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曰:“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曰:“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曰:“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曰:“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日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 右收燕、赵,济河而南 南:向南面
B.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发:揭发
C.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 善:友善
D.帝拔剑断豕,顾笑曰 顾:回头看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A.然事亲以孝闻 / 不然,籍何以至此   B群豕突出于林 / 又以其无礼于晋
C.李靖因袭破之 / 因击沛公于坐 D故俭雅与秦王游 / 失其所与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王室的一组是( )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
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带兵击败突厥立下大功。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5分)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22 05:26: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博窥经史,兼览谶纬,注《孝经》,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正光四年,初镇江左,上疏荐谨。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及太祖崩,孝闵帝践.祚.,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节选自《周书•于谨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 指掌破之
B.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 指掌破之
C.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 指掌破之
D.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 指掌破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以西为右。江表则是指长江以北的地区。
B.践祚,在古代专门用来指帝王即位登基,类似用语还有践极、践统、践国、践位等。
C.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是帝王、大臣、名士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通读经书史籍,注释《孝经》,尤其好读《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倚仗兵多将广前来袭击,于是他制定了伏击的计策并打败了拔陵军队。
C.元晏在太后面前进谗言,说于谨虽智略超人但却有图谋不轨之心。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于谨,于谨因此被捉拿归案。
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
(2)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郑文宝,字仲贤,右千牛卫大将军彦华之子。彦华初事李煜,文宝以荫授奉礼郎,迁校书郎。入宋,煜以环卫奉朝请,文宝欲一见,虑卫者难之,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煜忠之。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除修武主簿。丁外艰,起知州事。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文宝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入灵武者十二次,晓达蕃情,习其语。经由部落,每宿酋长帐中,其人或呼为父。加工部员外郎。时龙猛卒戍环庆,七年不得代,思归,谋乱。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朝廷议城古威州,文宝言:“威州竖石盘互,不可浚池。城中旧乏井脉,一旦缘边警急,岂可御哉?臣请建营田积粟实边之策,以金帛啖党项酋豪子弟,使为朝廷用。经营安西,绥复河湟,此其渐也。”诏从其议。真宗即位,徙河东转运使。尝上言管内广锐兵万余,难得资粮,请徙置近南诸州,又欲令强壮户市马,备征役。宰相李沆等以为广锐州兵,皆本州守城,置营必虑安土重迁,徙之即致纷扰。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上曰:“前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贯,行之已久。”而文宝确陈其利,因命钱若水详度以闻。若水所对与沆等同,遂罢之。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员外郎。车驾祀汾阴还,文宝至郑州请见。六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郑文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B.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C.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D.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平兴国是宋太宗的年号,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明清也曾用以称呼皇帝,如乾隆等。
B.丁艰也叫作丁忧,是指遭逢父母丧事,其中丁外艰是指遭逢父丧,丁内艰是指遭逢母丧。
C.党项是古代羌族的一支,曾经依附于中原政权而又矛盾不断,后于北宋时建立西夏政权。
D.车驾常指帝王所乘坐的车,并用来代称帝王,但其初始意是指马驾的车,文中就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文宝珍视情义,乔装劝慰旧主。入宋以后李煜处境艰困之时,他还装扮成渔夫求见李煜,对其劝诫宽慰,表现出对旧主的忠诚。
B.郑文宝注重团结,融洽民族关系。他了解外族的风俗、语言,运粮途中他每次都住在所经部落酋长的帐中,这些人都称他为父亲。
C.郑文宝思虑周到,得到皇上认同。他认为在古威州筑城难以抵御边患,建议先制定合宜的策略,笼络外族,皇上采纳了他的主张。
D.郑文宝坚持己见,显露固执性格。他进言移置军队并让强壮户买马,虽宰相等人的反对意见也有合理性,但他还固执地坚持前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
(2)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年高目冥   冥:眼睛昏花
B.母常非之 非:批评
C.后重违母言 重:再次
D.而躬自减彻 躬:亲自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文中用在邓皇后的名前,以示尊敬。古时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常用。
B.从弟:文中指堂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此称呼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设太子博士等,后世沿置。
D.崩:文中指死,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此处可用 “崩殂、薨、不禄”替代。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⑵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小题4】根据第三段,概括邓皇后在临朝主政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同类题5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 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看作,视作B.当群相送耳:全
C.求未能得:集市D.使人之若是:沉迷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是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 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书法精湛,擅长楷书和隶书,但他的书法在当时并不被人们看重。
C.王羲之淡薄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D.王羲之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他会为了一群自己喜欢的鹅替别人抄一遍《道德经》。
【小题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B.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C.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D.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