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这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之悼,哀悼
B.于是乃兵偃,停止
C.如有机关审,确实
D.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小题2】(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覆杯水坳堂之上
A.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宋师道不传也久矣
B.飞之三日不集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
C.言巧工母作木车马谁大王为此计者
D.于凉州造浮图
【小题3】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B.①④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4】(小题4)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
(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3分)
(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24 03:22: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它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⑤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注释】①寤:通“牾”,逆,倒着。②岩邑:地势险要的城镇。③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④暱:同“昵”,亲近。⑤繄(yī):句首语气词。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恶之   恶:讨厌,厌恶
B.蔓,难图也 图:图谋,谋取
C.夫人将启之 启:启发,启迪
D.君何患焉   患:担心,忧虑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为之请制/遂为母子如初
B.先王之制/况君之宠弟乎
C.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段入于鄢
D.其谁曰不然/其乐也融融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姜氏)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没有同意。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姜氏多么让人讨厌啊!不如早点给她安排个地方。
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国家不能忍受有两主的局面,您将怎么做?
D.无庸,将自及。
【小题4】用斜线(/)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颍 考 叔 为 颍 谷 封 人 闻 之 有 献 于 公 公 赐 之 食 食 舍 肉 公 问 之 对 曰 小 人 有 母 皆 尝 小 人 之 食 矣 未 尝 君 之 羹 请 以 遗 之。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沛公则车骑    ②沛公不杯杓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我呼入     如今人方刀俎
B.为之奈何     臣死不避
C.度我至军中,公入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
D.欲诛有功臣   亚父受玉斗,置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大王来何操?”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B.不然,籍何以至此?
C.全石以为底D.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小题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5】请结合上面选文,简要分析刘邦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