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璧焉。公子受飧返璧。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重耳,重耳敢不拜?”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选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浴,而视之。迫近
B.怀与安,实败名留恋
C.乃馈盘飧,璧焉。放置
D.君称所以佐天子者重耳命令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于其身,耻师焉(《师说》)
以告,杀之(《邵公谏厉王弭谤》)
B.乃馈盘飧,寘璧(《重耳之亡》)
又如是而嫁,则就木(《重耳之亡》)
C.告姜氏(《重耳之亡》)
秦晋,匹也,何卑我 (《重耳之亡》)
D.闻之者,吾杀之矣(《重耳之亡》)
若壅其口,与能几何?(《邵公谏厉王弭谤》)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3分)
(2)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3分)
(3)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2分)
【小题4】请简要概括选文中女子的突出品质(选择其中3位概括即可)。(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14 04:0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
即时报 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
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锺,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
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
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
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
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
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
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节选自《三国演义》)
【小题1】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什么?为了突出这个中心,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5分)
【小题2】文中袁术与曹操性格有什么不同?请联系文章内容加以说明,若在此基础上,能够引述《三国演义》中其他章节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可酌情加分。(5分)
【小题3】在几位将领都被华雄斩首的危急情势下,关羽毛遂自荐却不被接受,为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5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其族行,曰:“虞不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假:借
B.虞不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
C.黍稷非,明德惟馨 馨:浓郁的香气
D.大伯不,是以不嗣 从:跟随(《烛之武退秦师》“公从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将虢灭,何爱于虞
B.①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②宫之奇其族行
C.①桓庄族何罪 ②虢,虞表也
D.①师还,馆虞 ②且虞能亲桓、庄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以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
B.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
C.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D.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2)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左传》)
(二)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节选自《战国策》)
(三)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小题1】下列对文段(三)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B.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
C.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小题2】下列对(一)(二)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 “您”。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这里指边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和荆轲都是令人尊敬的爱国者的形象,烛之武是一个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荆轲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悲剧英雄。
B.烛之武很懂得攻心战术,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很容易说服对方。
C.《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是一个明白事理,善于接受他人意见的君王形象,《荆轲刺秦王》中的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暴君形象。
D.烛之武所以能成功,因为他虑事周全,又具有辩才,荆轲刺秦王所以失败,是虑事不周和因秦武阳“色变振恐”而给荆轲带来的内心慌乱。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3)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光绪元年,宗棠既平关陇,将出关,而海防议起。论者多言自高宗定新疆,岁糜数百万,此漏卮也。宜徇英人议,许帕夏自立为国称藩,罢西征,专力海防。鸿章言之尤力。宗棠曰:“关陇新平,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万一帕夏不能有,不西为英并,即北折而入俄耳。吾地坐缩,边要尽失,防边兵不可减,糜饷自若。无益海防而挫国威,且长乱。此必不可。”军机大臣文祥独善宗棠议,遂决策出塞,不罢兵。授宗棠钦差大臣,督军事,金顺副之。 
白彦虎走开都河,宗棠欲遂擒之,奏未上,适库伦大臣上言西事宜画定疆界,而廷臣亦谓西征费钜,今乌城、吐鲁番既得,可休兵。宗棠叹曰:“今时有可乘,乃为画地缩守之策乎?”抗疏争之,上以为然。遂收南疆东四城,西四城相继下。 
四年正月,条上新疆建行省事宜,并请与俄议还伊犁、交叛人二事。诏遣全权大臣崇厚使俄。俄以通商、分界、偿款三端相要。崇厚遽定约,为朝士所纠,议久不决。宗棠奏曰:“自俄踞伊犁,蚕食不已,新疆乃有日蹙百里之势。俄视伊犁为外府,及我索地,则索偿卢布五百万元。是俄还伊犁,于俄无损,我得伊犁,仅一荒郊。今崇厚又议畀俄陬尔果斯河及帖克斯河,是划伊犁西南之地归俄也。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遽捐要地,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俄商志在贸易,其政府即广设领事,欲藉通商深入腹地,此商务之不可许者也。臣维俄人包藏祸心,妄忖吾国或厌用兵,遂以全权之使臣牵制疆臣。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上壮其言,嘉许之。更前约。而俄亦慑我兵威,恐事遂决裂。明年正月,和议成,交还伊犁。 
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出塞凡二十月,而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初议西事,主兴屯田,闻者迂之;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节选自《清史稿》卷四一二,列传一九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英人议徇:顺从
B.俄以通商、分界、偿款三端相要:要挟
C.欲通商深入腹地藉:借助
D.闻者之迂:迂回
【小题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
B.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
C.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
D.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说每年安定新疆浪费大,可允许帊夏独立,罢西征,专力海防,左宗棠坚决反对,认为那样对海防无益反而损害了国家的尊严。
B.在乌城、吐鲁番攻占后,李鸿章等朝廷大臣提出西边事务应该划定边疆界线,可休兵,避免浪费,左宗棠上书争辩,得到皇帝支持。
C.在伊犁问题上,左宗棠坚决反对崇厚所议割我国部分土地如俄,主张用兵,受到皇帝认同嘉许,最终双方和议,俄国归还我全部伊利。
D.为收复新疆所有城池,左宗棠在粮饷问题上深谋远虑,除了向外国借贷外,尤其是简化精壮的人为士兵,体弱者去屯垦,令人佩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关陇新平,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
(2)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