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语句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夫晋,何厌之有? D.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2】下列加点的古今词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把……作为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
D.亦之 去,离开;
【小题3】下列加点实词在句中的含义错误的一项是
A.晋函陵,秦军氾南军:动词,驻军,驻扎
B.越国以远鄙:名词,边邑
C.与郑人盟:动词,订立盟约;建立同盟
D.共其乏困乏困:名词, 缺少的东西
【小题4】下列加点词活用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B.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C.若不秦(quē使动用法,使……减少)
D.越国以远(鄙,使……成为边邑)
【小题5】通假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B.共其乏困 (共,通“供”)
C.何厌之有? (厌,通“餍”,讨厌)
D.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04 04:3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5~7题(9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拜见,谒见
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C.固而近于费固:顽固
D.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ZXXK
B.何以伐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尔言过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A.申之以孝悌之义B.是社稷之臣也
C.何为其然也D.蚓无爪牙之利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初仕萧铣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校省李靖骤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俄病矣。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 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谙:熟练。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文诰,时无逮 ②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其母怪问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省李靖骤其才 称:称赞。
B.及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 迁:降职远调。
C.恐不与我同 反:同“返”,返回。
D.俄病矣 卒:死。
【小题4】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
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滥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
【小题5】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
B.公为我献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C.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
【小题3】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沛公安在B.大王来何操C.为之奈何D.客何为者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同类题5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④,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⑤,以头抢地尔⑥。”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⑦,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⑧;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⑨。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释:①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陵西北。②唐雎(jū),人名。③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④怫(fú)然:盛怒的样子。⑤免冠徒跣(xiǎn):摘掉帽子,光着脚。⑥抢(qiānɡ):碰,撞。⑦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⑧聂政之刺韩傀(ɡ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⑨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⑩休祲(jìn) :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与臣而将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挠:屈服。?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谕:明白,懂得。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两句话,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小题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王用十倍之地于安陵的土地来作交易,是为了帮助安陵君扩充疆土。
B.安陵君认为以大易小是好事,但因为安陵是先王留下的,所以不敢换。
C.“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直接表现了唐雎的英勇顽强,不畏强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