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秦王为赵王击缶
【小题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shěn)由也
C.妇啼一何苦D.何故而至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0 04:5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宦者所诛,咨乃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到任。
B.诏书切。   让:责备。
C.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所犯无状,暴贤者。 干:干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乃病去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B.敦煌曹皓 行禁止
C.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宦者所诛   夫婿乐逸,婢仆所惑
D.使饰巾出入,请讲议     吾汝毕力平险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①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
(2)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数十人先整。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刀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邑千户。俄而尉迟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馀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基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并弗纳。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后数日,卒于师。帝省表,恶叹久之,赠光禄大夫,曰襄。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后秩,良有以也。”
(选自《隋书·段文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C.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国县公”为爵位号,中国古代对爵位的划定,每个朝代不尽相同,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官位、土地、人口等。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丁忧,朝廷官员在职期间,若父母去世,要辞官归乡,为父母守丧。丁内忧、丁外优分别指遭逢父亲、母亲丧事。
C.“兵部”为“六部”之一,明清两朝又称之为“大司马”,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隋唐以后,其副职叫“待郎”。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二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谥号带有评判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文振勇猛过人,打仗敢于冲锋在前。他年轻时有力量,胆气过人,后来在追随武帝攻打尉相贵时,拿着槊率先登上城墙,劫持尉相贵,城于是就被攻下。
B.段文振忠君为国,深受皇帝的信任。他不顾叛贼尉迟迥的诱逼,毅然归依高祖,高祖让他担任丞相掾;他跟随皇帝出征,陪同皇帝巡游江都,高祖都非常优厚地对待他。
C.段文振有胆有识,带兵擅于出其不意。他率军讨伐嘉州獠族叛乱时,虽然在山谷中被嘉州獠族的军队袭击而大败,但他带领失散的兵卒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敌寇。
D.段文振心怀国事,目光长远。他认为被允许居于塞内的突厥启民有狼子野心,担心其将成为国家的祸患,建议皇帝要对此重视,加强边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山才,字孔章,吴郡吴人也。祖翁宝,梁尚书水部郎。父泛,散骑常侍。山才少倜傥,好尚文史,范阳张缵,缵弟绾,并钦重之。起家王国常侍,迁外兵参军。寻以父疾,东归侍养。承圣元年,王僧辩授山才仪同府西曹掾。高祖诛僧辩,山才奔会稽依张彪。彪败,乃归高祖。

绍泰中,都督周文育出镇南豫州,不知书疏,乃以山才为长史,政事悉以委之。文育南讨,克萧勃,擒欧阳頠,计画多出山才。及文育西征王琳,留山才监江州事,仍镇豫章。文育与侯安都于沌口败绩,余孝顷自新林来寇豫章,山才收合余众,依于周迪。擒余孝顷、李孝钦等,遣山才自都阳之乐安岭东道送于京师。除中书侍郎。复由乐安岭绥抚南川诸郡。

文育重镇豫章金口,山才复为贞威将军、镇南长史、豫章太守。文育为熊昙朗所害,昙朗囚山才等,送于王琳。未至,而侯安都败琳将常众爱于宫亭湖,由是山才获反,除贞威将军、新安太守。为王琳未平,留镇富阳,以捍东道。入为员外散骑常侍,迁宣惠始兴王长史,行东扬州事。

侯安都讨留异,山才率王府之众从焉。异平,明威将军、东阳太守。入为镇东始兴王长史,带会稽郡丞,行东扬州事。未拜,改授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满岁为真。

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还朝,坐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寻授散骑常侍,迁云旗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太守。天康元年卒,时年五十八。赠右卫将军,谥曰简子。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B.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C.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D.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养,文中指回乡奉养生病的父亲。古人讲究孝道,官员在父母病重时,往往要去职回家服侍、奉养。
B.曹掾,官府属吏。汉朝三公府和郡县分曹治事,各曹主官通称为曹掾。曹操为相后设东、西曹掌管人事。
C.豫章,即豫章郡,与《滕王阁序》中“豫章”一样,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其地域指的是现在的南昌一带。
D.除,授予官职,“除臣洗马”中的“除”即为此意,古时还用“迁”“拜”“擢”“进”“陟”等词表示官职升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山才出身官宦人家,颇有才气。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为官,陆山才喜好文史,范阳张氏兄弟都很器重他。
B.陆山才为官途中,曾经几次易主。他先任王国常侍,后归依王僧辩、张彪,张彪兵败后才追随陈高祖。
C.陈山才任职豫州,颇受主官器重。作为都督周文育手下的长史,豫州政务军务皆经他手,全部由他谋划。
D.陆山才历经二帝,做过多地长官。从高祖到高宗,他先后担任过豫章、新安、东阳、西阳、武昌等地太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至,而侯安都败琳将常众爱于宫亭湖,由是山才获反。
(2)还朝,坐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B.次进   以:按照
C.前为曰 谢:感谢
D.惶急不知所为    卒:突然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了荆轲勇敢的句子是( )
A.秦武阳色变振恐
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小题3】下列对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