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瑺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候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节选自《明史卷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B.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C.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D.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因自己的“字”流行很广,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三场,明代科考须经三场,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
C.燕享,亦作“宴飨 ”。指以酒食祭先祖,以酒食款待人。也指古代帝王饮宴群臣、国宾。
D.策问,汉以来试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使之条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三吾历经动荡,大器晚成。其两兄皆在元代做官,均死于贼寇,明初经茹瑺的推荐,刘三吾被征召到京城为官,此时已七十三岁。
B.刘三吾博学善文,深得赏识。很多礼制和法令都由他来修订,皇帝所制曾由他来作序,一些重要著作的修撰也由他总管,获得的赏赐很优厚。
C.刘三吾胸无城府,坚守大节。曾进言说服皇帝立太孙承统,因女婿贪赃获罪而引咎辞职,但皇帝继续让他担任大学士。
D.刘三吾命运多舛,晚年不幸。他晚年偕同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会试,得罪了北方士人,惹怒了皇帝,被遣放守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2) 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7 12:45: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珍引众降。时元右丞完者都募兵重庆,义兵元帅杨汉应募至,欲杀之而并其军,不克。汉走,遇玉珍,为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玉珍意未决,部将戴寿曰:“机不可失也。可分船为二,半贮粮归沔阳,半因汉兵攻重庆,不济则掠财物而还。”玉珍从其策,袭重庆,走完者,执哈麻秃献寿辉。寿辉授玉珍陇蜀行省右丞。
二十年,陈友谅弑徐寿辉自立。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命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立寿辉庙于城南隅,岁时致祀。自立为陇蜀王。玉珍之攻重庆也,道泸,部将刘泽民荐刘桢。玉珍往见,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礼备至。次年,桢屏人说曰:“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玉珍善之,乃谋于众,以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效周制,设六卿。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既即位,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蜀人悉便安之。皆刘桢为之谋也。明年,太祖遣都事遗玉珍书曰:“足下处西蜀,予处江左,盖与汉季孙、刘相类。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邰,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自后信使往返不绝。
二十六年春,玉珍病革,召寿等谕曰:“西蜀险固,若协力同心,左右嗣子,则可以自守。不然,后事非所知也。”遂卒。凡立五年,年三十六。
(节选自《明史·明玉珍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B.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C.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D.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僭,即僭越。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文中认为明玉珍称帝是超越本分的行为。
B.道,古代行政区划名,比如唐代曾分全国为十五道;“路”也是行政区划名,如“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如“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江左,江东,长江下游以南地区。而“江表”则泛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寿辉称帝后,对明玉珍威逼利诱,明玉珍便率众投降。不久就立下战功,被徐寿辉授予陇蜀行省右丞一职。
B.明玉珍认为,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是大逆不道。此后设防阻隔陈友谅,不再和他交往,并且为徐寿辉建庙,每年祭祀。
C.尽管明玉珍一向无深远谋略,但他节俭、谦逊好学,在刘桢的辅佐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把蜀地治理得很好。
D.明玉珍病重弥留之际,召来戴寿等人要求他们齐心协力据险而守,只要控制住嗣子,就可以自我保全。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玉珍往见,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礼备至。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3)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巍弱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今大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兵兴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径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B.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C.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D.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B.“太学”,指古代的大学,明朝时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季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合称。
D.“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 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
功受升赏,论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陈懋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B.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C.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D.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
B.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
C.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
D.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②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氏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氏赴水死。侍儿孙氏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氏贞烈夫人,孙氏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C.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D.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是古代的军事单位,一人一马叫骑,一车四马叫乘,皇帝也被称为万乘之尊。
B.左右和现代汉语词汇的意思不同,古代是一种专有称呼,这里表示近臣、侍从。
C.家庙是供奉祖宗灵位的,供族人祭祀、朝拜的场所,上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世宗、玄宗、太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C.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之后元帅朱文逊战死,他也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2)“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