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4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游者不能穷也好:喜好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相: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名:名称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距院东五里孰能讥之乎?
B.夫夷近,则游者众然力足至焉
C.有怠而欲出险以远,则至
D.有穴窈然,入甚寒此余所得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于是余有叹焉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4】(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阐释了“学者”治学的道理。
B.文章第一、二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
C.文章第三、四段是议论,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心得体会。
D.文章写作技巧高明,记游是重点,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小题5】(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2-29 08:29: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D.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B.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指粮食。
C.长吏,年龄大、资历深的官吏。
D.三径,西汉末的蒋栩隐居后在院子里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  三径成为隐士住处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辞官的最根本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B.陶渊明回到田园之后,谢绝了一切社会交往,每天独自在院中散步而兴味无穷。
C.陶渊明把过去做官视为误入歧途,而把今天的归隐看作是正确的选择。
D.陶渊明从四个方面写了归隐之乐,分别是家中之乐、园中之乐、田中之乐和山野之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官。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④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巉岩:险峻的山石。②蒙茸:草木丛生。③冯(píng)夷:水神。④畴昔:昨夜。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今者薄暮 薄:少、稀薄
C.披蒙茸   披:拨开
D.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如此良夜何  ②翅如车轮
B.①以待子不时之需 ②开户视之
C.①顾而乐之     ②顾安所得酒乎
D.①掠予舟而西也 ②揖予而言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小题4】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
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小题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同类题3


高山流水

梁相斌

柔丽的清水,挟裹着温和的春风,环绕着苍白的巨石,在峭拔的山谷中汩汩流去。置身于这至刚至柔的境界,最易神思遐想。

我爱华山之险奇,慕其雄伟,经常上华山。但我在几个月的忙忙碌碌后,顺进山路拾级而上,往往不为登山,而为偷点清静,享受华山另一种情意:温柔。奇雄中的温柔更令人陶醉。因此,很少爬到山顶。

青山翠谷中的悬崖绝壁上,那倾天而挂的瀑布,犹如华山见到知音,向我倾泻纯真的情感。苍松古柏点缀的峡谷,曲直雅幽,那潺潺流水,情意绵长。

夕阳西下,绚丽的霞光抚摸着崇山峻岭,余辉中的溪水,遇碎石吞而食之,从容不迫;遇巨石,不为所阻,环其身而汇,又平静地流向远方。在陡峭的峡谷中,蹦蹦跳跳,一路吟唱,虽路途艰险,仍载歌载舞。本来,山谷无路,但它们千百年奔流,淌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槽渠。眦目难视它们如何凿石,但千年后回首,那河槽却真实地留下了它们劈山开道的奋斗历程,一切都在不意间。

常有人形容事物坚如磐石,而华山小溪克而过之,正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细细观察,恍然若悟,原来它们始终以平常心,待平常事,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任凭风起云涌,时序更迭,矢志不移地从高山流向天涯海角。

我曾在长江、黄河上泊行,曾与金沙江、怒江相晤,曾在漓江、大运河上履足,但我却独钟于华山小溪。华山小溪天生丽质,情意绵长。清风中,水的轻柔更使华山巍峨雄壮。华山大多数小溪藏于深涧,草石掩蔽。常人只赏其壮,而无视山中之水。近前方知高山流水,更让人心旷神怡。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忽略好多重要的事情。试想:一位疆场豪杰在激战后的战场上,沐浴夕阳,痴望家乡,那威赫的形象掩盖了英雄的儿女情长。而英雄的思恋情结怎不动人心弦?

华山之溪流清亮甘甜,独坐溪间“脱俗”石,远离喧嚣,丢却烦恼,闲望行云流水,心随清风飘逸。

每次上华山,必独立溪流,静享安适,虽只片刻,但却记忆永远。

【小题1】作者喜爱登华山的缘由是什么?
【小题2】文中两个划线语段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些手法分别起到怎样的作用?
(1)余辉中的溪水,遇碎石吞而食之,从容不迫;遇巨石,不为所阻,环其身而汇,又平静地流向远方。在陡峭的峡谷中,蹦蹦跳跳,一路吟唱,虽路途艰险,仍载歌载舞。
(2)一位疆场豪杰在激战后的战场上,沐浴夕阳,痴望家乡,那威赫的形象掩盖了英雄的儿女情长。而英雄的思恋情结怎不动人心弦?
【小题3】在本文中,“高山流水”具体指华山溪流。华山溪流具有哪些美好品格?
【小题4】从末段看,作者每次“独立溪流”时都有所感悟。这些感悟是什么?

同类题4

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选段,完成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日与其上高山同一类人
B.望西山,始指之感到……奇异
C.外与天交会
D.攀援而登,箕踞而游览,指观赏
【小题2】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自言本是京城女。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觉起,起归漫漫
B.高下之势曲中规
C.故为文以志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洋洋与造物者游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小题4】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柳宗元)物我两忘、出世超尘的句子是   ( )
A.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B.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也难矣     惑:疑感
B.吾未见其也 明:明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D.余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