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彭州圆觉禅院记
苏洵
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以逃天下之讥而已耳。天之畀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
②自唐以来,天下士大夫争以排释老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其容于吾。而吾士大夫亦喜其来,而接之以礼。灵师、文畅之徒,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呜呼!归尔父子,复尔室家,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父子之不归,室家之不复,而师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传》曰:“人臣无外交。”故季布之忠于楚也,虽不如萧、韩之先觉,而比丁公之贰则为愈。
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故为之记曰:彭州龙兴寺僧平润讲《圆觉经》有奇,因以名院。院始弊不葺,润之来,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聪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以成。是为记。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
B.耳
C.焉
D.哉
【小题2】对第①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总领全篇内容。
B.提出不可自欺欺天的观点,领起下文内容。
C.提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为下文进一步阐述张本。
D.提出乐就应该留下来的观点,引出下文的深入阐述。
【小题3】对第③段“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穿布衣,吃素食,以此来为徒弟们作表率。
B.布施衣服和食物,以此来给徒弟们作表率。
C.穿布衣,吃素食,认为他的徒弟堪为表率。
D.布施衣服和食物,为此白白作徒弟的表率。
【小题4】第③段画线句交代了本文写作的_____和_____。
【小题5】从叙议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28 11:0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悟已往之不谏  谏:挽回
B.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C.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帝乡不可期    帝乡:皇帝的住所,这里指仕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门虽设常关 ②举世誉之不加劝
B.①胡为乎惶惶欲何    ②二虫又何知
C.①既自以心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
D.①登东皋舒啸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东晋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的名称。
B.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应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的“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质,松菊犹存比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D.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天命超生死的思想,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是其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①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吾方以为吊也!”

②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盲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③“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厉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知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④某生无以答。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所之愧焉。

(注)①橾日者木:从事占卜职业。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哉
B.焉
C.乎
D.耶
【小题2】对第②段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列举自己“盲”的事实和表现,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虽盲实不盲”。
B.多侧面多角度叙述自己“盲”久而成习惯,并没有因“盲”而带来烦恼。
C.作者以自己盲的事实引出下文天下皆盲的严重后果,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D.本段先叙后议,列举自己“盲”的表现,为后文进一步揭示主旨做铺垫。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B.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C.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D.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小题4】概述第③段中今世之人不盲者却尽为盲的具体表现。
【小题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险衅,夙遭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选自《文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夙遭凶闵:通“悯”,此指所忧愁的事。
B.至于成立成立:成人自立。
C.形影相吊:安慰。
D.拜臣郎中郎中:医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外无期功强近
项伯杀人,臣活
B.急星火
人为可讥
C.有希冀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臣险衅
刘日薄西山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C.作者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祖母年老体弱,全靠自己侍奉汤药。
D.作者从年岁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古来稀有,风烛瓦霜,瞬息可灭。自己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分)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分)
(2)请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李密处在什么样的两难处境?(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 ①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而白为黑 数:多次B.乐正夔一足,乎 信:相信
C.举夔于草莽之中而之 进:进用,任用D.吾穿井得一人穿: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闻而审,为福矣/移其民于河东
B.昔者舜欲乐传教于天下/君臣固守窥周室
C.闻于宋君/士大夫
D.宋之丁氏家无井,出溉汲/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小题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3分)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④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⑤非也,是己亥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第四段先对前面的论证进行总结,再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D.作者在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看法的同时通过不断的举例论证来以理服人,似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3分)
(2)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