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壁:修筑营垒
B.及羽关怀楚背:背靠
C.自功伐矜:矜持
D.尚不觉寐而不自责,矣过:过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B.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C.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D.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足下更虑之!”中,“足下”是太子丹对荆轲的尊称,而“竖子不足与谋”的“竖子”则是对人的蔑称。
B.“郎中”一词在不同时代,含义有所不同。如 《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这里指宫廷侍卫。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中“本纪”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如《项羽本纪》;“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
D.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荆轲刺秦王》中,“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和《鸿门宴》中摘录的句子(2)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6 05:4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隐
⑤但其尽.心.所事    ⑥从.容.对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B.②④⑤⑥⑧C.①③⑤⑥⑦D.③④⑤⑥⑧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5~7题(9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拜见,谒见
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C.固而近于费固:顽固
D.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ZXXK
B.何以伐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尔言过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A.申之以孝悌之义B.是社稷之臣也
C.何为其然也D.蚓无爪牙之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愿太傅更虑也。”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见荆轲,曰:“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死,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B.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C.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D.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是中国古代官职名,春秋时期为国王的辅佐大臣,国王年幼或空缺时可以代为管理国家。
B.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坐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礼节,意为拜两次,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
D.孤,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还有“伯、寡人、不谷”等。也用于一方之长的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认为刺杀秦王将引发秦国内乱、群臣相互猜疑,各诸侯国就可以趁机合纵,一定能够攻破秦国。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节选,回答后面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
【小题1】这段文字记叙了鸿门宴的经过,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请分别用四个字加以概括。(4分)
【小题2】评点是人们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下面列出了文中人物的几句话,请选择其中一句,用浅显的白话文,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加以评点(20—30字)。(4分)
①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范增……谓曰:“君王为人不忍。……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樊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选择第   句点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而商君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法:效法
B.民怪之,莫敢徙。怪:以--为怪
C.黥其师公孙贾。黥:刺杀
D.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具:制定完备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公孙鞅为变法所做的努力的一组是(    )(3分)
①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②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④刑其傅公子虔。
⑤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⑥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3分)
(2)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3分)
(3) 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