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文华,字用光,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大理评事。擢监察御史,巡按贵州。乖西苗阿杂等倡乱,偕巡抚魏英讨之,破寨六百三十。玺书奖劳。
江西副使胡世宁坐论宁王宸濠系诏狱,文华抗疏救曰:“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顾又置世宁重法,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势,启宗藩之心,招意外之变,皆自今日始矣。”不纳。
帝遣中官刘允迎佛乌斯藏,文华力谏。不报。文华既数进直言,帝及诸近幸皆衔之。会文华条上宗庙礼仪,祧庙、神袷、特享、出主、祔食,凡五事,考证经义,悉可施行。帝怒,责其出位妄言,章下所司。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遂奏文华言非是。命下诏狱,黜为民。时正德十一年十月也。
世宗即位,起故官,历河南按察副使。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大理右少卿,寻转左。时方议兴献帝“大礼”,文华数偕诸大臣力争。明年七月复倡廷臣伏阙哭谏,坐停俸四月。已,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会廷臣大议,文华与汪伟、郑岳犹力争。武定侯郭勋遽曰:“祖训如是,古礼如是,璁等言当。书曰大臣事君,当将顺其美。”议乃定。及改题庙主,文华谏曰:“孝宗有祖道焉,不可以伯考称。武宗有父道焉,不可以兄称。不若直称曰‘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犹两全无害也。”疏入,命再夺俸。
六年秋,李福达狱起。主狱者璁、萼、献夫,以议礼故憾文华等,乃尽反狱词,下文华与诸法官狱。狱具,责文华阿附御史杀人,遣戍辽阳。遇赦,卒于道。隆庆初,赠左佥都御史。
自大学士毛纪、侍郎何孟春去位,诸大臣前争“大礼”者,或依违顺旨,文华顾坚守前议不变。其被谴不以罪,士论深惜之。
(《明史•徐文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B.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C.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D.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玺,亦玉玺,即皇帝的印章,玺书,是加盖皇帝印章的诏书。
B.诏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伏阙,阙,宫阙伏阙,拜伏于宫阙之下,多指向皇帝上书奏事。
D.中官,朝廷中品级较高的重要官员,负责皇帝生活、诏书起草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华平叛有功,得到嘉奖。乖西的苗民发起叛乱,文华和巡抚魏英进行讨伐,攻破敌人六百三十个营寨,皇帝为此发布诏书,奖励、慰劳了他。
B.徐文华屡进忠言,不被采纳。宁王打击检举自己的官员,徐文华直言上书;宦官刘允到乌斯藏迎佛,徐文华又极力谏阻,世宗均未听取他的意见。
C.徐文华遭人记恨,受到陷害。李福达一案再审时,主审的官员因为前事记恨他,就借机把徐文华关进监狱,文华被指责包庇御史杀人充军辽阳。
D.徐文华刚正不阿,坚持正义。他因谏争兴献帝“大礼”一事被罚俸,自毛纪等人罢官后,有的大臣违心顺从世宗的意思,文华仍坚持反对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势,启宗藩之心。
(2)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遂奏文华言非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20 04:3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攀龙,字于鳞,历城人。九岁而孤,家贫,自奋于学。稍长为诸生,与友人许邦才、殷士儋学为诗歌。已,益厌训诂学,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举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稍迁顺德知府,有善政。上官交荐,擢陕西提学副使。乡人殷学为巡抚,檄令属文,攀龙怫然曰:“文可横致邪?”拒不应。会其地数震,攀龙心悸,念母思归,逐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其才,用何景明例,特予归。子告者,例得再起

攀龙既归,构白雪楼,名日益高。宾客造门,率谢不见,大吏至,亦然,以是得简傲声。独故交殷、许辈过从靡间,时徐中行亦家居,坐客恒满,二人闻之,交相得也。归田将十年,隆庆改元,荐起浙江副使,改参政,擢河南按察使。攀龙至是摧亢为和,宾客亦稍稍进。无何,奔母丧归,哀毁得疾,疾少间,一日心痛卒。

攀龙之始官刑曹也,与濮州李先芳、临清谢榛、孝丰吴维岳辈倡诗社。王世贞初释褐,先芳引入社,遂与攀龙定交。明年,先芳出为外吏。又二年,宗臣、梁有誉入,是为五子。未几,徐中行、吴国伦亦至,乃改称七子。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摈先芳、维岳不与,已而榛亦被摈,攀龙遂为之魁。其持论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诸子翁然和之,非是,则试为宋学。攀龙才思劲鸷,名最高,独心重世贞,天下亦并称王、李。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何、李、王、李。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不能终篇。好之者推为一代宗匠,亦多受世抉摘云。自号沧溟。

(选自《明史·李攀龙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B.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C.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D.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训诂学:是解释古书中字、词、句的意义的学科。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
B.嘉靖:年号纪年。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
C.乐府:本是始于秦汉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D.明史:二十四史最后一部,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攀龙奋力向学,终成高才。他于清贫生活中发愤苦读,与友人切磋作诗技艺,勤读古书增长学识,虽不喜训诂学却也能考取进土。
B.李攀龙性情狂傲,但也看重友谊。他对上司和高官敢示以不敬,曾经对宾客和同道概谢绝不见;而与许邦才、殷士儋等能倾心相交,对王世贞更是推重万分。
C.李攀龙的文学理论,同派中人一致赞同。他与王世贞、宗臣、李梦阳等人世称“七子”,他们最著名的文学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D.李攀龙的创作成就,世人对之评价不一。赞誉的人认为他堪称一代宗师巨匠;贬斥之人则认为其诗可挑剔之处有很多,其文更有不能卒读之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人殷学为巡抚,檄令属文,攀龙怫然曰:“文可檄致邪?”
(2)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明年,成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忱自陈年少,乞预,帝嘉其有志,许之。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宣德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逋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忱一切治以简易。既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每行村落,屏去驺①从,与农民饷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遇长吏有能,如况钟及松江知府赵豫辈,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常诣松江相视水利,见嘉定、上海间沿江生茂草,多淤流,乃浚②其上流,使昆山、顾浦诸所水,迅流驶下,壅遂尽涤。暇时以匹马往来江上,见者不知其为巡抚也。

注:①驺: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②浚:挖深、疏通。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忱自年少、(______) (2)擢刑部主事(________)
(3)思得才力重臣往之(______)    (4)开心访纳(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
A.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
B.总督税粮.
C.悉开心访纳
D.故事无不单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1)忱一切治简易    (2)穷耳目之胜自适也哉
B.(1)与农民饷妇对    (2)仰头向鸣,夜夜达五更
C.(1)见者不知其巡抚也    (2)秦王特以诈佯予赵城
D.(1)浚其上流    (2)②尔其无忘父之志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明年,咸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
(2)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
【小题5】简要概括周忱的为官之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毓峒,字稚鹤,保定卫人。父铨,户部员外郎。毓峒举崇祯七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十四年面陈漕务,称旨,授御史。疏论兵部尚书陈新甲庸才误国,户部尚书李待问积病妨贤。又请涣发德音,自十五年始,蠲除繁苛,与海内更新。因言复社一案,其人尽缝掖,不可以一夫私怨开祸端。帝多采纳。明年出按陕西。孙传庭治兵关中,吏民苦征缮,日夜望出关,天子亦屡诏督趣。毓峒独谓将骄卒悍,未可轻战,抗疏争。帝不纳,师果败。

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驰赴山西,抵保定,贼骑已逼,遂偕邵宗元等共守。毓峒分守西城,散家赀千余金犒士,其妻亦出簪珥佐之。京师变闻,贼射书说降,众颇懈。毓峒厉声曰:“正当为君父复仇,敢异议者斩!”悬银牌,令击贼者自取。众争奋,毙贼多。城陷,一贼挽毓峒往谒其帅,且骂且行,遇井。推贼仆地,自堕井死。妻闻,即自经。其从子振孙有勇力,以武举佐守城。贼至,众皆散,独立城上,大呼曰:“我金振孙,前日杀数贼魁者,我也。”群贼支解之。同时守城殉难者,邠州知州韩东明、武进士陈国政赴井死。平凉通判张维纲,举人张尔晕、孙从范,不屈死。举人高经负母避难,遇贼求释母,母获释而经被执,乘间赴水死。贡生郭鸣世寝疾,闻城陷,整衣端坐,贼至,持棒奋击而死。诸生王之埏,先城陷一日,置酒会家人,饮达旦。城破,偕妻齐及三子、二女入井死。诸生韩枫、何一中、杜日芳、王法等二十九人,布衣刘宗向、田仰名、刘自重等二十人,或自经,或溺,或受刃,皆不屈死。

(节选自《明史•金毓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B.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C.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D.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掌管户籍财经的官府机构,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B.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周围都是大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而把外国叫作海外。
C.王,这里指金毓峒的妻子姓王,而姓在上古时期主要是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D.从子,即养子,与本人没有血缘关系,这与从祖、从父、从弟等堂房亲属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毓峒出身官宦,仕途少有挫折。其父金铨官至户部员外郎,他在考中进士后先是被授予中书舍人,因为陈述漕运事务让皇帝满意,又被授御史职。
B.金毓峒尽职尽责,敢于向上进谏。他不仅上疏指出陈新甲、李待问这两个官员的问题,而且认为因为复社一案造成杂税众多祸端,其言多被皇帝采纳。
C.金毓峒面对危局,激励众人守城。听到京师变乱的消息后,他没有像众人一样意志消沉,而是厉声责问众人并悬挂银牌,众人被激起斗志杀死许多流贼。
D.金毓峒勇赴国难,城破死节甚多。他在被流贼俘获之后推倒流贼投井而死;城破之后,不仅有众多官员和秀才举人献出生命,还有很多百姓不屈而死。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传庭治兵关中,吏民苦征缮,日夜望出关,天子亦屡诏督趣。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躅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史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求。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有删改)

注:①(juān):免除   ②逋(bǔ):欠交,拖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B.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C.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D.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与本文同义。
B.传,中国古代由政府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使用的交通组织系统称为驿传。
C.丁母忧也叫“丁外艰”,丁忧是指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丁忧也叫丁艰。
D.正统,中国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年次纪年法等,“正统”属年号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况钟想向朝庭推荐邹亮,邹亮被人写匿名信诋毁,况钟不为所动,加快向朝廷推荐。邹亮后来做到了御史。
B.况钟很有治理能力。他刚到任苏州时,假装不懂业务,暗中考察府中群吏,三天之后,下令打死几个人,府吏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C.况钟很有才华。他开始时担任尚书吕震的属吏,得到吕震的赏识,向朝廷直接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宜德五年,他被提拔为苏州知府。
D.况钟知恩图报。他在做吏员时受到吏部司务平思忠的恩遇,后来况钟多次延请平思忠到家作客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服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求。人两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