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丰,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B.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C.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D.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古人讳言死,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死的说法不同,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C.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D.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始有年号,后世多用年号纪年,如“嘉平四年”就是年号纪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9 05:3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燕①王冯弘,字文通,跋之少弟也。高云僭号,以为征东大将军,领中领军,封汲郡公。跋立,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中山,历位司徒。及跋死自立,与刘义隆交通。

延和元年,世祖②亲讨之,文通婴城固守。文通所辖营丘、辽东等六郡皆降。文通尚书郭渊劝其归诚进女,乞为附庸,保守宗庙。文通曰:“吾负衅在前,北魏忿形已露,降附取死,不如守志,更图所适也。

先是,文通废其元妻王氏,黜世子崇,以后妻慕容氏子王仁为世子。崇出奔辽西,世祖遣兼鸿胪李继持节授崇假节、侍中,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录其国尚书事,食辽西十郡。文通遣其将封羽率众围崇,世祖永昌王拓跋健督诸军救之,封羽又以凡城降。

文通遣其尚书高颙请罪,乞以季女充掖庭。世祖许之,并征其子王仁入朝,文通爱仁拒遣。文通散骑常侍刘训言曰:“虽结婚和通,而未遣子质,魏若大举,将有危亡之虑。夫以重山之隘,刘禅衔璧;长江之难,孙皓归命。愿按时遣世子,以恭大国之命。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文通大怒,杀之。太常阳岷复劝文通请罪乞降, 速令王仁入侍,文通不听。 世祖则诏乐平王拓跋丕等讨之,日就蹙削,上下危惧。

文通避至辽东,高句丽遣使劳之曰:“龙城王冯君,爰适野次,士马劳乎?”文通惭怒,称制让之,高句丽乃处之于平郭,寻徙北丰。文通素侮高句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高句丽乃夺其侍人,质王仁。文通忿怨之,谋将南奔。高句丽乃杀之于北丰,子孙同时死者十余人。

(节选自《魏书·列传》有删改)

①北燕:五胡十六国之一,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409年高云为近臣所杀,冯跋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史称“北燕”,436年被北魏所灭。②世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庙号世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B.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C.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D.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僭号:僭,超越本分。僭号,即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封号。
B.郡公:郡,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秦朝时郡比县大,晋朝时废郡制;郡公,北魏时次于郡王的爵位,有实虚封两种。
C.假节:“借”以符节,皇帝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汉魏晋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D.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为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文通开始能坚持立场,拒降北魏。世祖率兵征讨他,六郡投降,尚书郭渊劝他归附献女儿入朝求做附庸,文通没有答应。
B.冯文通家事处理不当,以致内部不和。他废黜了长子冯崇,世祖就封冯崇为辽西王,执掌他们国中尚书之事,文通就遣将围崇。
C.冯文通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刘训以刘禅投降、孙皓归顺劝他派世子入朝,文通却大怒杀了他,阳岷劝他遣子请降也不听。
D.冯文通避至辽东,身死异地。辽东高句丽使者慰劳他带兵到野外止息辛苦,他虽羞惭恼怒,还是服从命令谦让使者,但还是被杀于北丰。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吾负衅在前,北魏忿形已露,降附取死,不如守志,更图所适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懋,字德懋,兰溪人。成化二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士。明年冬,授编修。

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避奉。懋与同官黄仲昭,检讨庄昶疏谏曰:“顷谕臣等撰鳌山烟火诗词,臣等窃议,此必非陛下本怀,或以两宫圣母在上,欲备极孝养奉其欢心耳,然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今川东未靖,辽左多虞,江西、湖广赤地数千里,万姓嗷嗷,张口待哺,此正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至翰林官以论思为职,鄙俚之言岂宜进于君上,伏读宜宗皇帝御制《翰林箴》有曰‘启沃之言,唯义与仁,尧、舜之道,邹、鲁以陈。’张灯岂尧、舜之道,诗词岂仁义之言?若谓烟火细故不足为圣德累,则舜何必不造漆器,禹何必不嗜旨酒,汉文何必不作露台?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伏乞将烟火停止,移此视听以明目达聪,省此资财以振饥恤困,则灾祲可销,太平可致。”帝以元夕张灯,祖宗故事,恶懋等妄言,并杖之阁下,左迁其官,修撰罗伦先以言事被黜,时称“翰林四谏”。

年止四十一,力求致仕。吏部尚书尹曼固留之,不可。既归,屏迹不入城府。奉亲之暇,专以读书讲学为事,弟子执经者日益进。贫无供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家居二十余年,中外交荐,部檄屡起之,以亲老坚不赴。

弘治中,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时南监缺司业且二十年,诏特以罗饮顺为之,而虚位以待懋,十六年,服阕,懋复固辞,不允,始莅任。六馆士人人自以为得师。监生尤樾母病,例不得归省,昼夜泣。懋遣之归,日:“吾宁以连制获罪。”武宗立,陈勤圣学、隆继述,谨大婚、重诏令、敬天戒五事,正德元年乞休,五疏不允。复引疾恳辞,明年三月始得请。世宗嗣位,即家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其冬,遣行人存问,而懋已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明史·章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髓/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B.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C.孝宗登用群贤/众议西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D.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闹。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懋在担任翰林院编修时,敢于犯颜直谏。他明知劝说停止元夕张灯一事会激怒皇上,甚至会丢了官职,仍然坚守职责,与同事上书直陈其事。
B.章懋以为国君应谨小慎微,不可纵欲长渐。懋等指出烟火诗词非尧舜之道,并列举尧舜、汉文帝等古代的贤君圣主从细节处自警的事例说服皇上。
C.章懋回到故乡后屏迹不出,惟奉亲是务。虽然朝野内外的人士一再推荐他,朝廷也多次下发公文起用他,他都以双亲年老为由,予以坚决推辞。
D.章懋担任祭酒时,受到六馆人士推崇。馆士认为得到了老师。他曾冒着违背国子监制度而获罪的危险,破例为一个看望生病的母亲的学生批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
(2)贫无供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世为边郡守。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明帝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史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幕,令军士各交缚两炬,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世伏其好义,然依倚大将军窦宪,以此为讥。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B.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C.待且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D.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亦称表字。古人有名有字,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成人举行笄礼时取字。
B.永平,汉明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称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C.辟,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官府征聘荐举并授予官职,《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即取此意。
D.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因避刘秀的讳改为茂才,而明清两代称举人为茂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范出身名门。他是赵国名将廉颇的后代,而且他的曾祖父廉褒、祖父廉丹也都身居高位。
B.廉范为人孝顺。他的父亲客死他乡,他和母亲西去蜀地接回父亲的灵柩,守孝期满后才外出学习。
C.廉范有勇有谋。他在担任云中太守时亲自领兵抵抗,用计击败匈奴军队,让他们不敢再侵犯云中。
D.廉范乐善好施。他家世代在边境做官,囤积了许多粮食财物,不过他将这些全部接济了族人、朋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待左右,尽心勤劳。
(2)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云石海涯,其父楚国忠忠公,名貫只哥,小云石海涯遂以贯为氏,复以酸斋自号。

年十二三,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馳,持槊立,而待马至,臍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或挠强射生,逐猛兽,上下峻阪如飞,诸将威服其娇捷。稍长,折节读书,目五行下,吐辞为文,不蹈袭故常,其旨皆出人意表。

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御军极严猛,行伍肃然。稍暇,辄投壶鸦雅歌, 意所畅适,不为形迹所拘。一日,呼弟忽都海涯语之曰:“吾生宦情素薄,顾祖父之爵不敢不袭,今已数年矣,欲以让弟,弟幸勿辞。”语已,即解所绾黄金虎符佩之。北从姚燧学,燧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仁宗在东宫,闻其以爵位让弟,谓宫臣曰:“将相家子弟其有如是贤者邪?”俄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宿卫禁中。仁宗践祚,上疏条六事,书凡万余言,未报。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

会议科举事,多所建明,忽喟然叹曰:“辞尊居卑,昔贤所尚也。今禁林清选,与所让军资孰高?人将议吾后矣。”乃称疾辞还江南,卖药于钱塘市中,诡灶名,易服色。人无有识之者。偶过梁山泺,见渔父织芦花为被,欲易之以绸。渔父疑其为人,阳曰:“君欲吾被,当更赋诗。”遂援笔立成,竟持被去。人间喧传《芦花被诗》。其依隐玩世多类此。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壁其视死生若昼夜,绝不入念虑,攸攸若欲遗世而独立云。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文靖。有文集若干卷《直解孝经》一卷行于世。

(节选自《元史·小云石海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土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
B.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
C.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
D.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折节,文中指强自克制,改变初衷。也可以指降低自己身份,屈己下人。
B.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铜铸,虎形,背有铭文,分两半。
C.东宫,常指太子所居之宫,可借指太子,与中宫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生前或死后被赐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云石海涯体力惊人,身手敏捷。十二三岁时,他就能在马背上把槊舞得虎虎生风,拉开强弓射猎,上下陡坡就像在平地上一样。
B.小云石海涯出身宦家,善于治军。他的父亲是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他以贯为姓。镇守永州时,他治军非常严厉,军纪严明。
C.小云石海涯素有贤德,曾受器重。仁宗曾对官中的大臣赞叹小云石海涯的贤德,选他为自己府中的说书秀才,让他担任宫中警卫。
D.小云石海涯能诗善文,看淡生死。姚燧认为小云石海涯所作的诗歌,内容慷慨激昂。他看待生死就像看待昼夜变化,超然自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祖父之爵不敢不袭,今已数年矣,欲以让弟,弟幸勿辞。
(2)乃称疾辞还江南,卖药于钱塘市中,诡姓名,易服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珙,字廷玉,鄞人。高祖镛,宋季举进士。元兵至,不屈,举家十七人皆死。父士元,翰林检阅官。珙生有异禀,好学能诗。尝游海外洛伽山,遇异僧别古崖,授以.相人术。先仰视皎日,目尽眩,布赤黑豆暗室中,辨之,又悬五色缕窗外,映月别其色,皆无讹,然后相人。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

珙在元时已有名,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由闽海道见珙。珙曰:“公神气严肃,举动风生,大贵验.也。但印堂司空有赤气,到官一百十四日当夺印。然守正秉忠,名垂后世,愿自勉。”普署台事于越,果为张士诚逼取印绶,抗节死。见江西宪副程徐曰:“君帝座上黄紫再见,千日内有二美除。但冷笑无情,非忠节相也。”徐于一年后拜兵部侍郎,擢尚书。又二年降于明,为吏部侍郎。又尝相陶凯曰:“君五岳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不十年以文进,为异代臣,官二品,其在荆、扬间乎!”凯后为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其精类如此。

洪武中,遇姚广孝于嵩山寺,谓之曰:“公,刘秉忠之俦.也,幸自爱。”后广孝荐于燕王,召至北平。王杂卫士类己者九人,操弓矢,饮肆中。珙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九人者笑其谬,珙言益切。王乃起去,召珙宫中,谛视曰:“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已见藩邸诸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王虑语泄,遣之还。及即位,召拜太常寺丞,赐冠服、鞍马、文绮、宝钞及居第。帝将建东宫,而意有所属,故久不决。珙相仁宗曰:“天子也。”相宣宗曰:“万岁天子。”储位乃定。

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所居鄞城西,绕舍种柳,自号柳庄居士,有《柳庄集》。永乐八年卒,七十有六。赐祭葬,赠太常少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不奇 中:应验
B.大贵也 验:检验
C.公,刘秉忠之也  俦:同辈
D.珙言益 切:恳切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授相人术 皆白衣冠送之
B.君五岳朝揖气色未开 秦王必喜善见臣
C.王杂卫士类己九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D.往往其不善导之于善     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
B.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
C.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
D.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
【小题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袁珙相术之“精”的一组是(   )
(1)皆无讹,然后相人
(2)公,刘秉忠之俦也,幸自爱
(3)珙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
(4)王虑语泄,遣之还。
(5)珙相仁宗曰:“天子也。”
(6)已见藩邸诸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
A.(1)(2)(3)
B.(2)(3)(4)
C.(3)(4)(5)
D.(3)(5)(6)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珙有与众不同的才能,又得到一个世外高人的指点,经过刻苦学习,学会了过硬的相面术。他给人看相,百次相面无一次失误。
B.袁珙预言程徐会有两次大的升迁但不能做忠臣,又说陶凯十年之内会在新朝代做二品官,后来都得到验证。
C.袁珙被燕王召到北平,燕王称赞他龙行虎步,面相奇异;袁珙预测燕王能做太子,府内的将卒都能做公侯。
D.皇帝要选太子,心里已经有意向了却因故没有决断,袁珙的话对太子之位的归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
(2)不十年以文进,为异代臣,官二品,其在荆、扬间乎!
(3)帝将建东宫,而意有所属,故久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