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
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馀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所以:用来… |
B.帝为出海 为:为了 |
C.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修:整顿,整治 |
D.侠又坐窜岭南 坐:被判罪 |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
B.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
C.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
D.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 |
B.“视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指官吏到任开始工作。 |
C.“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古代三公之一,位次于太师。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抚州临川人,从小喜欢读书,一旦过目则终生不忘,他写文章下笔如飞,见者叹服其文章精妙。 |
B.王安石力主变法,先后在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方面采取了变法措施。 |
C.韩琦的规谏奏章呈送给皇上后,皇上有所感而醒悟,想听从他的意见,把被贬到外地任官的吕诲调回。 |
D.王安石的变法遇到了重重阻力,从朝中许多大臣,到两宫太后,都反对变法,于是王安石被罢免,变法失败。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2)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