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19分)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赵奢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与赵兵相长平距:通“拒”,抵抗
B.赵军壁不战固:牢固
C.秦悉之坑:坑杀
D.为相国假:临时充任,代理
【小题2】下列各种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赵王以括为将跪请秦王
B.王名使括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若胶柱鼓瑟耳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D.赵以数困秦兵而君幸赵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3】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和乐乘,他们都认为路途遥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只有赵奢认为可以救援,并且取得了胜利,赵王因此封他为马服君。
B.长平之战中,因为廉颇不敢接受秦军的挑战,同时秦军又派人使诡计,所以赵王就任命赵奢为将取代了廉颇,不理会蔺相如的劝说。
C.廉颇能征善战,邯郸之围胜利后,那些在他失势时离开他的门客又回来了。而悼襄王即位后让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一怒之下攻打乐乘。
D.廉颇素以勇气闻于诸侯,晚年能够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还能够打仗,然而却被人诋毁,到死也没有为赵王所用。
【小题4】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11 02:4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鸿门宴》语段,完成各题。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下列句中的划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沛公起厕  如:到……去
B.乃令张良留  谢:感谢
C.芷阳间行    道:取道
D.沛公不杯杓  胜:能承受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已去,至军中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C.常以身蔽之
D.项伯杀人,臣
【小题3】下列句子与“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大王来何操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同类题4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奉樊於期头 函:木匣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袖 绝:断绝,挣断。
D.剑,故不可立拔 坚:坚固、锋利。
【小题2】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秦武阳色变振恐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D.使工以药淬之
【小题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欲兵之B.不得持尺兵
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小题4】翻译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