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6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请其矢,盛以锦囊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乃陷大泽中 ②直夜溃围
割,以趋于亡   ④忧劳可以
⑤雨泽注     ⑥垣墙周庭
⑦如会同,章甫 ⑧李牧连
A.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B.①⑥⑦/②③⑤/④⑧
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 D.①④⑥/②③⑦/⑤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6-23 11:57: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 所与:结盟。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君图之 唯:只有。
【小题3】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吾不能早用子B.子亦有不利焉
C.子犯请击之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小题4】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共其乏困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秦伯说,与郑人盟

同类题3

(二)阅读《荆轲刺秦王》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先言于秦王曰:“燕王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渐离击筑,荆轲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B.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C.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D.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疑有改悔 吾还也
B.皆白衣冠送之 其无礼于晋
C.嘉先言于秦王曰   谁大王为此计者
D.仆所以留者 所以游目骋怀
【小题3】翻译
(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2)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B.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C.此亡秦之耳:继续
D.常以身蔽沛公:翅膀
【小题2】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的一句是(    )
例句:客何为者?
A.夫晋,何厌之有?
B.籍何以至此?
C.壮士!能复饮乎?
D.沛公安在?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这说明樊哙虽然勇敢豪爽,但无政治头脑。
C.选文叙述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双方斗争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征,从而显示出不同性格对于斗争成败所具有的意义。
D.选文中人物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情态的描述,使鸿门宴上众多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案上有素榜,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哄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民素德顺昌 德:感激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脸色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请:申告
D.鼠辈何敢置喙 置喙:说无用的话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B.敛赀财以送其行 以勇气闻于诸侯
C.缇骑按剑而前 众怒,哄然而登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选段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作乱,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
B.课文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批判某些缙绅的卑劣行径,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选段重在赞颂周顺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C.课文选取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突出五人的事迹,点面结合;选段选取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及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
D.课文和选段都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2)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
【小题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