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源怀,谦恭宽雅,有大度。高宗末,除殿中尚书,出为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清俭有惠政,善于抚恤,劫盗息止,流民皆相率来还。景明二年,征为尚书左仆射,加特进。时有诏,以奸吏犯罪,每多逃遁,因眚乃出,并皆释然。自今已后,犯罪不问轻重,而藏窜者悉远流。若永避不出,兄弟代徙。怀乃奏免之。又诏为使持节,加侍中、行台,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赈给贫乏,兼采风俗,考论殿最,事之得失,皆先决后闻。自京师迁洛,边朔遥远,加连年早俭,百姓困弊。怀衔命巡抚,存恤有方,但宜运转,有无通济。时后父于劲势倾朝野,劲兄于祚与怀宿昔通婚,时为沃野镇将,颇有受纳。怀将入镇,祚郊迎道左,怀不与语,即劾祚免官。怀朔镇将元尼须与怀少旧,亦贪秽狼藉,置酒请怀,谓怀曰“命之长短,由卿之口,岂可不相宽贷?”怀曰:“今日之集,乃是源怀与故人饮酒之坐,非鞠狱之所也。明日公庭,始为使人捡镇将罪状之处。”尼须挥泪而已,无以对之。怀既而表劾尼须。其奉公不挠,皆此类也。正始元年九月,有告蠕蠕率十二万骑六道并进,南寇恒代。诏怀出据北蕃,指授规略。蠕蠕亡遁。怀旋至恒代,案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可以 筑城置戍之处。怀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人理世务点类维何必须太无细也譬如为屋但处望高显楹栋平正基璧完牢风雨不入足。斧斤不平,斫削不密,非屋之病也。”又性不饮酒而喜以饮人,好接宾友,雅善音律,虽在白首,至宴居之暇,常自操丝竹。
(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B.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C.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D.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台也叫行台省,是魏晋至金代御史台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
B.京师出自《大雅•公刘》“京师之野”,后世因以泛称国家的都城。
C.朔即朔方,杜甫“一去紫台连朔漠”中的“朔漠”即北方的沙漠。
D.郊指古代都城以外,百里以内的地方,郊迎指出迎于郊以示敬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怀为政清廉,宽厚爱民。他在做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时,善于抚恤百姓,境内盗贼止息流民相继返回家园。
B.源怀巡边御敌,屡立功勋。他不止一次受命巡边,工作卓有成效。蠕蠕南侵时,他又出守北部边境,指示方略。
C.源怀奉公守法,不徇私情。他的姻亲于祚贪污,被他弹劾免官。他的朋友尼须向他借钱弥补亏空,也被他拒绝。
D.源怀擅长音乐,广交朋友。他自己不饮酒,喜欢以酒待人。晚年时,到了安逸闲暇的时候,常常自己演奏音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赈给贫乏,兼采风俗,考论殿最,事之得失,皆先决后闻。
(2)怀旋至恒代,案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可以筑城置戍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1 12:07: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 人民:人类
B.爱先人之遗体 遗体:死者的尸体
C.则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    行路:过往的路人
D.是反照而不明也    反照:反观自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舍升逸,汝南安城人,舍幼聪颍,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起家齐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建武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祏招包讲。舍造坐,累折包,辞理遒逸,由是名为口辩。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高祖即位,博求异能之士。吏部尚书范云重舍才器,言之于高祖,召拜尚书祠部郎。时天下草创,礼仪损益,多自舍出。时王亮得罪归家,故人莫有至者,舍独敦恩旧,及卒,身营殡葬,时人称之。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兼掌之。日夜侍上,预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性俭素,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为右卫,母忧去职,服阕,除侍中,领步兵校尉,未拜,仍迁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顷之,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迁太子詹事。

普通七年,南津获武陵太守白涡书,许遗舍面钱百万,津司以闻。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上临哭,哀恸左右。诏曰:“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舍,奄至殒丧,侧怆于怀。其学思坚明,志行开敏,劬劳机要,多历岁年,才用未穷,弥可嗟恸。宜隆追远,以旌善人。可赔侍中、护军将军,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随由资给。日简子。”明年,又诏曰:“故侍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该玄儒,博穷文史,奉亲能孝,事君尽忠,历掌机密,清贞自居。食不重味,身靡兼衣。终亡之日,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有过古烈。往者,南司白涡之劾,恐外议谓朕有私,致此黜免,追愧若人一介之善。外可量加褒异,以旌善人。”

(选自《梁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B.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C.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D.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有字。“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太学博士”指在当时中央学府中教授学徒的学官。
C.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中国古代有丁忧制度,朝廷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必须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给子的褒奖性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舍从小聪明异常,长大后更是博学多识,善于辩论。他曾多次让有儒学修养的魏人吴包折服。
B.周舍曾得王亮赏识,后王亮因罪回家,他的朋友都不上门,只有周舍心念旧恩,在王亮死后亲自安葬了他。
C.周舍曾掌管国家多项重要事务,二十多年来日夜侍奉皇上,他死后,皇帝对他念念不忘,两次下诏表彰。
D.周舍因为武陵太守许诺送钱给他而被弹劾。皇上知道周舍被冤枉,但害怕大臣议论,就罢免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2)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

同类题5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雨雪”点题,“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
B.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C.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寒”“坏”“暗”“低”用字精确,极富情感。
D.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主题。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在此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是自然景象的反映,而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E.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借景抒情,最后一句“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小题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