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5分)
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某公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三国演义》第30回)
曹操如此热情待许攸,许攸接着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4 02:5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犯颜执法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 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资格;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几,有诈冒事者  觉: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________________
(3)欲杀之 故:________________
(4)天下无冤 狱: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限三处)
胄 前 后 犯 颜 执 法 言 如 涌 泉 上 皆 从 之 天 下 无 冤 狱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3)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 通“隙”,隔阂,嫌怨
B.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大王
C.项王按剑而 跪直身子
D.常以身蔽沛公 像鸟一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赏//交戟卫士欲止不内
B.沛公……至鸿门,曰//则与斗卮酒,哙拜
C.樊哙从良//因击沛公于
D.若属皆且所虏//客何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他人进出。
【小题4】请用斜线(/)给上文画曲线部分断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王斗门而欲见齐宣王 造:到,往
B.寡人先君之宗庙     奉:继承
C.王之走狗已矣 具:具备,完备
D.宣王曰    谢:感谢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B.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C.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D.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斗说齐宣王拥有先王的四种爱好,是为了赞扬宣王具备了先王那样的优良素质,同时也缓和了当时紧张的说话气氛。
B.王斗对齐宣王直言正谏,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而“不好士”,并且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自己标榜的所谓“忧国爱民”的谎言。
C.对于齐宣王而言,九合诸侯的先王齐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王与宣王作类比,找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即宣王的不足之处。
D.齐宣王终于承认自己“有罪于国家”,并改正了错误,“举士五人任官”,因此“齐国大治”,这反映了王斗高超的进谏技巧。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2)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理解

①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②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小题1】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当此时,彭越数梁地B.必欲烹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C.丁壮苦军旅,老弱转漕D.骑皆曰:“如大王言。”
【小题2】翻译句子
(1)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2)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小题3】在以上两段话中,作者分别刻画出项羽和刘邦怎样的人物形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率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鸿门宴》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霸上 军:驻军
B.沛公欲关中 王:称王
C.沛公奉卮酒为寿    为寿:祝福健康长寿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道谢
【小题2】文中加点词语词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泰山以东
B.少长:年少年长
C.婚姻:男女婚事
D.出人:出去进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认为这是他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的宏大志向的表现。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答应项伯第二天亲自到鸿门更见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