之问棘”的这段话,内容上与前文有重复,可以看作庄子行文在浪漫想象的同时,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却多有疏忽,白玉微瑕,十分遗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尊而制六合履:登,踏
B.乃使蒙恬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北方
C.然后华为城践:踏,踩
D.信臣精卒陈利而谁何兵:兵器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余烈吾从而师
B.以为桂林、象郡以为
C.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犹且从师问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在施政上“仁义不施”的一组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④隳名城,杀豪杰
⑤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吞二周而亡诸侯”、“ 南取百越之地”、“ 北筑长城”等表明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废先王之道”就是抛弃了仁义之道,所以文章最后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焚百家之言”是愚民、“收天下之兵”是弱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则是防民。
D.“天下已定”是一个转折点,秦开始由以前的守卫之势转为攻取之势。

同类题5

阅读《 祭十二郎文》选段,完成各题。

(1)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惟兄嫂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2)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也。

.......

(3)①呜呼!②其信然邪?③其梦邪?④其传之非其真邪?⑤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⑥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⑦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⑧未可以为信也!⑨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⑩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4)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5)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6)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

(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不省所,惟兄嫂是依    怙 :依靠
B.吾不以一日辍汝而也   就 :就职上任
C.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纯明:完全明白
D.不克其泽   蒙 :承受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惟兄嫂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B.其竟此而殒其生乎 臣险衅,夙遭闵凶
C.教吾子与汝子,其成 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D.其后四年,而视汝  后五年,吾妻来
【小题3】对选文第(3)段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②③④句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B.第⑤句“也”“乎”合用,表明肯定的语气,作者用推断排除了现实的可能性,确信侄儿去世的消息是假的。
C.第⑥⑦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意接受残酷的现实。
D.第⑧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陷入极度苦闷之中。
【小题4】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叙写“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身世之悲,衬托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心情。
B.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作者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C.由于作者情绪的激动以及生活经历的坎坷,所要书写的内容很多,所以文章内容往复重叠、条理不够顺畅、清晰。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小题5】将上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3)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