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慧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博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上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博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博舍人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博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博,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亭。
D.孙博不畏金人,努力全保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9 02:0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B.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C.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D.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指代礼乐教化。现当代大学中常用“弦歌不辍”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C.《诗》指《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书》即《尚书》;《春秋》也叫《左氏春秋》,相传为战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们与《礼》《易》合称“五经”。
D.王子,是个姓氏。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最早的王子氏,是“子姓朝歌王氏”的后裔,出自第一代始祖王子比干,即商末纣王之王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阎庆字仁庆,河南河阴人也。庆幼聪敏,重然诺,风仪端肃,望之俨然。及卫可孤侵逼盛乐,庆随父固守,颇有力焉。拜别将,稍迁轻车将军,加给事中。后以军功,拜步兵校尉、中坚将军。
既而齐神武举兵入洛,魏孝武西迁,庆谓所亲曰:“高欢跋扈,将有篡逆之谋,岂可苟安目前,受其控制也!”遂以大统三年,自宜阳归阙。太祖谓庆曰:“高欢逆乱,宇内分崩,群盗竞兴,人皆徇己。卿遂能尽忠贞之节,重君臣之义,背逆归顺,舍危就安,虽古人所称,何以加也。”即拜中坚将军、奉车都尉。河桥之役,以功拜前将军、太中大夫,迁后将军,封安次县子,邑四百户。及邙山之战,先登陷陈。拜抚军将军、大都督,进爵为伯,增邑五百户。
孝闵帝践祚,出为河州刺史,进爵石保县公,增邑千户。州居河外,地接戎夷。庆留心抚纳,颇称简惠。就拜大将军,进爵大安郡公,邑户如旧。入为小司空,除云州刺史,转宁州刺史。庆性宽和,不苛察,百性悦之。天和六年,进位柱国。晋公护母,庆之姑也。护虽擅朝,而庆未尝阿附。及护诛,高祖以此重之。乃诏庆第十二子毗尚帝女清都公主。庆虽位望隆重,婚连帝室,常以谦慎自守,时人以此称之。
建德二年,抗表致仕,优诏许焉。庆既衰老,恒婴沉痼。宣帝以其先朝耆旧,特异常伦,乃诏静帝至第问疾。赐布帛千段。医药所须,令有司供给。大象二年,拜上柱国。隋文帝践极,又令皇太子就第问疾,仍供医药之费。开皇二年薨,时年七十七。赠司空、荆谯淅湖沣广蒙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成。
(节选自《周书·列传第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宜阳归 阙:朝廷
B.虽古人所称,何以也 加:施加
C.云州刺史 除:授予
D.乃诏庆第十二子毗帝女清都公主 尚:娶……为妻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致仕”,交还官职,即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B.“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C.“践祚”,其意是指继位、登基;与文中的“践极”的意思相同。
D.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在生前或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庆勇力战功,屡次升官。当卫可孤侵逼盛乐的时候及邙山之战,他作战都很卖力,然后被上级授予不同的官职。
B.阎庆忠君爱民,皇帝赞赏。高欢反叛作乱,天下人只顾自己谋私利,而阎庆却舍危赴安,得到了皇帝的赞美。
C.阎庆性格宽和,百姓称道。阎庆出任宁州刺史时,留意安抚招纳,不苛刻追查繁琐细微之事,百姓都很喜欢他。
D.阎庆坚守操守,刚正不阿。独揽朝政的宇文护是阎庆亲族,阎家又与皇室联姻,但阎庆从未迎合依附,依旧谦虚谨慎。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欢跋扈,将有篡逆之谋,岂可苟安目前,受其控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庆既衰老,恒婴沉痼。宣帝以其先朝耆旧,特异常伦,乃诏静帝至第问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著论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常人也。”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正始中,以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
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会从,典知密事,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军后继。景王薨于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会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雒水南屯住。于是朝廷拜文王为大将军、辅政,会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邑三百户。
甘露二年,征诸葛诞为司空,时会丧宁在家,策诞必不从命,驰白文王。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复追改。及诞反,车驾住项,文王至寿春,会复从行。
初,吴大将全琮,孙权之婚亲重臣也,琮子怿、孙静、从子端、翩、缉等,皆将兵来救诞。怿兄子辉、仪留建业,与其家内争讼,携其母,将部曲数十家渡江,自归文王。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皆蒙封宠,城中由是乖离。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军还,迁为太仆,固辞不就。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为腹心之任。以讨诸葛诞功,进爵陈侯,屡让不受。诏曰:“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夫成功不处,古人所重,其听会所执,以成其美。”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
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会移檄蜀将吏士民曰: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节选自《三国志·钟会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敏惠夙成 惠:聪明
B.前后累重,志不可夺   夺:抢占
C.应天顺民,受命践阼   践祚:登基
D.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 干戚:武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薨:《礼记》上说:“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司马景王,此处指三国后期魏国权臣司马师,属诸侯之列。
B.建业:今南京。建业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南京,后代别称金陵、建康、江宁、石头城、京口等。
C.嵇康:字叔夜,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魏晋初期文人团体“建安七子”之一。
D.蜀: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因其统治的中心区域在今四川,故史称“蜀”或“蜀汉”。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会是太傅钟繇的小儿子,蒋济看到五岁的钟会时就称赞他不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在文中赞美钟会,说看到他的瞳仁,足以知道他非同寻常。
B.毋丘俭谋反时,钟会跟随大将军司马景王、卫将军司马文王一同东征。他掌管机密事务,参与谋划,运筹于帷幄之中,立下汗马功劳。
C.甘露二年,高贵乡公征召诸葛诞为司空,钟会预计诸葛诞不会听从命令,骑着快马前去禀告文王。诸葛诞反叛,钟会跟着文王到了寿春。
D.钟会任镇西将军讨伐蜀国。他发布檄文昭告蜀将吏士民:魏朝君王应天顺民,拨乱反正;西征之师,奉辞伐罪,仁义为本,怜民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
(2)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翟守素,济州任城人。守素以父任为殿直,历汉、周,迁供奉官,领承天军使。乾德中,为引进副使,从王全斌伐蜀,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蜀平,擢判四方馆事。以两川余寇未殄,虑致骚动,再令守素入蜀经略诸郡,分兵以防遏之。
开宝中,会麟、府内属戎人争地不决,因致扰乱,命守素驰往抚喻。守素辨其曲直,戎人悦服。
开宝三年,命为剑南十州都巡检使,东上阁门使郭崇信副之。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
太平兴国三年夏,河决荥阳,诏守素发郑之丁夫千五百人,与卒千人领护塞之。是秋,梅山洞蛮恃险叛命,诏遣守素率诸州屯兵往击之。值霖雨弥旬,弓弩解弛,不堪用,明日,将接战,守素一夕令削木为弩。及旦,贼奄至,交射之,贼遂败。乘胜逐北,尽平其巢穴。先是,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既而得其书讯数百封,守素并焚之,反侧以定。岁满,为西京巡检使。秦王廷美以事勒归私第,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属洛阳岁旱艰食,多盗,上忧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
淳化中,夏帅赵保忠上言,其弟继迁诱戎人为寇,且求援师。诏守素率兵复屯夏州,未几,又徙石州,以老病上疏求归本郡,从之。三年,卒,年七十一。
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凡断大辟狱,虽罪状明白,仍遍询僚寀,佥同而后决;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新进后生多至节帅,而守素久次不迁,殊无陨获意,时论以此多之。
(选自《宋史·翟守素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 往来:来回
B.因致扰乱 扰乱:搅扰
C.弓弩解弛,不堪用 不堪:不能
D.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   交通:交往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B.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C.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D.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守素得到重用:曾入蜀经略诸郡,做剑南十州都巡检使,奉命守塞黄河,率军平定梅山洞叛乱,率兵屯夏州等。
B.翟守素办事讲究方法:戎人争地守素驰往抚喻,辨其曲直,戎人悦服;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翟守素得其书讯数百封焚之。
C.翟守素为官有政绩:秦王赵廷美因事被勒令回私第,洛阳岁旱艰食,多盗,担忧赵廷美乘机作乱,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
D.翟守素淡泊名利,被人称赞:新提拔的晚辈官职多至节度使或元帅,而守素久次不迁,他一点不觉得失意,时论以此多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
(2)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恺之,宋镇军将军、湘州刺史。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其得民和。

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还为大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比至高祖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大中大夫。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还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六)

注①纪纲:仆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B.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C.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D.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C.建康:六朝古都南京。三国吴时南京称为建业,晋时称为建邺或建康。
D.高帝:谥号名。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带褒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宪之断案如神,获得赞赏。担任建康令,以前官吏不能判决的案件,他轻松解决;只有他管辖的衡阳无诉讼案件,让刺史王奂大加赞赏。
B.顾宪之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对于权贵的请托、官吏的贪婪凶残,他不偏祖不纵容;他格尽职守,清廉节俭,深受百姓爱戴。
C.顾宪之摒弃迷信,擅长教化。衡阳当地有旧俗,百姓一旦患病就认为是先人所为,他晓之以理,从而去除了“除祟”的恶习。
D.顾宪之刚正不阿,敢作敢当。他上章拆除了宠臣吕文度在余姚营建的豪宅;吕文度回乡葬母,其他郡县官员争相凭吊,而他却不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令莫能决。
(2)比至高祖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