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各题。(共8分,每小题2分)
(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三)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四)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惜:爱惜)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可惜)
【小题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D.辇来于秦
【小题4】对以上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最后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步,假设六国如反上述之道而行之,胜负存亡尚未可知。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语双关,既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又告诫北宋“为国者”。
C.第三段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直接写出美人之多,命运之惨,揭示秦始皇骄奢淫逸。
D.第三、四段从“宫人”“珍宝”两方面对秦皇荒淫奢靡进行充分的铺陈夸张描写,文字虽极力铺陈,却不显枯燥;虽极力夸饰,却不显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2-15 04:2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蝇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所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擾棘矜,非锯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节选自《过秦论中篇》)

【小题1】下列各项对选文二划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C.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D.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小题2】下列对选文一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朱”就是春秋时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代称。
B.“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C.“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小题3】下列对选文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铺叙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所率人数不多,武器简陋,缺少行军用兵的谋略,意在表明由此而失败的秦朝不堪一击。
B.“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C.选文第二段将陈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突出陈涉之微与九国之强,然而他们与秦相抗,成败结果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D.选文一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目的是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小题4】把两选文中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小题2】以下属于烛之武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说服秦伯的论据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B.烛之武说辞的巧妙在于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使秦君易于入耳。
C.烛之武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等角度阐述了抗击晋国的主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晋君面对突变的形势,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晋,何厌之有?(2分)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记孙觌事

(南宋)朱熹

靖康之难,钦宗幸虏营。虏人欲得某文。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为之;阴觌不奉诏,得以为解。觌不复辞,一挥立就:过为贬损,以媚虏人;而词甚精丽,如宿成者。虏人大喜,至以大宗卤获妇之。觌亦不辞。其后每语人曰:“人不胜天久矣;古今祸乱,莫非天之为。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者,盖谓此也。”或戏之曰:“然则子在虏营也,顺天为已甚矣!其寿而康也宜哉!”觌惭无以应。闻者快之。

乙巳八月二十三日,与刘晦伯语,录记此事,书以识云。

(注释)①靖康:宋钦宗的年号(1126—1127)。难:祸难,指汴京沦陷,徽、钦二宗被掳。②幸:指皇帝出行至某地。③某文:指降表。④寿而康:长寿、安康。⑤乙巳:即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冀____________  (2)饷_____________  (3)快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觌不复辞 秦强赵弱,不可不许
B.莫非天之为    不者,若属皆且为
C.然则子在虏营也 臣壮也,犹不如人
D.书以识云 不如善遇之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
【小题4】《记孙觌事》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讽刺小品文,通过寥寥二百字刻画出了孙觌_______的嘴脸。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zhī)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shēn),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shěn)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注释】①尼:通“泥”,停止。②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③俾:使。④徼:谋求。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礼乐以陶吾民禅:继承
B.故生师有舍,廪有次庖:厨师
C.范阳祖君无择袁州知:掌管
D.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草茅:指民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倡不和,教尼不行②弃甲曳兵
B.①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②更役,复若赋
C.①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东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①秦山西鏖六国②作《师说》贻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兴学”作用或目的的一组是(  )
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②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③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④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⑤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⑥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A.②④⑤ B.①③④C.①②⑥D.③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3分)
(2)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3分)新课标第一网
(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