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鸿门宴》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选自《史记·项羽本记》
【小题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中除“本纪”“世家”“列传”外,还有“表”“书”它们都是人物的纪传。
B.古代宴席座次尚东,坐在东面为尊,故“项王、项伯东向坐”“张良西向侍”。
C.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骖乘,又叫车右。兵车情况不同,主帅居中,御者在右,另一人在左保护主帅。
D.“窃为大王不取也”中,“窃”为副词,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为”音wéi,动词,意思为“认为”。
【小题2】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余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小题3】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
C.则与(之)斗卮酒
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3 05:1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深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
B.有上书请佞臣者 则有国怀乡,忧谗畏讥
C.流水清浊,在其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D.朕欲使大行于天下 欲大义于天下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可堪教令   行拂乱其所
B.朕所任,皆以为贤 名者谁?太守自谓也
C.是犹源浊望水清 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不欲诈道训俗 能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那个上书的人想出的办法倒是真的可能辨别出谁是佞臣,可见他本人一定不是佞臣。
B.太宗认为上书者的办法很好,但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是因为这种办法弊大于利,会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教化百姓。
C.魏武帝曹操是一代枭雄,同时也是一个奸狡巨滑的人,太宗一向看不起他,所以不愿意向他学习。
D.由上段文字可以看出,太宗虽为一代明君,但也并不都是时时从善如流,善纳谏言,这是由封建帝王的本质决定的。
【小题4】翻译句子
(1)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欲()成大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太傅幸而图之图:考虑,计议
B.乃造焉造:到……去,拜访
C.明不言也明:明白,知道
D.太子再拜而跪再:两次
【小题2】【小题3】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丹所请田先生无言( ),欲( )成大事( )谋
A.者以之B.也因而
C.矣为者D.也与则
【小题4】【小题5】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小题6】【小题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到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的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呀。
【小题8】【小题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3分)
⑵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3分)
⑶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鸿门宴(节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拔剑切而之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长跪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部
D.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3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秦兵旦暮渡易水
【小题3】加点词语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3分)
A.拔剑撞而B.素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D.使使以大王
【小题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韩王送沛公/君我呼入
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此亡秦续耳
C.哙拜谢,起,立饮之/劳苦功高如此
D.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击沛公于坐
【小题5】与“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然,籍何以至此?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小题6】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小题7】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分)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谷阝……”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拨剑起舞。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字,与“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中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者有小人之言B.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D.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2】下列各项中画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百余骑(使动用法,使-------随从)
B.入前为寿 (如果)
C.军中无以为乐,请剑舞 (请允许我)
D.至鸿门,曰:“······”(道歉)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良曰:“长于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因击沛公于坐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小题4】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项庄拨剑起舞,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楚怀王拘张仪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②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又谓夫人王之幸者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以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③,欲因张仪遗之于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曰:“愿委之于公,为之奈何?”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张子。张子得出,必德子,秦女亦必不来,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贵④,外结秦之交。畜⑤张子以为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郑袖是之,遽说楚王出张子。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楚怀王拘张仪:张仪曾以赠给六百里土地于楚国为诱饵游说怀王与齐国绝交,但是楚与齐绝交后,张仪却声称割地是六里,于是怀王大怒攻秦,又遭受大败。因此张仪再次出使楚国时,怀王拘禁了他。②靳尚:怀王的佞臣,和张仪关系亲近。③汤沐邑:享乐的地方。④擅楚之贵:在楚国拥有高贵的地位。⑤畜:收留
【小题1】对文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谓夫人王之者郑袖曰幸:宠爱
B.欲因张仪之于楚王遗:赠送
C.张子出,必德子德:感激
D.郑袖之是:对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是( )
A.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
B.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
C.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
D.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靳尚想方设法救张仪是出于对于楚国的国家利益和郑袖的宠妃地位考虑的。
B.战国纵横家张仪为了秦国,得罪了不少国家,所以经常有生命危险。这次险些在楚国丧命,幸好有靳尚搭救。
C.靳尚说服郑袖,拐弯抹角地说了许多理由,其辞令令人叹服。
D.郑袖从自身利益出发,听信了靳尚的话,马上去说服楚王释放张仪。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
(2)王惑于虞乐,必厚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