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乙】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竞以青词④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①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更事:阅历世事。③祖龙:指秦始皇。④青词;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既:已经。
B.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登上。
C.严更笑不可抑——抑:控制。
D.殆佛门所谓“定劫”欤——殆:几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乃复遣之使去 ②乃令秦武阳为副
B.①一老僧倾听久之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C.①而严竟以青词作相   ②而乃以嫚骂了事
D.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 ②荆轲和而歌
【小题3】对“甲”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和宾客“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变徵之声”和荆轲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小题4】下列对两段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小题5】翻译。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30 05:2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兆麒,字瑞图,宝坻人。幼而端重,寡言笑,举止如成人。读书过目即成诵,为文皆有理法。年十四,遇太宗观兵畿辅,见兆麒,异之,令入官学读书。年十六,随世祖入关。又七年,诏选汉军满汉文艺,兆麒名列上卷,投翰林院编修。兆麒起布衣,为侍从,感激图报。世祖屡幸内院,喜其年少敏练,十年中,历擢都察院启心郎,改宗人府,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兆献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指。
顺治十八年,滇、黔既平,余党逸入楚。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圣祖即位,大军南下,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授工部侍郎。楚人新罹兵灾,噢咻安辑,民庆更生。康熙七年,擢四川总督,旋以裁缺回京,投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八年,授淅闽总督。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十二年,入京陛见,适有三藩之变,廷推将帅,上特用文臣三人,改衔以往,兆麒其一也。初任直隶援剿提督,改投江南崇明水师提督。崇明密迩海氛,地险要,兆麒请择偏禅自随,预储粮饷,壮我之威,伺寇之隙。上称善再三,悉俞所请。坐镇十载,人不知兵。二十三年,俄人入境。上择贤能谙练大臣掌军事,以兆麒为黑龙江总管,督兵三战,皆有功。三十一年,边境肃清,兆麒年逾六十,以母老拜疏乞归。优旨俞允。徜徉林下六年。监修北河,工既竣,上复命为总督、兵部尚书。时其子殿衡官江南布政使,值圣祖南巡,迎驾。上问兆麒年及提督海疆岁月,兼赐上方珍物。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四十年六月卒,年八十。
兆麒性孝友,家门雍穆。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殿衡继抚楚,遗民故老争迎马首,问兆麒起居,可以知其德泽之入人深矣。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名臣传》,有删节)
【注】①噢咻:抚慰病痛。②海氛:指海疆动乱的形势。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党逸入楚 逸:逃跑
B.楚人新罹兵灾 罹:遭受
C.旋以裁缺回京 旋:不久
D.兆麒性孝友 友:朋友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兆麒其一也  其皆出于此乎
C.壮我之威,伺寇之隙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上称善再三,悉俞所请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刘兆麒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遇太宗观兵畿辅 ②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铁供
③授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 ④督兵三战,皆有功
⑤值圣祖南巡,迎驾     ⑥徜徉林下六年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B.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C.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告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D.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兆麒幼年时为人端庄稳重,不苟言笑,过目不忘。他被当时的皇帝赏识,因而能接受很好的教育。
B.刘兆麒在楚地做官时,悉心疗治战争创伤。他坐镇崇明十年,因人们不懂使用兵器而寇患不断。
C.刘兆麒肃清中俄边境后,便请旨退休;他在隐退之后,仍然不忘国事,成功监修了北河。
D.文章从读书、治政、为人等多方面来写刘兆麒,言简意赅。结尾用侧面描写烘托了传主形象。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兆麒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指。
(2)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
(3)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松痴

史震林

松痴老人,家黄山。黄山产异松,常命童负餱粮,策杖步往探松。稍佳者,辄徘徊之。入山益深松益奇。松之顶,可坐,可卧,可步,可跃;其倒枝横干,可梯,可桥,可栏。下可避雨雪,嚼其叶,甚甘。无虎豹蛇蝮害人之,有黄帝时青猿,不易见也。其结根悬崖怪石间,不土而活,不水而润。则弃杖,攀援匍匐造之,疲且眩,卧于石,仰玩之。饥时,食餱粮,酌涧泉。粮尽,食松叶。有碧苔附松节,食之芳美。会日暮,寻山舍宿焉。弗,就松之偃盖者,跏趺①其下,以至晓。童苦之,弗肯从。

一日,独携酒入深山,曲折迷岩壑,青猿跃其前,导之得出。至老兴益豪。胸次高旷,不名利,和易坦直,好善乐施。渊渊然,莫测其量也。庭外植异松百余株,朝夕觞咏。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喜吹笛,笛已,或抚琴。笛声琴韵与松籁相有无。问得异松者,虽百里访焉。购之弗获,则吹笛于其下而去。邀老人弗往,则每诡言得异松,述虚状给老人,老人惊,遂曳杖往。因自号松痴老人,郡守额其居曰:“怀葛②遗风”。童孺妇女及贩夫佣仆,无不颂老人者。

跏趺:佛教徒修行的一种坐法。 ②怀葛:乃无怀氏、葛天氏之并称。二人皆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古人以为其世风俗淳朴,百姓无忧无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策杖步往探松
(2)无虎豹蛇蝮害人之
(3)弗 
(4)不名利
【小题2】在下列加点的词中,与“郡守额其居”中的“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倒枝横干,可,可,可
B.童
C.外植异松百余株
D.朝夕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松顶,可坐,可卧,可步  导得出。
B.不水  则吹笛于其下
C.寻山舍宿 虽百里访
D.不见也 和坦直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结根悬崖怪石间,不土而活,不水而润。
(2)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
【小题5】文中所叙述的老人的行状,特别是划线句与我们曾学到过的________所创作的嗜酒的____________相似。
【小题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城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別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诚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拘,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城旦:古代刑罚名;②中郎:东汉蔡邕,字伯喈,自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B.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C.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D.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古代中国对于士人和官吏之统称,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和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与传承者。
B.玉茗堂四传奇,是汤显祖四部传奇的合称,即《邯郸记》《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
C.金陵,六朝古都南京的别称,历史上也有建康、建业、秣陵、石头城、应天、天京等称谓。
D.下第,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不中,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又称落第、折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姬侠义而聪慧,颇通书籍,能辨别士大夫是否贤能。学士张溥和吏部夏允彝曾多次称赞她风韵格调高雅开朗,与众不同。
B.李姬颇通音律。曾跟随吴人周如松学习“玉茗堂四传奇”,全都能唱出声音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尤其擅长琵琶词,然而并不轻易唱。
C.李姬见识不凡。先是对王将军每天送来酒食并陪同侯生一道游玩产生怀疑,后又劝诫侯生不要对不起至交好友而与阮大铖结交。
D.李姬重情重义。侯生下第,李姬歌琵琶词为之送行,援引蔡邕的例子力劝侯生要保持自己的品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候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2)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少有幹略,读书通大义。应试不售,入伍,充书识。杨遇春一见奇之,荐补把总。从征苗疆,战辄摧锋。

嘉庆五年,杨开甲、张夭伦趋雒南,芳以千扼东路,绕出贼前。贼折而西,黎明追及,见马迹中积水犹潢,急驰之。甫转山湾,见贼拥塞平川,芳率数十骑冲突,后骑至,乘势蹂躏。贼仓卒奔溃,擒斩无算。赐号诚勇巴图鲁。

宁陕镇标皆选乡勇精锐充伍,凡五千人,号新兵,芳驭之素宽。十一年,芳代杨遇春署固原提督,去镇,副将杨之震以包谷充粮,又盐米银未时给,众鼓噪,营卒陈达顺、陈先伦遂倡乱,戕之震,其党蒲大芳护芳家属出而复从贼。芳闻变,驰赴石泉,诏德楞泰率杨过春等讨之。秋,贼大掠洋县、留坝,胁众盈万,推大芳为魁。攻孝义,窥子午谷,围鄠县急。芳与遇春计,贼尚感旧恩,可劝谕,单骑入贼,晓以顺逆利害,犹倔强,与语数年共生死情,声泪俱下,众感泣原降,遂宿贼垒。大芳缚达顺、先伦以献;复率大芳追斩不听命者朱贵等数百人,乃定。德楞泰请降兵归伍,被谴责,大芳等二百馀人免死戍伊犁。芳坐驭兵姑息,亦褫职遣戍。明年,释还。

十八年,服阙,入都,至河南,会教匪李文成踞滑县,总统那彦成留之剿贼,授河北镇总兵。偕杨遇春克道口,进薄滑县。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以火攻破碉楼,文成自焚死,予云骑尉世职。

二十一年,芳以老病乞解职,二十三年,许致仕,在籍食全俸。二十六年,卒於家,谥勤勇。

(选自《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B.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C.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D.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古代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摄”,暂时兼代本职外较低职务,本文加点处即为此意。
C.“服阕”,古代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
D.“致仕”,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退休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芳少有谋略,深受遇春赏识。他年轻的时候,读书精通要义。入伍后,受到杨遇春的赏识,征讨苗疆,总是能摧毁敌人的锐气。
B.杨芳军功显赫,历经多次战役。嘉庆五年,拦截杨开甲、张天伦,因功赐“诚勇巴图鲁”;嘉庆十八年,镇压教匪起义,赏赐云骑尉世职。
C.杨芳宽待下属,单骑劝谕乱贼。嘉庆十一年,属下叛乱,他认为贼人尚且感念旧恩,就一人入贼,晓之以理,夜宿贼营,平定叛乱。
D.杨芳一生传奇,仕途较为坎坷。早年,考试不中,投身行伍,后因属下叛乱,上疏请求让他们再回到队伍中,诏令治罪,发配边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转山湾,见贼拥塞平川,芳率数十骑冲突,后骑至,乘势蹂躏。
(2)以包谷充粮,又盐米银未时给,众鼓噪,营卒陈达顺、陈先伦遂倡乱,戕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