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避宣宗讳,以字行。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司经局洗马,署国子监司业事。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寻起少詹事。六年,魏忠贤以基命为杨涟同门生,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吏部左侍郎。明年十月,京师戒严,基命请召还旧辅孙承宗,省一切浮议,仿嘉靖朝故事,增设枢臣,帝并可之。庶吉士金声荐僧申甫为将。帝令基命阅其所部兵,极言不可用,后果一战而败。袁崇焕、祖大寿入卫,帝召见平台,执崇焕属吏,大寿在旁股慄。基命独叩头请慎重者再,帝曰:“慎重即因循,何益?”基命复叩头曰:“敌在城下,非他时比。”帝终不省。大寿至军,即拥众东溃,帝忧之甚。基命曰:“令崇焕作手札招之,当归命也。”时兵事孔棘,基命数建白,皆允行。及解严,召对文华殿。帝言法纪废弛,宜力振刷。基命曰:“治道去太甚,譬理乱丝,当觅其绪,骤纷更益扰乱。”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
三年二月,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基命欲脱袁崇焕罪,故乞慎重。基命求罢,帝为贬逢申一秩。韩火广、李标相继去,基命遂为首辅。以恢复永平叙功,并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至六月,温体仁、吴宗达入,延儒、体仁最为帝所眷,比而倾基命,基命遂不安其位矣。方崇焕之议罪也,基命病足不入直。锦衣张道濬以委卸劾之,卒三疏自引去。
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文中“避宣宗讳”是封建社会的“国讳”,即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
B.“酉”指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十二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五点到七点;十二属相之一,“猴”。
C.“少詹事”,秦汉置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事;唐设太子詹事、少詹事,总东宫内外庶务。
D.“手札”亦作“手剳”,犹手书,指亲笔信。“令崇焕作手札招之”中的“手札”就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基命为官之路比较坎坷。天启六年,因成基命是杨涟的同门师兄弟,他被魏忠贤罢职;崇祯三年,周延儒、温体仁结党排挤他,加上张道濬弹劾他,成基命最终辞官。
B.成基命认为僧人申甫没有能力做大将,结果申甫一战而败。在处理袁崇焕的事情上,成基命认为要慎重,皇帝不听,结果祖大寿率军逃跑。
C.成基命宽厚仁慈,顾全大体。为了营救李长春、杜齐芳,成基命长时间跪在会极门;即便弹劾过自己的李逢申受到朝廷处罚时,成基命也为他进言,使皇上减轻了对他的惩罚。
D.成基命曾深得皇帝的信任。工部主事李逢申弹劾成基命,结果皇上把李逢申降官一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基命请召还旧辅孙承宗,省一切浮议,仿嘉靖朝故事,增设枢臣,帝并可之。
(2)温体仁、吴宗达入,延儒、体仁最为帝所眷,比而倾基命,基命遂不安其位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5 11:16: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本名谟,后改为蒲。汉太尉延之后。父攀,为御史中丞、兵部尚书,以清方称。蒲少有父风,颇涉文史,以端谨见知,为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太祖定中山,旧官仍用者,多降品秩。既素闻蒲名,仍拜为尚书左丞。天兴中,以蒲清谨方正,迁东部大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宗即位,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决庶狱,私谒不行,号为公正。
泰常初,翟猛雀驱逼吏民入白涧山,谋为大逆。诏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往讨。道生等以大兵击之,蒲曰:“良民所以从猛雀者,非本心而为,皆逼凶威,强服之耳。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其变未易图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为然,具以奏闻。太宗诏蒲军前慰喻。乃降数千家,还其本属,蒲皆安集之。猛雀与亲党百余人奔逃。蒲与道生等追斩猛雀首,送京师。
后刘裕寇窃河表,以蒲为南中郎将、南蛮校尉,隶平南大将军长孙嵩往御之。裕入长安,乃还。后改为寿张子,与安平公叔孙建将兵自平原东渡,下刘义符青、兗诸郡。诏加陈兵将军、济州刺史。又与建攻青州,不克而还。
世祖即位,以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乃出为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曰文恭。
(节选自《魏书·张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B.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C.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D.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称作“表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礼貌和尊敬。
B.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举、封等,表示贬官的词有除、左迁等,表示升官的词有擢、拔等。
C.泰常,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创立新的年号,称作“改元”。
D.卒,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蒲颇有声名,屡获任用。太祖平定中山之后,早就听说了张蒲的名声,仍旧任命他为尚书左丞,太宗即位后也任用了他。
B.张蒲出谋献策,平定了翟猛雀叛乱。张蒲认为百姓跟从翟猛雀是被威胁逼迫的,于是向道生报告请求采用安抚之策,并被皇上采纳。
C.张蒲多次带兵作战。张蒲曾跟随平南大将军长孙嵩抵御刘裕,还与安平公叔孙建率领军队攻下刘义符青、兗、青州等郡。
D.张蒲治理有方。张蒲出任相州刺史时,扶弱抑强,选拔任用善人罢黜奸恶,他的去世让吏民痛心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
(2)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毓峒,字稚鹤,保定卫人。父铨,户部员外郎。毓峒举崇祯七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十四年面陈漕务,称旨,授御史。疏论兵部尚书陈新甲庸才误国,户部尚书李待问积病妨贤。又请涣发德音,自十五年始,蠲除繁苛,与海内更新。因言复社一案,其人尽缝掖,不可以一夫私怨开祸端。帝多采纳。明年出按陕西。孙传庭治兵关中,吏民苦征缮,日夜望出关,天子亦屡诏督趣。毓峒独谓将骄卒悍,未可轻战,抗疏争。帝不纳,师果败。

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驰赴山西,抵保定,贼骑已逼,遂偕邵宗元等共守。毓峒分守西城,散家赀千余金犒士,其妻亦出簪珥佐之。京师变闻,贼射书说降,众颇懈。毓峒厉声曰:“正当为君父复仇,敢异议者斩!”悬银牌,令击贼者自取。众争奋,毙贼多。城陷,一贼挽毓峒往谒其帅,且骂且行,遇井。推贼仆地,自堕井死。妻闻,即自经。其从子振孙有勇力,以武举佐守城。贼至,众皆散,独立城上,大呼曰:“我金振孙,前日杀数贼魁者,我也。”群贼支解之。同时守城殉难者,邠州知州韩东明、武进士陈国政赴井死。平凉通判张维纲,举人张尔晕、孙从范,不屈死。举人高经负母避难,遇贼求释母,母获释而经被执,乘间赴水死。贡生郭鸣世寝疾,闻城陷,整衣端坐,贼至,持棒奋击而死。诸生王之埏,先城陷一日,置酒会家人,饮达旦。城破,偕妻齐及三子、二女入井死。诸生韩枫、何一中、杜日芳、王法等二十九人,布衣刘宗向、田仰名、刘自重等二十人,或自经,或溺,或受刃,皆不屈死。

(节选自《明史•金毓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B.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C.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D.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掌管户籍财经的官府机构,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B.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周围都是大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而把外国叫作海外。
C.王,这里指金毓峒的妻子姓王,而姓在上古时期主要是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D.从子,即养子,与本人没有血缘关系,这与从祖、从父、从弟等堂房亲属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毓峒出身官宦,仕途少有挫折。其父金铨官至户部员外郎,他在考中进士后先是被授予中书舍人,因为陈述漕运事务让皇帝满意,又被授御史职。
B.金毓峒尽职尽责,敢于向上进谏。他不仅上疏指出陈新甲、李待问这两个官员的问题,而且认为因为复社一案造成杂税众多祸端,其言多被皇帝采纳。
C.金毓峒面对危局,激励众人守城。听到京师变乱的消息后,他没有像众人一样意志消沉,而是厉声责问众人并悬挂银牌,众人被激起斗志杀死许多流贼。
D.金毓峒勇赴国难,城破死节甚多。他在被流贼俘获之后推倒流贼投井而死;城破之后,不仅有众多官员和秀才举人献出生命,还有很多百姓不屈而死。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传庭治兵关中,吏民苦征缮,日夜望出关,天子亦屡诏督趣。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选,字士贤,临海人。选自幼端悫寡言笑,以圣贤自期。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

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已,督学南畿。颁冠、婚、祭、射仪于学宫,令诸生以时肄之。作《小学集注》以教诸生。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成化六年,迁河南副使。寻改督学政,立教如南畿。汪直出巡,都御史以下皆拜谒,选独长揖。直问:“何官?”选曰:“提学副使。”直曰:“大于都御史耶?”选曰:“提学何可比都御史,但忝人师,不敢自诎辱。”选词气严正,而诸生亦群集署外。直气慑,好语遣之。

以母丧离任,行李萧然,车一辆而已。士民号泣而送,为立生祠。久之,进按察使。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囚多所平反,囹圄为空。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历广东左、右布政使。肇庆大水,不待报,辄发粟振之。

二十一年诏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徭户六十人添办方物。选持诏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剌使臣欲入贡,私市易。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撒马儿罕使者自甘肃贡狮子,将取道广东浮海归,云欲往满喇加更市以进。选疏言不可许,恐遗笑外番,轻中国。帝纳其言,而眷憾选甚。

先是,番禺知县高瑶没眷通番资钜万,选移檄奖之,且闻于朝。至是眷诬奏选、瑶朋比为贪墨。诏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讯之。选尝黜吏张褧,眷意其怨选,引令诬证。褧坚不从,执褧拷掠无异辞。行、同爱畏眷,竟坐选如眷奏,与瑶俱被征。至南昌,病作。行阻其医药,竟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明史·陈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B.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C.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D.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唐始置,一般由朝廷临时委派监察御史担任,职责是到各省巡视,考察吏治。
B.长揖,古代礼仪,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多用于平辈之间。
C.生祠,为活着的人建立并加以奉祀的祠庙。其对象都是深得人心的官员或普通百姓。
D.入贡,古代少数民族、附庸国等进献财物土产给朝廷,以此谋求朝廷的庇护与援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选重视教育,激励诸生上进。他在南畿担任督学时,颁布各种礼仪,命令诸生按时练习,并编写了《小学集注》来教导他们。
B.陈选刚直耿介,不畏朝中权贵。他曾经弹劾尚书马昂等官员;在接待权臣汪直时,他不卑不亢,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毕恭毕敬。
C.陈选治事简易,区别对待囚犯。他任按察使一职时,审判释放了轻罪囚犯,推翻旧案、重新审判了重罪囚犯,但对赃吏毫不宽恕。
D.陈选体恤民情,敢于为民担责。遇到广东流寇,他不请示朝廷就出兵平叛;面对肇庆洪灾,他同样果断处置,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疏言不可许,恐遗笑外番,轻中国。帝纳其言,而眷憾选甚。
(2)选尝黜吏张褧,眷意其怨选,引令诬证。褧坚不从,执褧拷掠无异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中是指后者。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