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选出对“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像这样劳苦却又功高,(您)没有被封侯奖赏,就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继者罢了。
B.刘邦像这样劳苦而且功高,(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却听信了详细的言论,要杀掉有功的人,这是继续走亡秦的老路罢了。
C.刘邦像这样劳苦而且功高,(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诛杀有功的人,这是继续使秦灭亡罢了。
D.刘邦像这样劳苦而且功高,(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继者罢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12 04:0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项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
A.阙秦以晋,唯君图之
B.晋函陵,秦军氾南
C.烛之武退秦师
D.缒而出,见秦伯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取之?
B.若亡郑而有益君/莫若遣腹心自结
C.舍郑以为东道主/彼与彼年相也,道相似也
D.夫晋,何厌有?/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之,不仁敝:损害
B.夫晋,何之有厌:嫌弃
C.朝济而夕设焉版:版图
D.又欲肆其西封:封邑,封地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其爱国精神可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在整个劝说过程中,烛之武只字未提为郑国乞求的话,处处为秦国着想,让秦穆公充分认识到存郑对秦有益无害。
C.在分析亡郑、存郑的利弊过程中,烛之武自始至终将秦、晋两国加以对照,在对比中让秦伯看透了晋国的真正目的。
D.烛之武能退秦师成功,除了其智慧和外交才能外,秦、晋之间有矛盾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十罪。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壮苦军旅苦:以……为苦
B.病甚,因驰人成皋驰:骑马奔跑
C.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略:大致,差不多
D.汉王数项羽十罪数:一一列举
【小题2】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B.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C.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D.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军与楚军相持很久,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
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却历数了项羽十条罪状。。
B.项羽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却按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
C.项羽和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把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
D.在垓下决战时,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
项羽也认为被围,于是匆忙逃走,楚军因此崩溃。

同类题3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奉樊於期头 函:木匣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袖 绝:断绝,挣断。
D.剑,故不可立拔 坚:坚固、锋利。
【小题2】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秦武阳色变振恐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D.使工以药淬之
【小题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欲兵之B.不得持尺兵
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小题4】翻译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14-17题每题3分 共12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注:舣①:yǐ使船靠岸    《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父曰哄骗,欺骗
B.愿为诸君快战 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C.山东为三处期望,要求
D.汉军皆披靡惊溃散乱
【小题2】下列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小题3】以下句子全都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兵败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②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⑤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⑥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⑦乃自刎而死
A.①②⑤⑦B.①③⑤⑥C.②③⑤⑦D.②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垓下被围,身陷绝境,一个原因就是轻信他人,他从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遭遇让人同情,但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矜功伐之人。
B.作者安排了三个细节描写:溃围、斩将、刈旗。 尽显项羽的声威、力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瞬间的光辉与悲壮。
C.文章扣住数字的变化写项羽的日暮途穷,敌我悬殊,项羽必定死于此。但项羽有船也不过江,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
D.在文中项羽反复说“天之亡我”表明他认输而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也反映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征。
【小题5】把把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3题 9分)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3分)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3分)
(3)若非吾故人乎?(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9分)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B.请毕今日之驩
C.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D.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羝乃得归
A.兄弟亲近 B.汉节牧羊。
C.推驸马河中溺死D.诚甘乐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羝乳得归     精思傅会,十年
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久,单于使陵至海上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皆为陛下成就 居之官辄积年不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