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汉高帝、项羽起兵之始,相与北面共事怀王。及入关破秦,子婴出降,诸将言诛秦王。高帝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至羽则不然,既杀子婴,屠咸阳,使人致命怀王。王使如初约,先入关者王其地。羽乃曰:“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今定天下,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王之。”于是尊王为义帝,卒至杀之。观此二事,高帝既成功,犹敬佩王之戒,羽背主约,其末至于如此,成败之端,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二)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三)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能不用,此其所以为我所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言诛秦王 或:有的人
B.于是尊王为义帝    阳:表面上
C.给饷馈,不粮道    绝:断绝
D.此其所以为我所也  禽:同“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人致命怀王    良曰:“长臣。”
B.固当分其地王之  拔剑切而啖之
C.父兄除害 吾属今之虏矣
D.连百万军 项伯夜弛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将入关后刘邦和项羽对待楚怀王的不同态度作对比,二人成败的苗头由此可见。
B.材料二中“秦民大喜”和“民大失望”的对比,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C.材料三中,刘邦认为知人善任是自己夺取天下的原因,而高起等人的话没有道理。
D.三则材料互为补充,各自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刘邦项羽二人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高 帝 曰 始 怀  王 遣 我 固 以 能 宽 容 且 人 已 服 降 杀 之 不 祥 乃 以 属 吏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05:49: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弃疾,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只有男了到20岁时才取字,称自己往往称字。
B.劳师:有“使军队疲劳”和“慰劳军队”之意,文中是慰劳军队之意。
C.辟:征召来授予官职。
D.长短句:洞的别名,又可称为“诗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党怀英,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更加称赞他勇敢。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三游洞序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三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注)①“予自”句: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四川忠县)刺史。“刺史”是唐代州的行政长官,“司马”则是州刺史的属吏。②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③祗(zhī)命:奉命。之:往。④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⑤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⑥矧(shěn):况且。⑦廞:通“嵌”。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

【小题1】文章第二段,作者从□□和□□的角度详细描绘了三游洞的洞石、泉水。
【小题2】以下语句中,全都表现“斯境胜绝”的一组是
①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②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
③寂寥委置,罕有到者④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⑤怜奇惜别,且叹且言⑥晶莹玲珑,象生其中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
B.文章第二段写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可用险、惊、幻来概括。
C.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致与人的感情达到了契合无间的地步。
D.这是一篇诗序,也是一篇游记,叙事简洁,写景生动逼真,写情直抒胸臆。
【小题4】简析第二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本文“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作者借游“三游洞”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而弓手丘义尤窘辱士诚甚。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盐丁方苦重役,遂共推为主,陷泰州。高邮守李齐谕降之,复叛。杀行省参政赵琏,并陷兴化,结砦德胜湖,有众万余。元以万户告身招之。不受。绐杀李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号大周,建元天祐。是岁至正十三年也。

明年,元右丞相脱脱总大军出讨,数败之,围高邮,隳其外城。城且下,顺帝信谗,解脱脱兵柄,削官爵,以他将代之。士诚乘间奋击,元兵溃去,由是复振。逾年,淮东饥,士诚乃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祖率大军进攻平江,筑长围困之。士诚距守数月。太祖贻书招之。士诚不报,数突围决战,不利。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曰:“初,公所恃者,湖州、嘉兴、杭州耳,今皆失矣。独守此城,恐变从中起,公虽欲死,不可得也。莫若顺天命,遣使金陵,称公所以归义救民之意,开城门,幅巾待命,当不失万户侯。且公之地,譬如博者,得人之物而复失之,于公何损?”士诚仰观良久曰:“吾将思之”。乃谢客,竟不降。二十七年九月,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仓皇归府第,拒户自缢。故部将赵世雄解之。大将军达数遣李伯升、潘元绍等谕意,士诚瞑目不答。舁出葑门,入舟,不复食。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

《二十四史•明史》有删改

(注):①舁:抬②葑门:于苏州城东,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B.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C.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D.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户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文中“万户告身”指授予万户官职的凭信。
B.“谢客”有“辞别朋友、谢绝会客、酬谢刺客”等之意,文中的“谢客”是指“感谢客人”。
C.“”指“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文中“僭号”指冒用皇帝的称号。
D.幅巾,是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戴幅巾是一种儒雅简朴的装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诚原先凭借用船运盐为生,靠着走私谋取不法利润,因不满被弓手丘义等富人欺辱,与义士一起杀了他们,举兵起义。
B.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后来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C.张士诚与元右丞相脱脱交战时,英勇顽强、所向披靡,多次击败元军,使得元顺帝不得不更换将领,但仍然抵挡不了张士诚,元军只得溃败而去。
D.太祖多次招降张士诚,他都没有答应,李伯升等多次劝说,张士诚也拒不投降,最终上吊自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
(2)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