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静者居记(明)高启
①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余记之,久辞而未获□。
②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
③余谓客曰:“子何言之戾邪?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埋怨堨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矣,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传曰:“居天下之广。”居广,居仁也。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
④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⑤顾余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A矣 B乎 C耶    D也
【小题2】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
【小题3】对第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欲静而未能”点明作者久未写记的原因。
B.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加深了对“静”的认识。
C.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同时勉励张君和自己。
D.作者觉得要和张君学习才能成为“静者”。
【小题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吾知其所勉
②居不静而静者
③居静而非静者
④吾知其所警
A.③,①;②,④。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D.③,④;②,①。
【小题5】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24 03:19: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阵图序

明候方域

余友贾生开宗,年逾五十,老矣。负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绳墨。常自许得为宰相,当一年平寇,三年可尽撤诸塞上兵。里人大笑,以为病狂。乃感愤,着《八阵图》数千言。余则独有取焉,而之序曰:

呜呼!今天下之隐忧,盖在于文臣之望浅,而武担之志骄,不知其所终矣。

陆贾有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为将,不必善骑射,粗知古今,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今天下急,急论将哉。

汉袓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庐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天下而有韩信、孙武,宜使之专制千里,岂当更有开府位其上,中贵观军容,掣其射也?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今天下宣蓟握重兵,豫楚多元帅,而鸣镝在郊,堠火连未央。然则收其所为旌节,撤其所为长城,即外患不靖,内忧不灭,而国家省金钱之费,人民免首功之惨,亦未始非勿药而病也。

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文而左武也。虽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则枢府,藩则抚军。吾皆得而见之矣,大约多历年所而得之。又或以盘错之地,狡利者善避,更授钝者,此其胸中岂异伍卒?而则使诸大将肩蟒围玉,相与拜跪之。固宜为其所轻,而日有愤噪之变也。虽日推毂铸印,于以称曰:文饰则得矣,勘乱则未也。

呜呼!叶公好龙而龙至,燕王马而马来,我国家地广人众,而倜傥非常之略寂焉先闻,将果无人言之耶?抑无人用之耶?岂天未悔祸而人未厌乱耶?又岂人建功立业各有其时,而急者不可以缓,缓者不可以急耶?何贾生之且老而尚托于其言也?

(注)①开府:封建时代,公卿所设的能自任官史的机构。②中贵:指受皇帝宠信的宦官。③推毂:推车前进,比喻推荐人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未始非勿药而病也 愈:更加
B.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文而左武也 右:重视
C.虽日推毂铸印 铸印:委以官职
D.燕王马而马来    市: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之序曰 秋以
B.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     斯用兵之效
C.堠火连未央 臣死不避
D.又岂人建功立业各有其时   背负青天而莫天瘀者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B.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C.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D.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小题4】下列对文中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绳墨,本指木工用绳染墨在木材上弹印直线,古代一般用它比喻规矩、法度。古代还将法度称为“三尺”,因为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
B.本文中的《八阵图》是一篇谈及军事的长文,与杜甫那首赞美诸葛亮的同名五绝不同。
C.汉祖、阖闾与韩信、孙武在本文中分别代指明君与贤臣。
D.鸣镝(响箭)、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火在文中均指长城上的报警设备。“推毂”乃引用周文王与姜子牙的典故。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开宗身怀奇才,好谈国家大事,喜欢喝酒,不受俗礼约束,经常得意地说自己做宰相时,在一年内平息了寇乱,三年全部撤掉边塞驻军。
B.作者认为,如今以文臣的身份来担任武事,虽然天天举荐人才委任将领来支持他,只能说好名声得到了,平息骚乱却没有做到。
C.作者认为,天下如有韩信、孙武这样的人才,就应当给他权力,让他统辖广大的地区,而不应再让开府来管辖他,让宦官作监军来牵制他。
D.本文是为其好友贾开宗的老而不见用鸣不平,而更大篇幅是论述天下致乱的重要原因“文臣望浅,武臣志骄”。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
(2)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夏梅说

明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侯。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①,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 在告:官员在家休息。
【小题1】“说”是一种文体,初中学过同类文章,如__________(作者)的《爱莲说》。
【小题2】文中最能表现夏梅可贵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一段中:“极热”指的是_____,“冷极”指的是_____。
【小题4】对“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世间原本有些人,固然身处寒冷的时节,偏远的地方,但把名利和权势也带到了那里。
B.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名利和权势仍在手里。
C.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倍受冷落,而表面上仍然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D.这世间有些人,原本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又重新获得了名利和权势。
【小题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请对本文的写作思路作简要评析。
【小题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们在冬季争相赏梅是因为仰慕梅花傲霜斗雪的风骨。
B.作者写盛夏时节,梅树“花实俱往”,更显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孤傲。
C.从文章内容推断,张谓《官舍早梅》诗中所描写的应是仲春时节的梅花。
D.作者为了表达对董崇相的情谊,请朋友作诗唱和,并画夏梅图赠送给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程次公行略
明钟惺
新安有程次公者,名道赓,字幼和,渐江豪朗人也。公生而端慧,就外塾,所授书,一再过辄上口。其父,名儒也。雅不欲限以学究,将以世务炼之。有所经画,每与裁决。使治生,日:“货殖,非小道也。管商之材,黄老之学,于是乎在。”姑使试之,使得自以其意通宾客。客多而不杂。年二十七,命治盐策于淮,兼以其地近金陵,俾得游栖以广其意。
归籍其子母,全而报之父。念广陵去家远,心动思归,不必时至。乐武林湖山之胜,距新安可朝发夕至。且日:"废居之道,何地不可施?”改其鹺于武林。族子有材而失职者,察其可任,一以委之。然被息者再,任人之效也。而客日进,仁心慕义,贤士大夫乐与之游。尝贷某孝廉金,辛丑,孝廉成进士,卒于邸,举券焚之。人以此如贷金,非以孝廉故也,益多之,称程次公云云。浙之藩臬守令,争以客礼之,然无所请事。至从子见陵于贱而富者,躬囚服,出理之。
无何,闻其父病,跣而归。病良已,反杭。两月,而父病不起。居丧易而戚,乡里法之。自是亦不复为往时游矣。一室之中,图史为邻,延名师友课其子,能文章。今长男瑄在予门者是也。
癸卯,还新安。会岁大祲,谷贵,邑令劝粜。首出千石应,价为之平。丙午,失所匹,所委武林族子会计者又死,顾影单外,将反淮上故业。会姊之子黄归自燕,盛言燕中都会,质库岁息可十五。公亦欲乞一官,先举千金授之,随籍其家赀寄之宗人,不责券。将尽室就道,而黄之千金,业付酒家胡矣!公一无所问,而生计稍落,遂由金陵再至杭。杭之故人迎劳之,谓次公将为武林人也。公内自计:游莫如武林,居莫如金陵。遂有终焉之志。会有脾疾,就医京口。医以寒剂进,暴下,五日而卒。
瑄笃学有志行,将乞文以宠亡者。于一时年位高名,夷然不问,而责于予。始一岁中,月数拜予门,后一月中数日一拜,最后一日数拜。予恍然日:“此孝子也!”伤其志,为具其行事焉。
(选自《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子母:利息和本钱。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不欲限以学究     雅:向来
B.益多之,称程次公云云 多:赞赏
C.质库岁息可十五     质:抵押
D.随籍其家赀寄之宗人 籍:凭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略:是叙述死者生平事迹梗概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等人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立传的依据。
B.货殖: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史记•货殖列传》就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
C.黄老之学:”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始祖老子。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中期,其学说的核心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D.孝廉:本为汉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名,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明清时期,“孝廉”成为对进士的雅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从子见陵于贱而富者,躬囚服,出理之。
(2)一室之中,图史为邻,延名师友课其子,能文章。
(3)于时年位高名,夷然不问,而责于予。
【小题4】结合文章第二段简要概括程次公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聂文蔚书(节选)
王阳明
忽承笺惠,反复千余言,读之无甚浣慰,中间推许太过,盖亦奖掖之盛心,而规砺真切,思欲纳之于贤圣之域,又托诸崇一以致其勤勤恳恳之怀,此非深交笃爱何及是!知感知愧,且惧其无以之也。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
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诡辞以阿俗,娇行以誉。忿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亦不自知其量者。天下之人见其若是,遂相与非笑而诋斥之,以为是病狂丧心之人耳。呜呼,是奚足恤哉!吾方疾痛之切体,而暇计人之非笑乎?
昔者孔子之在当时,有议其为谄者,有讥其为佞者,有其未贤,诋其为不知礼,而侮之以为东家丘者,有嫉而诅之者,有恶而欲杀之者。然而夫子汲汲遑遑,若求亡子于道路,而不暇于暖席者,宁以蕲人知我、信我而已哉?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呜呼!此非诚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
仆之不肖,何敢以夫子之道为己任?顾其心亦已稍知疾痛之在身,是以彷徨四顾,将求其有助于我者,相与讲去其病耳。嗟乎!今诚欲求豪杰同志之士于天下,非如吾文蔚者,而谁望之乎?如吾文蔚之才与志,诚足以援天下之溺者,今又既知其具之在我,而无假于外求矣,循是而充,若决河注海,孰得而御哉?
临歧执笔,不觉累纸,盖于相知之深,虽已缕缕至此,殊觉有所未能尽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惧其无以之也 堪:禁得起。
B.世之君子惟务其良知   致:传达,表达。
C.诡辞以阿俗,矫行以誉 干:求,谋求。
D.有其未贤,诋其为不知礼 毁:毁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非深交笃爱何及   是其无礼于晋
B.是非之心,不虑知   人非生知之者
C.天下之人见若是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D.宁以蕲人知我、信我而已哉   因人力而敝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写收到聂文蔚信时的感受,觉得文蔚对自己赞许过多,但情意真挚,让自己感激而愧疚,生怕自己辜负了心意。
B.良知人人具有,圣人与常人无异,过去和现在一样;良知能让人公正辨别是非,具有共同的好善厌恶之心,有助于国家治理。
C.本文列举孔子生前所遭受的批评、诋毁、侮辱、咒骂等,只为表达对孔子因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体而不为流言所动的景仰之情。
D.作者在信中书写了当时种种非良知的表现,表达了决意像古人一样传达良知的意愿和苦闷,其中也有对聂文蔚的赞许和期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自其一家骨肉乏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2)吾方疾痛之切体,而暇计人之非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