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1)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复因进说曰间:暗中
B.惠泽布:陈述
C.每所止舍:宿营
D.悉隗嚣降畔:通“叛”,背叛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易充饱何以汝
B.重赤眉、延岑之酷申之孝悌之义
C.虏兵盛新乘胜倚歌和之
D.击鼓建旗而出惶急不知所为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B.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C.因分遣巡取栒邑
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
D.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
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②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小题6】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9 09:03: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 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 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 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 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绳墨,本来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后来引申为规矩或法度。《离骚》中“背绳墨以
追曲兮”的“绳墨”即指规矩或法度。
B.京师,《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后世因以泛称国都。《张
衡传》中“因入京师,观太学”的京师当指西汉国都长安。
C.外戚,是皇帝的母亲或妻子方面的亲戚,不是皇族宗亲。如国舅,即太后或皇后的
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
D.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因为董宣因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勤于理政,惩治骄纵的外戚权贵。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皇帝赏赐了很多丧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
(2) 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逐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忘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虔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B.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C.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D.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棨戟,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官吏出行作前导的仪仗。后常用以称贵宾或好友远道光临。
B.玺,印章最早的名称。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皇帝印章。
C.虎符,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两半相符才能生效。
D.坐,文中指定罪。古人可能因某事获罪,也可能因受亲戚或朋友等的牵连而获罪,即“连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部署军队,作战英勇。他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带领骑兵冲锋陷阵,消灭了敌人。
B.杜诗爱民帮民,深受爱戴。他担任地方长官,竭力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开垦农田,让百姓富裕,百姓将他比作父母。
C.杜诗顾全大局,一片赤诚。他身在地方,心系朝廷,为了封負功臣,自己让出了大郡职位,而且主动向皇帝献言献策。
D.杜诗长期为官却生性节俭。他能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却一贫如洗,无田无宅,以致死后无葬身之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2)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后从涿郡卢植 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举上计吏。太守刘君坐事槛车征,官法不听吏下亲近,瓒乃改容服,诈称侍卒,御车到洛阳。太守当徙日南,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既行,于道得赦。瓒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 亡其半,遂得免。
初平四年,瓒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 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乃盛修营垒,楼观数 十,临易河,通辽海。建.安.三年,袁绍复大攻瓒。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直出,傍西山以断绍后。
长史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而待也。”瓒乃止。 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乃却,筑三重营以自固。
四年春,黑山贼帅张燕与续率兵十万,三道来救瓒。未及至,瓒乃密使行人赍书告续曰:“起火为应,吾当自内出,奋扬威武,决命于斯。”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绍设伏瓒遂大败,复还保中小城。自计必无全,引火自焚。
(节选自《后.汉.书.·公 孙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B.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C.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D.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千石是汉代郡守一年的俸禄,于是就用“二千石”来称呼郡守。
B.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治理才能出众而任官职的人。
C.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现在也指公元纪年。
D.《后汉书》是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瓒重情重义。太守刘君犯了事被用囚车解送京城,公孙瓒改变身份侍奉太守;太守被流放,公孙瓒也愿追随前去。
B.公孙瓒果敢勇猛。在猝然遭遇比自己多数十倍的鲜卑骑兵时,他果断决策,冲向鲜卑骑兵,杀伤数十人,才得以幸免。
C.公孙瓒雄心勃勃。他相信童谣的说法,认为易州这个地方是成就霸业的风水宝地,于是迁都在这里,修建宫殿,以待时机。
D.公孙瓒智谋不足。被袁绍围困之后,无法突围,只得后退;秘密派出使者送信,却被袁绍截获,最终走投无路,自焚而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
(2)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小题。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 ) (2)诸公其行( )
(3)其不测( ) (4)子己为郎中(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事博士焦永B.恢谢不与交通C.帝始亲事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公多行 尔无忘乃父之志
B.称疾乞骸骨 今其智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忿其不附己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
D.窦宪是风厉州郡迫胁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2)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小题5】根据文意,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分为两部分,请用“∕”断开。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恢 以 意 不 得 行 乃 称 疾 乞 骸 骨
【小题6】本文表现了乐恢 的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琳、吕晏,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光武南还宛,更始诸将攻父城者前后十馀辈,异坚守不下。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异因荐邑子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光武皆以为椽史,以至洛阳。
及王耶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兔肩。因复度欺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还,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青山胡率万馀人降异。异又击卢芳将贾览、匈奴奠鞑日逐王,破之。上郡、安定皆降,异复领安定太守事。
九年春,祭遵卒,诏异守征虏将军,并将其营。及隗嚣死,其将王元、周宗等复立嚣子纯,犹总兵据冀,公孙述遣将赵匡等救之,帝复令异行天水太守事。攻匡等且一年,皆斩之。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
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于军,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B.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C.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D.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授予官职。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除、授等词语。
B.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D.谥,专指古代高官大臣死后,朝廷依其身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被汉军抓住后,由兄长和同乡一起向刘秀推荐他,而他也借机在刘秀面前表明自己归附的决心。
B.冯异给刘秀献豆粥,抱柴火,送麦饭和兔腿,都是因为他原本是王莽的部下,害怕刘秀不信任他,而做出的讨好之举。
C.诸位将领在军中评论功劳的时候,冯异总是不参与,这表现出他为人谦逊、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
D.诸位将领一起攻打冀县时,久攻不下,都想暂时退兵休整,只有冯异坚持作战,并总是身先士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
(2)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欲且还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