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甚任之任:信任B.乃令张仪佯去秦去:离开
C.仪与王约六里约:大约D.欲与怀王会会:会面
【小题2】(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小题4】(小题4)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⑵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15 09:2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踢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啥奔入谯(责备)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哈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食舞阳,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高帝复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为武侯。子伉代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后世著名人物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文中“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B.参乘,又写作“骖乘”,读作“cānshèng”,专指古时乘车,兼任车夫和警卫员的人。古人乘车以左方为尊,御者(驭手)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的人就叫“骖乘',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防备车辆倾侧。
C.八百户,指八百户人家,这里是说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高祖给他增加了八百户人家供给的财务。
D.谥,本义是指用言论给予褒贬,后来多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亵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髙祖起事。成功后,先在沛公门下做舍人,后因为有战功被封为舞阳侯。
B.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感谢过去项羽没有闭关拒绝他的事,目的是为了缓和当时的紧张势态,以便寻求应对之策。
C.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账,豪爽饮酒吃完一只猪腿,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D.刘邦曾患重病卧宫中,精神疲惫,不见朝臣。樊哙直入官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
②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髙帝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文华,字用光,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大理评事。擢监察御史,巡按贵州。乖西苗阿杂等倡乱,偕巡抚魏英讨之,破寨六百三十。玺书奖劳。
江西副使胡世宁坐论宁王宸濠系诏狱,文华抗疏救曰:“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顾又置世宁重法,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势,启宗藩之心,招意外之变,皆自今日始矣。”不纳。
帝遣中官刘允迎佛乌斯藏,文华力谏。不报。文华既数进直言,帝及诸近幸皆衔之。会文华条上宗庙礼仪,祧庙、神袷、特享、出主、祔食,凡五事,考证经义,悉可施行。帝怒,责其出位妄言,章下所司。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遂奏文华言非是。命下诏狱,黜为民。时正德十一年十月也。
世宗即位,起故官,历河南按察副使。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大理右少卿,寻转左。时方议兴献帝“大礼”,文华数偕诸大臣力争。明年七月复倡廷臣伏阙哭谏,坐停俸四月。已,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会廷臣大议,文华与汪伟、郑岳犹力争。武定侯郭勋遽曰:“祖训如是,古礼如是,璁等言当。书曰大臣事君,当将顺其美。”议乃定。及改题庙主,文华谏曰:“孝宗有祖道焉,不可以伯考称。武宗有父道焉,不可以兄称。不若直称曰‘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犹两全无害也。”疏入,命再夺俸。
六年秋,李福达狱起。主狱者璁、萼、献夫,以议礼故憾文华等,乃尽反狱词,下文华与诸法官狱。狱具,责文华阿附御史杀人,遣戍辽阳。遇赦,卒于道。隆庆初,赠左佥都御史。
自大学士毛纪、侍郎何孟春去位,诸大臣前争“大礼”者,或依违顺旨,文华顾坚守前议不变。其被谴不以罪,士论深惜之。
(《明史•徐文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B.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C.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D.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玺,亦玉玺,即皇帝的印章,玺书,是加盖皇帝印章的诏书。
B.诏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伏阙,阙,宫阙伏阙,拜伏于宫阙之下,多指向皇帝上书奏事。
D.中官,朝廷中品级较高的重要官员,负责皇帝生活、诏书起草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华平叛有功,得到嘉奖。乖西的苗民发起叛乱,文华和巡抚魏英进行讨伐,攻破敌人六百三十个营寨,皇帝为此发布诏书,奖励、慰劳了他。
B.徐文华屡进忠言,不被采纳。宁王打击检举自己的官员,徐文华直言上书;宦官刘允到乌斯藏迎佛,徐文华又极力谏阻,世宗均未听取他的意见。
C.徐文华遭人记恨,受到陷害。李福达一案再审时,主审的官员因为前事记恨他,就借机把徐文华关进监狱,文华被指责包庇御史杀人充军辽阳。
D.徐文华刚正不阿,坚持正义。他因谏争兴献帝“大礼”一事被罚俸,自毛纪等人罢官后,有的大臣违心顺从世宗的意思,文华仍坚持反对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势,启宗藩之心。
(2)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遂奏文华言非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让他谋划重要事务,即使朝廷大臣弹劾他私自改动诏书,也不予追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2)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遗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贤下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小题3】下列句子中包含的特殊句式与“何陋之有”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B.而今安在哉
C.不拘于时,学于余D.客有吹洞箫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
②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关,广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匈奴大入上郡,广遇匈奴数千骑,而所从不过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大军数十里,今如此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后有胡将出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将,复还至其阵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遂皆引兵去。于是天子乃召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列卿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初,广之堂弟李蔡与广俱事文帝。武帝时,蔡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封为乐安侯。蔡为人在下中,名声不及广下甚远。然广不得封侯,而蔡为列侯。广之诸军吏及士卒亦有封侯者。广亦长以此为憾。

(武帝)元狩四年,大将军青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大将军阴受天子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单于,故徙广至右将军军。广自请曰:“臣自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不听,令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时广军无向导,失道,后大将军至。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大将军急责广失道。广曰:“诸校尉无罪,我自失道。”遂引刀自刭。广军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引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卫青:汉武帝宠妃卫夫人的弟弟,深为武帝信任,为大将军多年。②数奇:命不好。
③公孙敖:大将军卫青的亲信。因与匈奴作战时怯懦畏战,刚刚被武帝夺去列侯的爵位。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B.于是天子乃召广为右北平太守  拜:任命
C.士卒不尽食,广不食  尝:曾经D.大将军亦欲使敖单于 当:正面对敌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如此百骑走    余与四人拥火
B.复还至其阵中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大将军急责广失道 及其所既倦
D.我自失道 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惜乎,子不遇时!     可惜呀,你没有遇到合适的时代。
B.欲夜取之,遂皆引兵去。 (匈奴)打算夜晚攻打(李广)他们,于是就带兵走了。
C.广之诸军吏及士卒亦有封侯者。 李广(以往)的下属甚至士卒中也有被封侯的。
D.故徙广至右将军军。   所以把李广调到右将军军中。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年轻时就从军与匈奴作战,因善于骑射,作战英勇,深得文帝的赏识。
B.面对敌人数千兵力,李广凭借百余名骑兵,使用诱敌之计,将敌人一举击溃。
C.尽管李广为人不善言谈,但是关爱体恤士卒,士卒们也乐意为李广效力卖命。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谚语评价李广,表现作者对于这位不善言辞的名将的赞叹。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②其李将军之谓也?
【小题6】李广可称得上是汉代名将,也是后世经常称颂的对象。例如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在他的《滕王阁序》就曾经感慨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小题7】李广终其一生未能完成封侯的愿望,而那些看似不如他的人,却得以封侯。有论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武帝、卫青等人任人唯亲,不能公平封赏;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李广命不好,生不逢时,对这一问题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文中及注释里的具体内容谈谈如此认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