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重刻南丰先生文集序

王室

文以载道,道管于性,性定于一。六经以一为宗,圣人以一为极,先师之一贯,宗圣之一唯,立言经世,万古不磨。下比诸子百家,樊言不一,凿性畔道,不可以训,则文实未易言也。南丰曾先生讳巩者,其 文章 根 自 性 学 远 追 乃 祖 宗 圣 一 贯 忠 恕 大 学 格 致 心 法 以 六 经 缮 性 抱 真 守 一 盖接 乎 参 而 达 乎 孔 者 也。

(有删节)

【小题1】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六经指《诗》《书》《________》《易》《________》《________》六部儒家经典。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曾巩文章的内在追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08:0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4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游者不能穷也好:喜好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相: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名:名称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距院东五里孰能讥之乎?
B.夫夷近,则游者众然力足至焉
C.有怠而欲出险以远,则至
D.有穴窈然,入甚寒此余所得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于是余有叹焉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4】(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阐释了“学者”治学的道理。
B.文章第一、二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
C.文章第三、四段是议论,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心得体会。
D.文章写作技巧高明,记游是重点,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小题5】(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偃虹堤记

欧阳修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显用之  常:曾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小题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净因院画记

苏 轼

①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②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迭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③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师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时著名画家,作者表兄。②厌:满足。③方丈:佛寺长老或住持居室。

【小题1】苏轼,字___________,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一段“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
【小题3】以下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与可的画作不合常形却合常理。
B.与可为净因院前后共计作了两幅画。
C.作者认为与可的画既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特征又体现内在神韵。
D.本文是作者应道臻师的邀请而写作的。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甲】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乙】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己欲达而人达::通达,行得通。
B.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贫贱。
C.吾闻秦、楚兵:构兵:交战
D.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通“旨”,意旨、意向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何于仁,必也圣乎!为人臣者怀利以其君
B.吾被发左衽矣我将言不利也
C.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也先生将何
D.我将见楚王说罢之鸡鸣
【小题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广施善济,他就不仅仅可以被看做是仁者,简直可以被看做是圣人。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
B.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这表明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C.对于管仲,孔子肯定了他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
D.孟子认为,“人臣”、“人子”、“人弟”心怀私利去伺候“其君”、“其父”、“其兄”,那么天下必然灭亡。
【小题4】翻译下面的语句。(6分)
(1)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2) 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遗王含书

王导

近承大将军困笃绵绵,或云已有不讳,悲怛之情,不能自胜。寻知钱凤大严,欲肆奸逆,朝士忿愤,莫不扼腕。去月二十三日,得征北告,刘遐、陶瞻、苏峻等深怀忧虑,不谋同辞。都邑大小及二宫宿卫咸惧有往年之掠,不复保其妻孥,是以圣主发赫斯之命,具如檄旨。近有嘉诏,崇兄八命,望兄奖群贤忠义之心,抑奸细不逞之计,当还武昌,尽力藩任。卒奉来告,乃承与犬羊俱下,虽当逼迫,犹以罔然。兄立身率素,见信明于门宗,年逾耳顺,位极人臣,仲玉、安期亦不足作佳少年,本来门户,良可惜也!

兄之此举,谓可得如大将军昔年之事乎?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如导之徒,心思外济。今则不然。大将军来屯于湖,渐失人心,君子危怖,百姓劳弊。将终之日,委重安期,安期断乳未几日,又乏时望,便可袭宰相之迹邪?自开辟以来,颇有宰相孺子者不?诸有耳者皆是将禅代意,非人臣之事也。先帝中兴,遗爱在人。圣主聪明,德洽朝野,思与贤哲弘济艰难。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此直钱凤不良之心闻于远近,自知无地,遂唱奸逆。至如邓伯山、周道和恒有好情,往来人士咸皆明之,方欲委任,与共戮力,非徒无虑而已也!

导门户小大受国厚恩,兄弟显宠,可谓隆矣。导虽不武,情在宁国。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但恨大将军桓文之勋不遂,而兄一旦为逆节之臣,负先人平素之志,既没之日,何颜见诸父于黄泉,谒先帝于地下邪?执省来告,为兄羞之,且悲且惭。愿速建大计,惟取钱凤一人,使天下获安,家国有福,故是竹素之事,非惟免祸而已。

夫福如反手,用之即是。导所统六军,石头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护军屯金城六千人,刘遐已至,征北昨已济江万五千人。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大兵一奋,导以为灼炟也。

(《晋书·王敦传》)

(注)晋代元帝、明帝之间,王敦任大将军,手握重兵,有篡夺之意,时与朝廷发生冲突。后王敦病重,其兄王含带兵攻打朝廷,时王导在朝任司徒,写信劝王含退兵,王含不应。王敦、王含是王导的堂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复保其妻孥    妻孥:妻子和儿女
B.德朝野 洽:遍及
C.与共戮力 戮力:并力
D.导虽不 武:武将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王敦已经病危,而朝廷也已经下诏任命王含为八命大臣,所以王含不该跟着钱凤等人行奸逆不道之事。
B.王导对王敦将宰相之位传给安期的做法很不认同,理由是安期不堪此任,且擅自传位不合臣子之道。
C.王导认为王含能很容易做到让天下获得安定、国家享有福祉,那就是捉拿钱凤一个人。
D.这封信言辞犀利,从各个方面说明王含发兵攻打朝廷不合道义;晓明利害,论述有据。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知钱凤大严,欲肆奸逆,朝士忿愤,莫不扼腕。
(2)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如导之徒,心思外济。
(3)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括王导劝王含退兵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