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晏、秦之妙丽源于李太白、温飞卿,姜、史之清真源于张志和、白香山。惟苏、辛在词中则藩篱独辟矣。读苏、辛词知词中有人,词中有品,不敢自为菲薄。然辛以毕生精力注之,比苏尤为横出。吴子律曰:“辛之于苏,犹诗中山谷之视东坡也。东坡之大殆不可以学而至此论或不尽然苏风格自高而性情颇歉辛却缠绵悱恻。且辛之造语俊于苏,若仅以大论也,则室之大不如堂,而以堂为室可乎?
(选自《赌棋山庄词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东坡之大殆不可以学而至此论或不尽然苏风格自高而性情颇歉辛却缠绵悱恻。
【小题2】文中提到的温飞卿是指______(姓名),白香山是指______(姓名)。
【小题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者认为辛词比苏词“尤为横出”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06 01:2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无聊

陈维崧

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注)①陈维崧: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人。本词以发生在川陕地区的战争为写作背景。
②簸:摇动。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可以交流,只好拈花枝倾诉,其“笑”也勉强。
B.“鹃啼血”既写花红如血,又有“杜鹃啼血”之悲。
C.倚楼极目,愁绪更深,幸好有东风寄语,频传捷报。
D.“鲥鱼”有良好的寓意,与“秦关蜀栈”况味迥异。
【小题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都借“旗”表达了对战争的情绪,其中与“好风休簸战旗红”表达的情绪最相似的一项是
A.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豫章行》)
B.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
C.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D.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夏完淳《即事》)
【小题3】同样是写春花和春风,《虞美人·无聊》与下列这首诗相比,作者的情思却有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高启《寻胡隐君》)
【小题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这首词中写到诗人“倚楼极目”,《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登阁远望,“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虞美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深愁绪”,李煜的《虞美人》也在结尾点明愁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首词提到了战场,屈原的《国殇》里也有对战场的描写:“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速进则阖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指镇海),命小奚以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仆(摔了一跤),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把书理齐捆好),而前门已牡(门闩)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哲理)。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渡者熟视小奚    熟:____________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以: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徐行之,尚开也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寡助之至
C.属予作文以记之D.公将驰之
【小题3】这则故事,可用成语_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小题4】下列译文有错的一项是(  )
A.尚可得南门开否?
译文: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
B.予愠为戏。
译文:我听了有些生气,认为他在戏弄我。
C.趋行及半,小奚仆。
译文:慢慢走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
D.其犹是也夫!
译文:大概就像这样吧。
【小题5】书童的行为结果印证了文中哪句话?请将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寓意。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 ,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1)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安徽桐城人。57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三年后被弹劾,以“大逆”罪诛。他长于史传,留意明代史事,访问遗老,考订野史。(2)啁啾:象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3、掬:捧。4、鵱鷇:这里指幼鸟。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桂枝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B.桂枝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C.桂枝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D.桂枝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小题2】根据上下文,小鸟的“娟皎可爱”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3】概括本文的主旨。
【小题4】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女,李氏也。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不觉其烦。李氏女又能顺之。母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年四十二,时未有子,病几死。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贾致富, 有子三人、孙六人。子沅、濂,孙恺、恒皆补学官弟子。丰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虽  剧:繁多,繁忙
B.母有不当意     脱:如果
C.留肆中饮食之,水息 俟:靠着,挨着
D.置其户中 嘿:同“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富阳县的高傅占处非常全面具体地了解了周维城的事迹,为他作了传,以留给后来修志的人。
B.周维城祖先有些资产,但到他父亲一代,遭遇火灾,家道中落。父亲放荡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于是周维城开始学做生意。
C.一日,有位老人路过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配给他。周维城一生对他的岳父能了解他非常感激。
D.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也为作者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张本。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2)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小题4】文中周维城有哪些美好的品德,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芋老人传

(清)周 容

①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入坐,知从郡城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②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③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⑤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选自《古代散文联璧百篇》)

注 ①箸:筷子。②讲钧礼:行平等之礼,意即免除了尊贵上下之礼。钧,通“均”。③不饬:不守规矩。④倾盖不意:意外地发生了交往。⑤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老人入坐(_______)  (2)知从郡城童子试归(________)
(3)箸叹曰(________)   (4)于是芋老人之名大(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独妪居渡口    蹇叔之子师,哭而送之
B.生之饱 谁为大王此计者
C.今烦尔妪一煮芋也 是芋视妇也
D.使人访其夫妇,载来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2)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小题4】第③段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为官而□□”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
【小题5】本文在写作手法上类似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请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