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毓传

毓字稚叔。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太和初,蜀相诸葛亮围祁山,明帝欲西征,毓上疏曰:“夫策贵庙胜,功尚帷幄,不下殿堂之上,而决胜千里之外。车驾宜镇守中土,以为四方威势之援。今大军西征,虽有百倍之威,于关中之费,所损非一。”迁黄门侍郎。时大兴洛阳宫室,车驾便幸许昌,天下当朝正许昌。许昌逼狭,于城南以毡为殿,备设鱼龙曼延(注),民罢劳役。毓谏,以为“水旱不时,帑藏空虚,凡此之类,可须丰年。”又上“宜复关内开荒地,使民肆力于农。”事遂施行。正始中,为散骑常侍。大将军曹爽盛夏兴军伐蜀,蜀拒守,军不得进。爽方欲增兵,毓与书曰:“窃以为庙胜之策,不临矢石;王者之兵,有征无战。诚以干戚可以服有苗,退舍足以纳原寇,不必纵吴汉于江关,骋韩信于井陉也。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盖自古之政,惟公侯详之!”爽无功而还。后以失爽意,徙侍中,出为魏郡太守。爽既诛,入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知民,正元中,诸葛诞反,大将军司马文王议自诣寿春讨诞。会吴大将孙壹率众降,或以为“吴新有衅,必不能复出军。东兵已多,可须后问”。毓以为“夫论事料敌,当以己度人。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大将军曰:“善。”遂将毓行。淮南既平,为青州刺史,加后将军,迁都督徐州诸军事,假节,又转都督荆州。景元四年薨,追赠车骑将军,曰惠侯。

(选自《三国志·魏志十三》)

(注)鱼龙曼延: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B.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C.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D.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内”古代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鸿门宴》中“拒关,毋内诸侯”即指函谷关。
B.“干戚”是古代兵器,干为盾,戚为斧。传说舜帝手持干戚舞蹈感化有苗前来臣服。
C.“假节”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古代使臣出使,持节为符信。
D.“谥”是朝廷对帝王、后妃、诸侯、大臣等依照其生前作为,给予的评价性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毓机敏善言,诸葛亮攻祁山时,他上疏劝阻明帝西征,认为应镇守中原,以援四方。
B.钟毓关心百姓,他曾劝谏皇帝不可沉迷游乐而使百姓疲于奔命,应该让百姓开荒务农。
C.钟毓富有远见,曹爽欲增兵伐蜀,他写信劝其知难而退,后因冒犯曹爽被贬外出任官。
D.钟毓审时度势,他力主平定诸葛诞在寿春的叛乱,最终大将军派钟毓率兵平定了叛乱。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所学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大兴洛阳宫室,车驾便幸许昌,天下当朝正许昌。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苏轼《石钟山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2 11:4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后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②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如此。

③后关羽讨樊,稍撤备兵。蒙遂到南郡,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其操心如此
⑵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日,陈列赫然(   )
A. 选用
B. 分辨
C. 倨傲
D. 检阅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前锋,亲枭就首(    )
A. 统率
B. 强制
C. 约束
D. 勾画
【小题4】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后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小题5】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B.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C.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D.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小题6】三将死后,吕蒙不愿收纳他们部众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吕蒙与三将情谊深厚
B. 吕蒙怜悯三将的子弟
C. 吕蒙待人仁爱宽厚
D. 吕蒙对三将心存敬佩
【小题7】根据吕蒙“年少杀吏”和“攻占南郡”的表现,分别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馥宇元颖,沛国相人也。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司徒辟为掾。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建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

馥子靖,黄初中,出为河南尹。为政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后迁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嘉平六年卒。

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为论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乃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蒋超。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境,时人莫不称善。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B.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C.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D.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B.三更种稻,是我国古代农业中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文中的“三更”指轮作三次。
C.守宰,泛指各级官员,文中“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D.丈夫,古代泛指成年男子,因为其身高依古制约合一丈;亦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馥为政安民有法,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流民归集;兴修水利,兴校屯田,富民有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
B.刘靖为政以民为本,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处;做镇北将军时,既屯边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而使得边民获利。
C.刘弘平乱精于军事,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他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州;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
D.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有刘馥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百姓连年丰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2)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为论者所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郎中,亮北驻汉中,请祎为参军。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驻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曰敬候。

 (选自《三国志•蜀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B.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C.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D.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秦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如蔺相如是宦者令缪贤舍人。
B.践位,指帝王登上帝位,表示帝王登基的词汇,如“践祚”“践极”“履至尊”“继位”等。
C.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而给予的褒扬性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祎能言善辩、外交辞令高超。费祎受诸葛亮的委派出使吴国,凭借着出色的口才,使得善于诘难的诸葛恪等人也不能占据上风,得到孙权的赞赏。
B.费祎安然若素,具有良好美德。费祎与董允一同乘坐简陋的车子前往许靖儿子的墓地。董允脸上露出难以乘坐的神色,而费祎先上车且沉静如常。
C.费祎机智聪明、善于调解矛盾。魏延与杨仪反目成仇,每次一见面都争论不休。费祎对他们分别劝解,晓以利害,让两人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D.费祎气度不凡、功绩名望突出。魏军来犯,来敏在双方对弈活动中察探费祎,费祎面无厌倦之色;退魏军后封侯,主持国事功绩名望超过了蒋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2)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盖传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慄。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馀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十》,有删改)
(注)①擐(huàn):穿。②擿(tì):挑,揭发。
《黄盖传》文段表现了黄盖哪些性格特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经:研究经学
B.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涉猎:涉水猎兽
C.卿何独不自勉勖邪  勉勖:鼓励、勉励
D.更能折节好学 折节:改变平日志向,强自克制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宜学问自开益 ②终夜不寝
③权谓蒙蒋钦曰 ④如吕蒙、蒋钦,盖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小题3】文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在说明
A.人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的人进步很快,因此不能凭老印象,而应以发展的观点去看。
B.以夸张的手法,表达对离别日久的朋友强烈的相思之情。
C.对于离别已久的朋友,今日久别重逢,就应当更加热情相待。
D.虽然才离别三天,却更急切地等待着他的早日归来。
【小题4】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孙权、吕蒙读书好学的一组是
①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兵家书 ②意性朗悟,学必得之
③光武当兵马之急,手不释卷 ④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⑤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⑥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A.①②③B.①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5】对本文中心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领兵治军之军之人,只要坚持看书学习,也能成为饱学之士。
B.只有刻苦学习知识,才能清楚的了解过去,预见未来。
C.公务再忙,只要挤时间读书学习,就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D.只要下决心读书学习,即使年事已高,也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