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子仪长六尺余,貌秀杰。于灵武加平章事,封汾阳王,加中书令,图形凌烟阁。有子八人,婿七人,皆重官。子暧,升平公主。诸孙数十人。每诸生问安,之而已。事上诚尽,临下宽厚。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亦遇天幸,竟免患难。田承嗣方跋扈,狠傲无礼,子仪尝遣使至魏州,承嗣辄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此膝不屈□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麾指进退如仆隶焉。始光弼齐名,虽威略不见,□宽厚得人过之。岁入官俸二十四万,私利不预焉。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终始人伦之盛无缺焉。卒年八十五。
(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七十六·器量一》,有删节)
【注】①凌烟阁:唐朝绘有功臣画像的地方。②光弼:唐中叶名将李光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子仪曰报:答复
B.子仪使之谕:告诉
C.升平公主尚:推崇
D.之而已颔:点头
【小题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皆持兵注目□待之
② 此膝不屈□人若干岁矣
③ 虽威略不见,□宽厚得人过之
A.① 以② 与③ 则B.① 因② 与③ 而
C.① 因② 于③ 则D.① 以② 于③ 而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B.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C.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D.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纥人误信仆固怀恩,和其他边疆部族一起兴兵进犯京畿,郭子仪只率领两千兵抵御,二者兵力相差悬殊。
B.郭子仪认为带五百骑兵去见回纥人反而可能会被谋害,最后只带了几十个随从,回纥人见此立即下马投降。
C.郭子仪手握重兵,常常不顾个人安危受命讨伐外敌,朝内幸臣也常诋毁他,但他终得上天护佑而无事。
D.郭子仪权倾天下,功盖一代,皇帝没有猜忌他;一家人过着奢华的生活,也没有遭到君子们的指责。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 免胄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4分)
② 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3分)
(2)郭子仪为什么能做到“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明。(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16 02:5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13分)
张仪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小题1】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亲魏楚,下兵三川对……友善,与……交好
B.兵劳众不足以成名疲惫的,衰败的
C.臣请其故 陈述,说明
D.不如伐蜀之也万全,完美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屯留之道人君神器之重
B.挟天子令天下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
C.而王不争焉,争于戎狄相如招赵御史
D.以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记述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张仪主张“伐韩”,因为他认为如果出兵去攻打戎狄,就离开周王畿太远了,不值得。
B.司马错认为“伐蜀”就如同用豺狼追逐羊群一样,是容易做到的事情。
C.司马错强调想要富国强兵、称王天下,就一定要扩大国家的领土,让百姓们富足,并广施君主的恩德。
D.秦惠王最终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并派兵攻打蜀国取得成功。蜀国归附了秦国,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小题4】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2分)
(2)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3分)

同类题2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考题。(共22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②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重瞳子:传说舜的双眼各有二个瞳子。②背关:指项羽背弃关中有利地形。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何兴之也!暴:暴虐
B.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
C.然羽非有尺寸尺寸:一点点凭借或资本
D.乃“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引:援引,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②臣得有以报太子
B.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不师古②因人之力敝之
C.①天亡我,我何渡为!②顷未发,太子迟之
D.①欲力征经营天下②倚柱而笑,箕踞
【小题3】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16分)
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许君焦、瑕,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阙秦以利晋,唯君之 图:考虑,谋划
D.越国以远  鄙:边境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C.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   
D.蚓无爪牙之利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不拘于时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

①齐宣王见颜斶,曰:“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日‘王前’,可乎?”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日:“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②颜斶辞日:“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坟墓。③虞:通“娱”,欢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敢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______)  (2)不若死士之垄也(_____)
(3)寡人自取耳   (______) (4)士生乎野   (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清静贞正自虞 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B.则再拜辞去也 人非生知之者
C.王者贵 叫嚣东西
D.王前趋士 若属皆且所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2)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小题4】第①段在和齐宣王的论争中,颜斶所持的观点是“_________”,表现出颜斶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小题5】第②段颜斶怎样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