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9分)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蒉(kuì):草编的筐子。 ③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夜邑:地名。 ⑤淄上:地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车弗而去道歉
B.先生之矣通“识”,知道
C.三月而不之也。攻下
D.明日乃厉气城沿------巡视。
【小题2】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3】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3分)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西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
(2) 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3)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10 03:37: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蝗虫辞

(宋)孙因

开禧三年孟冬,孙子行野中,见有伐鼓举烽者,意其捕寇而即戎,就而问焉,则尽田间之老农也。得物,状甚怪:喙刚而铦,目怒而黔;或振其股,或揪其髯;羽翼未成,已学飞舞。余异其状,问于田父。田父愀然曰:“子识今秋飞蝗之状乎?此其子孙,而彼其祖父也,官命我辈捕之。”余曰:“蝗何负于官见捕乎?”田父仰天涕泣曰:“是害我稻黍者也,王法之所不恕。既来矣,则田之毛发,化而为黄埃,然后知其为灾。”余曰:“吾为若谕之使去,可乎?”曰:“幸甚!恐不可谕耳。”

试掇魁杰者数辈置于前诘之曰使汝害稼天欤人欤惟天惠民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苟官吏召汝,则民何辜?且食,民天也。汝啖民之天,以充其体肤,天将汝诛矣!速去,无久居!”

顷之,若有昂首扬目趯趯①而股鸣者。听之,则曰:“今为害者岂我乎?牟人之利以厌己之欲者,非蝗乎?食人之食而误国者,非蝗乎?利口而邦之覆,磨牙而民之毒者,非蝗乎?自汉以下,蝗日益盛,民日益病;蝗日益硕,民日益瘠。虽唐之贞观、开元间号多乐岁,蝗未息也。鸣呼!其为害三千余年矣!跔跔跃跃,实繁有徒。去之复生,芟之愈芜,其庸有既?必有良史,特书屡书,而胡独罪余?”

“且夫节按常程,无非急征;鬻狱卖判,价随重轻;外托公计,内为己赢。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匮金囊帛,峙如山岳;一筵之费,或至千索;咀嚼已竭,未厌溪壑。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乘马从徒,呵哄塞衢;鸣玉曳履,铿锵步趋。月糜都内钱,日廪太仓粟。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节、察、访、团等官,本待有功,岂为养安?养实以逸,坐厚秩;率民户百,不能供一。推此以往,其他可知。贵介姻族,及傔仆,倚势豪夺,飞食人内,鼓吻弄翼,道路以目。凡此皆人其形而蝗其腹者也,其为民害,章章如是。若夫惰田之农,淫浮之技,曳缟之商,纂组②之女,依倚市门之子,假饰衣冠之士,琐琐碌碌者,尚不与此。”

“然则丰年富岁,常有数十百万飞蝗在天下,咋人骨髓,岂特食稻黍而已!况害稼者有时,害民者无期。今圣天子齐明洁蠲③,至诚动物。我虽无知,将率我族类而远迁矣。然我辈虽去,民终未得晏然也,使若属未殄,天下宁有丰年乎?”

因述其语,书以自省,俾观风者得之,以为有位警焉。

(选自《宋金元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趯趯(tì):跳跃。②纂组:编织。③齐(zhāi)明洁蠲(juān):光明清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有鼓举烽者 伐:敲击
B.虽唐之贞观、开元间号多乐岁 乐岁:丰年
C.縻厚秩 坐:因为
D.至诚动物 动物:使万物感动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蝗何负于官见捕乎 ②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B.①其庸有既     ②其皆出于此
C.①及傔仆 ②令张良留谢
D.①俾观风者得之 ②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了传统赋体的问答形式,通过“我”与老农的一番对话,既叙写了田间之蝗的为害之深,又描述了人间之“蝗”横行肆虐的社会现实。
B.作者于开禧三年孟冬行走于田野中,见农人灭“蝗”,感而赋此文。“开禧”是年号,“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也称“初冬”。
C.作者借“蝗”喻人,用“琐琐碌碌者”对比贪官污吏,揭露封建社会贪官污吏为数之多、为害之烈,给了当政者“贪官不除,国无长治久安”的警示。
D.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辛辣犀利又富有生趣,极富感染力。对当时恶劣世风的指斥大胆直接,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试掇魁杰者数辈置于前诘之曰使汝害稼天欤人欤惟天惠民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利口而邦之覆,磨牙而民之毒者,非蝗乎?
(2)然我辈虽去,民终未得晏然也,使若属未殄,天下宁有丰年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曰:“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吏民,封府库,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也固:坚决
B.不如因善之遇:对待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绳索
D.乃以秦王属:交付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B.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因人之力敝之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C.始怀王遣我,固能宽容D.唯恐沛公不秦王
若舍郑为东道主     击破沛公军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西入咸阳B.沛公默
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沛公其计,从之
C.秦地可尽D.吏民,封府库
沛公欲关中 不然,何以生此
【小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C.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弃市:丢弃在市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规约、制度
【小题5】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孰与君少长?”与“籍何以至此!”两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
B.“君安与项伯有?”与“沛公以樊哙、张良”中,两个“故”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中的“近”与“父老秦苛法久矣”中的“苦”都属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两句中,均含有通假字。
【小题6】汉高祖刘邦的为人行事,具有哪些特点?请分点简要概括。(3分)
【小题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处断句。(限8处)(4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食也。胜:古音shēng,完,尽。
B.养生丧死憾,王道之始也。养生:保养身体。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勿夺其时:不要抢时间。
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之有也。王:读wáng,为王,使……归顺。
【小题2】(小题2)对下面每组句子划线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野芳而幽香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
③斧斤时入山林④五亩之宅,树之
A.两个“发”不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发”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C.两个“发”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D.两个“发”相同,两个“以”不同
【小题3】(小题3)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小题4】(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②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 ②“徵”:即“征”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3分)
A.父老秦苛法苦:以……为痛苦
B.沛公其计然:认为……是对的
C.沛公又不受让:责备,责怪
D.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内:通“纳”,接纳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3分)
A.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若属皆为所虏
B.父老约法三章耳玉斗一双,欲亚父
C.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具沛公言报项王
D.沛公从百馀骑,驱鸿门,见谢项羽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小题3】(小题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B.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
C.当时项王的兵力有四十万人,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人,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D.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
【小题4】(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6分)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3分)
(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沛公旦日从百余来见项王 (骑qí,一人一马)
B.臣与将军力而攻秦(戮lù,用尽)
C.范增数目项王(数shuò,计数)
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
【小题2】(小题2)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击沛公于坐
B.不然,籍何至此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C.得复见将军此因击沛公
D.今者有小人言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小题3】(小题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因击沛公于坐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4】(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