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语句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夫晋,何厌之有? D.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2】下列加点的古今词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把……作为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
D.亦之 去,离开;
【小题3】下列加点实词在句中的含义错误的一项是
A.晋函陵,秦军氾南军:动词,驻军,驻扎
B.越国以远鄙:名词,边邑
C.与郑人盟:动词,订立盟约;建立同盟
D.共其乏困乏困:名词, 缺少的东西
【小题4】下列加点词活用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B.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C.若不秦(quē使动用法,使……减少)
D.越国以远(鄙,使……成为边邑)
【小题5】通假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B.共其乏困 (共,通“供”)
C.何厌之有? (厌,通“餍”,讨厌)
D.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04 04:3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福二年,始赠太师。公在梁以智勇闻。梁、晋之争数百战,为勇将多矣;而晋人独畏彦章。自干化后,常与晋战,屡困庄宗①于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康定元年,予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②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不泯者,不系乎画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节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庄宗:指唐庄宗李存勖。②末帝:指梁末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以馋不见   信:信任
B.不知书,其语   质:质朴
C.窃有善恶恶之志   善:褒扬
D.盖其慕之至焉耳   希:稀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勇将多矣/一犬坐于前 B.予节度判官来此/勇气闻于诸侯
C.颇多旧史/辞楼下殿,辇来秦 D.不系乎画存不存也/鹏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智勇”的一组是
①晋人独畏彦章 ②屡困庄宗于河上    ③独公奋然自必
④不知书,其语质   ⑤及破南城,果三日    ⑥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
A. 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国末年,奸臣赵岩执掌国事,王彦章等大臣老将因为受他人的诋毁而愤怒,产生 了懈怠之心,导致河北之地尽失。
B.作者编撰《五代书》的时候,对王彦章的事迹感触颇深,想把他的传记写得完备一 些,可惜史料残缺,不能如愿。
C.作者从王彦章之孙处得到王氏家传,从中掌握了许多资料,而这些资料在旧史中没 有,作者通过这些史料对王彦章更加佩服了。
D.作者在铁枪寺看到王彦章磨灭的画像后,虽然让人进行了修复,但他认为,王彦章 义勇忠信的精神才是他“不泯”的根本原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 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
(2)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课外文段,完成后面题(21分,文中四个“口”是为考查而设)。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游,徒豪举耳,不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将将兵救魏。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公子乃夫人去谢:道歉
B.徒豪举耳,不士也求:寻求
C.乃为去装:收拾行装
D.天下士复往公子归:归附
【小题2】【小题3】文中“□”处依次应填入的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公子遂□   ②公子□使遍告诸侯   ③各□将将兵救魏   ④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
A.使遣率将B.使率遣将C.将使遣率D.将率使遣
【小题4】【小题5】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子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以为羞
B.平原君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
C.今秦攻魏,魏急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夷先王之宗庙
D.夫人告公子/而上将军印授公子
【小题6】【小题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B.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C.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D.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小题8】【小题9】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3分)
A.信陵君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的人中间,薛公藏身于酒馆里,就想见这两个人,可这两人不愿见他,他就亲自去找他俩。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游,就认为信陵君不是贤良之人,他夫人把这看法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C.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抗秦,信陵君怕魏王还恼恨自己,就告诫门客们说:“有敢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处死。”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
D.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破秦军,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这时,信陵君声威震动天下。
【小题10】【小题1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3分)
②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死而湮没不足道者B.共其乏困
C.秦伯说D.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夜,缒出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B.其无礼于晋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惟君图生也幸
D.吾还也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
【小题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以其无礼于晋D.恐年岁之不吾与
【小题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相同的一项(   )
例:济而夕设版焉
A.梁君臣之首B.素留侯张良
C.吾得事之D.则思江海百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左司马伯公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 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 楚不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 衡山之民释其  本:农耕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使人楚买生鹿  载粟而
B. 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 楚王自得而求谷  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 今齐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生鹿藏钱五倍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 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小题5】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①桓公________    ②管子________   ③衡山之君_________
【小题6】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谏说之难洪迈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 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 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 然。,’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 盛气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君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 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事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 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 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 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奏相 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 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 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丨彼此一时也。
节选自《容斋随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盟,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春秋战国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曾举行 过多次会盟。
B.质,本义抵押。先秦时诸侯之间结盟,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做‘质’或‘质子’。
C.黑衣,春秋战国时王宫卫士常穿黑衣,故此处以黑衣借指王宫卫士。“补黑衣之缺”即为充当宫中卫士。
D.烹,即烹刑,将犯人投入锅中烹煮,又称镬烹、汤镬,与大辟、髡刑、黥刑、凌迟、戮刑等同为死刑。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B.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C.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D.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饴甥在与秦王谈判时,以守为攻。他没有直斥秦王的无礼,而是摆出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对秦王是 否放归晋侯的争论,让秦王自作决断。
B.左师触龙劝说太后时,采取了迂回策略。他先从为儿子谋差事谈起,迂回指出爱儿子就要让他有功于 国,从而说服太后让长安君作人质。
C.蔡泽想代范雎为相,先有意散布自己想取而代之的消息,来激怒范雎,再借商君、吴起、闳夭等人的 事例进一步威胁他,使其拱手让出相位。
D.茅焦劝阻秦王放逐母亲时,大义凛然,不惧秦王的汤镬之刑,列数夏桀、商纣的狂妄脖理行为来责备 秦王,最后使秦王母子和好如初。
【小题4】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2)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