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甘罗列传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注: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
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
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
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C.上卿,是古代官名,战国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地位相当于丞相(宰相)。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害
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王。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②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2 04:02: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注)①革:通“亟”,病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暖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荷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暖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暖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鲠直。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家 谱 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爭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 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 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馀,以易新琴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 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 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 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

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 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 父而己/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B.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 父而己/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C.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 父而己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D.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 父/而己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人而聚   率:大抵
B.出门而其父兄 诳:欺骗
C.以易新之品者 荐:祭祀
D.通于《六经》之大   指:指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幼时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她们 讲己故长辈的旧事。
B.归有光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都是 不和礼义的。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古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悲愤和羞愧,认为他们 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乱治、百姓 利病,内心常有隐忧。
【小题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弩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还。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翚,逃避不受。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彀:使劲张弓。②赵杀鸣犊:赵简子杀其大夫鸣犊。鸣犊,人名,《孔子世家》作窦鸣犊,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B.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C.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D.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又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其实,察举各科都有经学内容,把“明经”特立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政治中的地位。
C.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历史上“居摄”都是为篡位耍的花招,如王莽。
D.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如文中的公孙述于建武元年在蜀地称帝,并立国号为“成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致力经学,政治志向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拜博士许晃为老师学习《鲁诗》,最终得到社会承认,以“明经”科目被推荐,并被授予为郎官。
B.李业为人孤高,不愿追随世俗。在王莽代理朝政期间,太守刘咸强迫他出来做官,他托病推辞,实是他不愿意与刘咸之类的人同流合污,而有辱自己的名声。
C.李业刚正不屈,严守做人底线。面对公孙述授予他公侯爵位的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尹融根据公孙述旨意的劝说,也不肯屈从,最终毫不畏惧地饮下毒酒而死。
D.李业节操高尚,受到光武嘉奖。公孙述在得知李业死后,怕承担杀贤者的罪名,就亲自前去吊唁祭祀。后来光武帝下诏书在他家门口建造碑坊予以表彰。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
(2)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潜夫,字元倩,钱塘人。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急越广交游为好感否人里中人恶之。
十六年冬,授开封推官。会叛将陈永福率贼兵出山西,其子德为巡抚秦所式部将,缚巡按御史苏京去。潜夫募民兵千,请于所式及总兵卜从善、许定国,令共剿,皆不肯行。
潜夫乃以十七年正月奉周王渡河居杞县,檄召旁近长吏,设高皇帝位,歃血誓固守。贼所设伪巡抚梁启隆居开封,而开封东西诸土寨剽掠公行,相攻杀无已。潜夫转侧杞、陈留间,朝夕不自保。闻西平赛副将刘洪起勇而好义,屡杀贼有功,躬往说之。五月五日方誓师,而都城失守。报至,乃恸哭,今共下缟素。洪起兵万,号五万,潜夫兵三千,俘杞伪官,启隆闻风遁去。遂渡河而北,大破贼将陈德于柳园。
福王立南京,潜夫传露布至,朝中大喜,即擢监军御史,巡接河南。潜夫乃入朝言:“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山东、河南地,尺寸不可弃。豪杰结寨自固者,引领待官军。诚分命藩镇,以一军出颍、寿,一军出淮、徐,则众心竟奋,争为我用。更颁爵赏鼓舞,计远近,画城堡俾自守,而我督抚将帅屯锐师要害以策应之。”
当是时,开封、汝宁间列寨百数,洪起最大;南阳列寨数十,萧应训最大;洛阳列寨亦数十,李际遇最大。诸帅中独洪起欲效忠,潜夫请予挂印为将军。马士英不听,而用其姻娅越其杰巡抚河南。潜夫自九月入觐,便道省亲,甫五日即驰赴河上。所建白皆不用,诸镇兵无至者。杰老惫不知兵。潜夫过诸寨,皆铙吹送迎;其杰间过之,诸寨皆闭门不出。其杰恚,谮潜夫于士英。士英怒,冬尽,召潜夫还,以凌羽代。潜夫亦丁外艰归毕
明年三月,给事中林有本疏劾御史彭遇飊,并及潜夫。士英以遇飊己私人,置不问,独令议潜夫罪。
未几,南都不守,潜夫得脱归。闻鲁王监国绍兴,渡江往谒,命复故官,加太仆少卿,监军,乃自募三百人列营江上。顺治三年五月晦,江上师尽渍,潜夫走至山阴化龙桥,偕妻妾二孟氏同赴水死,年三十七。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臧否人/里中人恶之/
B.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减否人里/中人恶之/
C.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臧否人/里中人恶之/
D.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城否人里/中人恶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露布是檄文、捷报类布告性文书或官府间上行或下行不加缄封的文书。
B. 丁外艰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粗父丧按礼须持丧三年,一般为二十七个月。
C. 御史,官名,先秦始设,是一种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潜夫起于清贫,官职多次升迁。他原先贫困潦倒,入仕后先担任开封推官,后被提升为监军御史,再后来被加封为太仆少卿、监军,仕途一路顺畅。
B.陈潜夫言辞恳切,主张收复失地。在福王即位后,陈潜夫人朝上奏,他认为王业不能偏安,国家复兴在于进取,山东河南的土地,丝毫都不可放弃。
C.陈潜夫谋划尽善,不被权臣采纳。他请求让想效忠朝廷的刘洪起为将军,可马士英不同意,而任用了姻亲越其杰;他的其他建议,也都未被马士英采用
D.陈潜夫忠贞爱国,兵败自尽殉国。他设立高皇帝牌位,歃血盟誓,坚守城池;他招募士兵,列营江边;兵败之后,他携妻妾一同跳水自杀,以死明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月五日方誓师而都城失守。报至,乃恸哭,令其下缟素。
(2)潜夫自九月人觐便道省亲,甫五日即驰赴河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恭谨强力,心计精敏。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累官右知客押衙。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吞并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
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会八作副使綦廷珪,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余抵罪有差。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军,复为枢密都承旨。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
(《宋史·陈从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B.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C.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D.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帝王死后,在皇帝家庙里祭祀时追尊的名号。文中的“太祖”、“太宗”即是庙号。
B.漕粮是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因其运输方式而得名,漕粮起于两汉,盛行于唐宋,明清遂成定制。文中的“漕运”就是运输漕粮。
C.古代官府规定,一般情况下官员每旬休假一天;请病假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或一百天,超时则会被免职。
D.赐专指古代皇帝给臣子财物或好处,文中的“赐第”就是皇帝赏赐给从信一座宅第;追赠,是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追加官职、勋位,以表扬有贡献的死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从信恭敬谨慎、很有能力,思虑谋划精细敏捷,深得当时还是晋王的太宗信任。
B.陈从信曾游历楚州、泗州,对粮运的祸患颇为了解,因此给太宗分析漕运的情势颇为细致到位。
C.陈从信曾因綦廷珪违规上朝一事受牵连而被革职,后又因秦王廷美的事情而牵连获罪。
D.太平兴国八年,陈从信被起用为度支使,并被皇帝赏赐宅第在浚仪宝积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吞并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
(2)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