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齐王(司马)冏辅政,晞参冏军事,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廉察诸曹,八坐以下皆侧目惮之。及冏诛,晞亦坐免。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汲桑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为前锋。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后讨吕朗,破汲桑故将公师藩,败石勒于河北,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封东平郡侯,邑万户。
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从母子求为将,距之曰:“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坐法,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其杖法如此。
晞见朝政日乱,惧祸及己,而多所交结,每得珍物,即贻都下亲贵。兖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鲜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发暮还。初,东海王越以晞复其仇耻,甚德之,引升堂,结为兄弟。越司马潘滔等说曰:“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越以为然,乃迁晞青州刺史。
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永嘉五年,怀帝恶越专权,复密诏晞讨越。越与徐州刺史裴盾共讨晞。晞使骑收河南尹潘滔,滔夜遁,及执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斩之。会越薨,盾败。诏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六州诸军事,增邑二万户。
(选自《晋书•苟晞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
B.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
C.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
D.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中“拜”指授予官职,“转”指平调官职,“行兖州刺史”中“行”指代理官职或兼职。
B.文中“河北”指黄河以北,与《鸿门宴》中的“将军战河北”中的“河北”所指范围基本相同,与现在行政区域“河北”不同。
C.“会越薨”中“薨”指王侯司马越的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死。”可谓“死”之等级森严。
D.“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晞治理政事有才华。他年轻时就被人赏识,先后担任过司隶部从事、尚书右丞、北军中候、兖州刺史、东平郡侯等官职。
B.苟晞带兵打仗有谋略。东海王司马越以苟晞为前锋征讨并平定汲桑,后讨吕朗,破公师藩,败石勒,时人把他比作韩信、白起。
C.苟晞治人执法很严明。其弟做督护时被砍头,之后他穿丧服去哭丧,吊祭时称杀弟弟的是我兖州刺史,哭弟弟的是我苟道将。
D.苟晞为人处事较圆滑。在朝廷政事混乱时,他担心遭到祸患,广泛结交朋友,每次得到珍贵物品,都快速运送,拿去巴结京城权贵。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坐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
(2)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4 05:19: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年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累迁掌朝大夫。高祖受禅,拜司九侍郎。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授扬州总管司马,赐物三百段。开皇中,拜开府。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仍领给事黄门侍郎。
炀帝嗣位,进位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大业三年,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谓衡曰:“朕欲过公宅,可为朕作主人。”衡于是驰至河内,与宗族具牛酒。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逢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衡俯伏辞谢,奉斛上寿,帝益欢。衡以藩邸之旧,恩宠莫与为比,颇自骄贵。
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具图奏之。衡乘间进谏曰:“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留神,稍加折损。”帝意甚不平。后尝目衡谓侍臣曰:“张衡自谓由其计画,令我有天下也。”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暕罪失,有人谮暕违制,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烦城,因而谒帝。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衡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衡复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玄感具上其事,江都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顿具。帝于是发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久而乃释,除名为民,放还田里。
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言衡怨望,谤讪朝政,竟赐尽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义宁中,以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B.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C.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D.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佐助,后来成为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类似的还有参佐等。
B.宗族,宗是尊奉同一祖先的人,族是同一家族的人,同宗即同族。
C.太山,即东岳泰山,历史上帝王常有到泰山封禅祭拜天地的传统。
D.宪司,古时御史的别称。因为张衡时任御史大夫,故称其为宪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勤于学问,为人所重。他15岁就进入太学学习,因勤学精思被同辈推重,跟随沈重学习《三礼》,后受到重用。
B.张衡与帝有旧,恩宠非常。早在杨广镇守扬州时他就辅佐杨广,很受信任;杨广继位以后还曾留宿他家,君臣尽欢。
C.张衡体恤民情,直言进谏。炀帝想扣建宫室,张衡借机进谏,规劝皇帝爱惜百姓,惹得皇帝很不高兴,但他并不回避。
D.张衡失宠被杀,结局悲惨。他被贬为平民之后,仍然被皇帝派人监视,因被妾告发他批评朝政、最终被杀于自己家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②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猜测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接纳
C.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D.沛公起如厕 如:往,到
【小题2】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秦兵旦暮渡易水
【小题3】下列画线字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4】下列各组句中,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臣为韩王送沛公 君为我呼入
B.此亡秦之续耳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劳苦而功高如此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5】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小题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崇祯四年进士。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十六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通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永明王立,令兼督湖南军饷。顺治四年,王驻武冈,拜起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走靖州,起恒从不及,避难万村。已知王在柳州,闲道往从之。从返桂林,复从至柳州、南宁。李成栋叛大清,以广东附于王。起恒从王至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同入直。
时朝政决于成栋子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起恒居其间,不能有所匡正。然起恒洁廉,遇事持平。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合疏攻五虎,下湘客等狱,欲置之死。起恒顾跪王舟力救,贞毓等并恶之,乃请召还化澄,而合攻起恒。给事中雷德复劾其二十余罪,比之严嵩。王不悦,夺德复官。起恒力求罢,王挽留之不得,放舟竟去。
会郧国公高必正入觐王,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起恒也。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言决矣。”必正许之。有为起恒解者,谓必正曰: “五虎攻严公,严公反力救五虎。此长者,奈何以为奸?”必正见王,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请手敕邀与俱还。文安之入朝,起恒让为首辅。桂林破,从王奔南宁。
先是,孙可望据云南,遣使乞封王。天麟议许之,起恒持不可。后胡执恭矫诏封为秦王,可望知其伪,遣使求真封。起恒又持不可,可望大怒。至是,可望知王播迁,遣其将贺大双率劲卒五千,迎王至南宁,直上起恒舟,怒目攘臂,问王封是秦非秦。起恒曰:  ‘嗜远迎主上,功甚伟,朝廷自有隆恩。若专问此事,是挟封,非迎主上也。”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时顺治八年二月也。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间。虎负之登崖,葬于山麓。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闲道往从之     闲道:偏僻的小路
B.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   倾: 排挤
C.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 虚公:无私公正
D.怒目攘臂 攘: 伸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在中国古代科举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之称,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B.顺治,是清世祖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用来纪年。
C.长者,可指显贵之人,“孝谨修长者之行”中即此意,也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之一,也作勃,告诫之意,用于任官封爵或告诫臣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起恒事主忠诚。永明王逃难,严起恒虽跟随不及,但得知王在柳州后,便主动前往并跟随其辗转数地。
B.严起恒不以个人恩怨判断是非。虽之前被五虎诋毁陷害,但当他人上奏欲处死五虎之时,却为五虎求情。
C.严起恒深得永明王赏识。永明王登基后,严起恒屡升官职,雷得复罗列罪状弹劾他,反被永明王革去官职。
D.严起恒不受胁迫。孙可望希望封王,但严起恒始终不同意,并当面陈述理由,最终被孙可望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逋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
(2)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扫除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彻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②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③毕葬。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已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徒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一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
涉欲亡去,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
【注】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庐”指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长安”为古都城名,在今陕西西安一带,汉高祖7年定都于此,隋、唐、北宋也定都于此。
C.“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之中,此后重要性减少。
D.“吊”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退还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母亲生病的那一家避居在里宅,便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徒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徒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2)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避宣宗讳,以字行。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司经局洗马,署国子监司业事。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寻起少詹事。六年,魏忠贤以基命为杨涟同门生,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吏部左侍郎。明年十月,京师戒严,基命请召还旧辅孙承宗,省一切浮议,仿嘉靖朝故事,增设枢臣,帝并可之。庶吉士金声荐僧申甫为将。帝令基命阅其所部兵,极言不可用,后果一战而败。袁崇焕、祖大寿入卫,帝召见平台,执崇焕属吏,大寿在旁股慄。基命独叩头请慎重者再,帝曰:“慎重即因循,何益?”基命复叩头曰:“敌在城下,非他时比。”帝终不省。大寿至军,即拥众东溃,帝忧之甚。基命曰:“令崇焕作手札招之,当归命也。”时兵事孔棘,基命数建白,皆允行。及解严,召对文华殿。帝言法纪废弛,宜力振刷。基命曰:“治道去太甚,譬理乱丝,当觅其绪,骤纷更益扰乱。”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
三年二月,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基命欲脱袁崇焕罪,故乞慎重。基命求罢,帝为贬逢申一秩。韩火广、李标相继去,基命遂为首辅。以恢复永平叙功,并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至六月,温体仁、吴宗达入,延儒、体仁最为帝所眷,比而倾基命,基命遂不安其位矣。方崇焕之议罪也,基命病足不入直。锦衣张道濬以委卸劾之,卒三疏自引去。
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文中“避宣宗讳”是封建社会的“国讳”,即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
B.“酉”指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十二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五点到七点;十二属相之一,“猴”。
C.“少詹事”,秦汉置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事;唐设太子詹事、少詹事,总东宫内外庶务。
D.“手札”亦作“手剳”,犹手书,指亲笔信。“令崇焕作手札招之”中的“手札”就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基命为官之路比较坎坷。天启六年,因成基命是杨涟的同门师兄弟,他被魏忠贤罢职;崇祯三年,周延儒、温体仁结党排挤他,加上张道濬弹劾他,成基命最终辞官。
B.成基命认为僧人申甫没有能力做大将,结果申甫一战而败。在处理袁崇焕的事情上,成基命认为要慎重,皇帝不听,结果祖大寿率军逃跑。
C.成基命宽厚仁慈,顾全大体。为了营救李长春、杜齐芳,成基命长时间跪在会极门;即便弹劾过自己的李逢申受到朝廷处罚时,成基命也为他进言,使皇上减轻了对他的惩罚。
D.成基命曾深得皇帝的信任。工部主事李逢申弹劾成基命,结果皇上把李逢申降官一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基命请召还旧辅孙承宗,省一切浮议,仿嘉靖朝故事,增设枢臣,帝并可之。
(2)温体仁、吴宗达入,延儒、体仁最为帝所眷,比而倾基命,基命遂不安其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