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齐梁小赋、唐末小诗、五代小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盖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也。耆卿《两同心》云:“酒恋花迷,役损词客。”余谓此等,只可名迷恋花酒之人,不足以称词客,词客当有雅量高致者也。或日:“不闻《花间》《尊前》之名集乎。”曰:“使两集中人可作,正欲以此质之。”
词家先要辨得情字,《诗序》言发乎情,《文赋》言诗缘情,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皆世间极有情之人流俗误以欲为情欲长情消患在世道。倚声一事,其小焉者也。
(节选自刘熙载《艺概》)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皆世间极有情之人流俗误以欲为情欲长情消患在世道
【小题2】文段中的“耆卿”是   (作家)的字,他的作品集有《   》。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词人提出的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3 10:02: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哭庵传

易顺鼎①

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

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大军,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王大喜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十五岁为诸生,有名。十七岁举于乡。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已而治经,为训诂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理学语录家言。然性好声色,不得所欲,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②,所治皆不能竟其业。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

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③,莫能以一节称之。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④、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

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殁而父在,不得渠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因自号曰“哭庵”。

(有删改)

(注) ①易顺鼎:字实甫,晚号哭庵。光绪元年举人。有《四魂集》。②方外:世外,指超然脱俗为隐士或僧侣。③夷、惠:分别指伯夷、柳下惠,两人都是古代清高廉洁之士。④齐万物:即“齐物”,道家学者庄子的哲学观点,核心是任何事物本无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物我同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某县令使送归  趣:马上。
B.十七岁于乡 举:被举荐。
C.所治皆不能其业  竟:完成。
D.莫能以一诣之    绳:评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献俘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
B.年未三十仕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C.誓哭终其身 请其矢,盛锦囊
D.自号曰:“哭庵”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家焉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哭庵“恃才傲物”的一组是
①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 ②十五岁为诸生,有名 ③继为酒人,为游侠 ④轻天下、齐万物 ⑤非尧舜、薄汤武 ⑥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哭庵在五岁时被藩王从贼人手中解救出来,由于藩王听不懂哭庵的南方口音,哭庵就用手指沾着唾液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得到了藩王的喜爱。
B.哭庵年轻时很有才华,也有名气,研究学问范围甚广,涉及经学、史学、理学等,但他或出世或入世,放浪形骸,行踪无定。
C.哭庵平时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哭,但他从没哭过,可等到他母亲去世后,他就每天哭个不停。
D.这篇自传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人奇文亦奇。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
(2)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节称之。
(3)及母殁而父在,不得渠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复社姓氏录》序

秦瀛

古者圣王之世,道一风同,有庠序,以天下之士;有礼乐,以陶淑士之性情,于是上之政教出于一,天下之士亦出于一。三代而降,上之政教既失,由是人自为师,家自为学,分门别户,而标榜之风渐炽,非天下之幸,亦非士之幸也!

东汉士崇气节,有甘陵南北部之称,范蔚宗为之传。厥后党锢代兴,至于明而东林之祸烈矣。维时士大夫之家居者,大率联敦盘之会、中树坛坫,及其也,东南名士,倡为复社、几社、应社、听社诸名,争尚声气,遂相应和,以激扬清浊,而复社之名尤著。

复社者,太仓张天如溥、吴县杨廷枢维斗、贵池吴应箕次尾、吾邑顾子方杲为之魁,而《留都防乱公揭》,则子方名居首,以攻阮怀宁大铖。既而大铖枋用欲尽杀异己者,于是次尾等皆逮捕下狱。于戏!天地闭,贤人隐,使诸人不幸阳九之运,见几明哲,为徐稚、申屠蟠,必不致激成清流之祸。然当是时,国事瓦解,三百年养士之泽,已荡然无余,而奸邪犹日寻报复,荼毒士类,以讫于亡。君子论其人,亦可以知其世矣。

《复社姓氏录》二卷,为孟坚吴氏手定本,孟坚,次尾子也。孟坚子铭道,复参以朱竹垞锡鬯所录吴氏扶九本,为《补录》一卷,而附以《防乱公揭》。《姓氏录》中诸人,或后先死国难,或不即死而高采薇之节,屏居以终,尚矣!乃若周钟、陈名夏、龚鼎孳辈,苟且偷生,罔修晚节,而其始亦得滥社中,岂其能矜厉名节于始,而不能持其后欤?亦复社声气太广,附之者不必皆君子,其初本有未暇慎择者欤?观是录者,又可知儒者立身自有本末,而不系复社姓氏之有无也。

桐城胡君得是录于武昌志局,喜而录其本,余亦为钞而存之,并序数语于简端,以为后世考鉴得失之林云。

(选自《小岘山人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秦瀛:江苏无锡人,嘉庆间官至刑部侍郎。②枋:通“柄”,权柄。③阳九之运:即厄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士 萃:聚集
B.及其也 季:末年
C.阳九之运 丁:遭遇
D.滥社中 厕:污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林党人受祸剧烈,当时的士大夫纷纷结社来声援,其中以复社的名气最大。
B.复社发布《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阮大铖,阮氏掌权后,将复社首领逮捕入狱。
C.在明清变革之际,复社成员或守节死难,或隐居不出,或变节投敌,操守各异。
D.作者认为,儒者本来就有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不会因为入不入复社而改变。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百年养士之泽,已荡然无余,而奸邪犹日寻报复,荼毒士类,以讫于亡。
(2)亦复社声气太广,附之者不必皆君子,其初本有未暇慎择者欤?
【小题4】请简要概括《复社姓氏录》的成书过程。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半野园图记

清•刘大魁

①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 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②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③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纤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jǔa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小题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  误:消磨。
B.余数过从杭君   过:经过。
C.令工画者为图   工:擅长。
D.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   甲:第一。
【小题2】“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中的“居陋巷”使人联想到孔子的学生______,该学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瓮牖绳枢”在贾谊的《______》中也曾涉及,是说明居屋之破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陈君和杭君两个人都很喜欢“半野园”。为了留个纪念,陈君请人为他画画,而杭君则请作者为他写文章记录留念。
B.“半野园”乃是前相国陈说岩的故居,他去世后,园子虽已改为他用,但风景依旧。
C.作者写本文之意图是讽喻陈君的为人,虽是读书人,却不甘心居陋巷,见到美丽的花园,就羡慕并且想得到。
D.本文特点是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作者借助读书人杭君对华美的花园歆羡不已的态度,委婉批评了读书为享乐的人生态度。
【小题4】作者认为“为官者”应该如何去做呢?(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文中说“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