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遗王含书

王导

近承大将军困笃绵绵,或云已有不讳,悲怛之情,不能自胜。寻知钱凤大严,欲肆奸逆,朝士忿愤,莫不扼腕。去月二十三日,得征北告,刘遐、陶瞻、苏峻等深怀忧虑,不谋同辞。都邑大小及二宫宿卫咸惧有往年之掠,不复保其妻孥,是以圣主发赫斯之命,具如檄旨。近有嘉诏,崇兄八命,望兄奖群贤忠义之心,抑奸细不逞之计,当还武昌,尽力藩任。卒奉来告,乃承与犬羊俱下,虽当逼迫,犹以罔然。兄立身率素,见信明于门宗,年逾耳顺,位极人臣,仲玉、安期亦不足作佳少年,本来门户,良可惜也!

兄之此举,谓可得如大将军昔年之事乎?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如导之徒,心思外济。今则不然。大将军来屯于湖,渐失人心,君子危怖,百姓劳弊。将终之日,委重安期,安期断乳未几日,又乏时望,便可袭宰相之迹邪?自开辟以来,颇有宰相孺子者不?诸有耳者皆是将禅代意,非人臣之事也。先帝中兴,遗爱在人。圣主聪明,德洽朝野,思与贤哲弘济艰难。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此直钱凤不良之心闻于远近,自知无地,遂唱奸逆。至如邓伯山、周道和恒有好情,往来人士咸皆明之,方欲委任,与共戮力,非徒无虑而已也!

导门户小大受国厚恩,兄弟显宠,可谓隆矣。导虽不武,情在宁国。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但恨大将军桓文之勋不遂,而兄一旦为逆节之臣,负先人平素之志,既没之日,何颜见诸父于黄泉,谒先帝于地下邪?执省来告,为兄羞之,且悲且惭。愿速建大计,惟取钱凤一人,使天下获安,家国有福,故是竹素之事,非惟免祸而已。

夫福如反手,用之即是。导所统六军,石头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护军屯金城六千人,刘遐已至,征北昨已济江万五千人。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大兵一奋,导以为灼炟也。

(《晋书·王敦传》)

(注)晋代元帝、明帝之间,王敦任大将军,手握重兵,有篡夺之意,时与朝廷发生冲突。后王敦病重,其兄王含带兵攻打朝廷,时王导在朝任司徒,写信劝王含退兵,王含不应。王敦、王含是王导的堂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复保其妻孥    妻孥:妻子和儿女
B.德朝野 洽:遍及
C.与共戮力 戮力:并力
D.导虽不 武:武将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王敦已经病危,而朝廷也已经下诏任命王含为八命大臣,所以王含不该跟着钱凤等人行奸逆不道之事。
B.王导对王敦将宰相之位传给安期的做法很不认同,理由是安期不堪此任,且擅自传位不合臣子之道。
C.王导认为王含能很容易做到让天下获得安定、国家享有福祉,那就是捉拿钱凤一个人。
D.这封信言辞犀利,从各个方面说明王含发兵攻打朝廷不合道义;晓明利害,论述有据。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知钱凤大严,欲肆奸逆,朝士忿愤,莫不扼腕。
(2)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如导之徒,心思外济。
(3)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括王导劝王含退兵的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8 11:49: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16分)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与之共越国之政(管理)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将、武臣)
C.无乃后乎(恐怕,只怕)D.悔之,必无及已(虽然)
【小题2】下列句式特点与“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B.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C.今已服矣,又何求焉?D.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小题3】翻译以下句子。(10分)
①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3分)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5分)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又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一泉之旁隅:角落
【小题2】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  )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串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3分)
(2)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