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国祚,汉军镶红旗人。父一鹤,太祖时来归。天聪间,授三等甲喇章京。国祚其次子也。初授牛录额真,屯田义州。从征黑龙江。取前屯卫、中后所。顺治初,从征江南,克扬州、嘉兴、江阴,皆有功。世职自半个前程累进二等阿达哈哈番。历官自甲喇额真累迁镶白旗汉军固山额真。
十三年,加平南将军,驻师温州。十五年,授浙江总督。郑成功犯温州,国祚督兵击卻之,得舟九十馀。成功又犯宁波,副都统夏景梅、总兵常进功等督兵击卻之,奏捷,上以成功自引退,疏语铺张,饬毋蹈明末行间陋习,罔上冒功。成功旋大举犯江宁,督兵防御,事定,部议国祚等玩寇,当夺官,诏改罚俸。国祚督浙江四年,颇尽心民事。岁饥,米值昂,发帑平粜,并移檄邻省毋遏粜,民以是德之。十八年,调山东,复调山西。康熙元年,甄别各直省督抚,国祚以功不掩过,解任。
吴三桂反,十三年,起国祚江西提督,驻九江。三桂兵入江西境,命移驻南昌。耿精忠应三桂,亦遣兵犯江西,陷广信、建昌。国祚与将军希尔根、哈尔哈齐督兵赴援,精忠将易明自建昌以万馀人迎战。师分道纵击,破贼,逐北七十馀里,克抚州。明复以万馀人来攻,国祚与前锋统领沙纳哈、署护军统领瓦岱等奋击破之,斩四千馀级。十四年,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请以国祚随征,报可。十五年,师进攻长沙,三桂兵来犯,国祚击之败走。寻命移驻茶陵。十八年,长沙下,从安亲王攻宝庆。世璠将吴国贵据武冈,国祚与建义将军林兴珠督兵力战,炮殪国贵,克武冈。国祚以创发乞休。二十七年,卒,年八十,赐祭葬,谥敏壮。
(清史稿列传四十四《赵国祚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饬毋蹈明末行间陋习 饬:告诫
B 罔上冒功  罔:欺骗
C 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请以国祚随征,报可  报:报告
D 炮殪国贵  殪:杀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庙号的一种,多用于开国帝王,这里是指努尔哈赤。文中的天聪、顺治、康熙都是庙号。
B 世职:世代承袭的职位。封建统治者为了奖励手下,按血缘关系让某个家族一代继承一代地连续担任某个爵位或职位。
C 部议: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中央各种事务。
D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中国古代官员可以因为年老、疾病等原因请求辞去官职,亦称告老、乞身、乞骸骨等。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饥,米值昂,发帑平粜,并移檄邻省毋遏粜,民以是德之。
(2)师分道纵击,破贼,逐北七十馀里,克抚州。
【小题4】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赵国祚被赐“敏壮”这一谥号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7 10:0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亲自
B.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是知成败一也   是:这样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内转:归家
【小题2】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小题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 “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一山

(元)陶宗仪

杭州属邑有一巨室,怙财挟势,虐害良善,邑官贪墨,莫敢谁何。众不可堪,走诉宪府。巨室逃匿,宪使怒,督责有司,示罪赏,揭大逵,且家至壁白,隐藏者罪连坐,首捕者赏万缗。其友人王一山者,世业儒,居湖山第一楼。倚彼于密,期月不发。邻家察知,图给赏钱,告报于官,官搜索得之并王逮系囚见宪使,使问云:“女知彼所犯乎?”王曰:“知之”女闻国有制乎?”曰:“知之”。“女见揭示罪赏乎?”曰:“见之”。“女奚不就利避害乎?”曰:“朋友颠连来奔,乘其危以售之,则名教中有所不容。某诚弗忍为。事觉连坐,乃甘心焉。”使悚然曰:“君子所谓临难毋苟免②,其人践之矣,真义士也!若加以罪,是吾政苛而刑滥,民何以?”遂释之。使即许文正公子也。

(注释)①揭大逵:公示于大道;②临难毋荀免:出自《礼记·曲礼上》,遇到危难不会苟且偷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财挟势 (2)期月不发
(3)知彼所犯乎 (4)民何以
【小题2】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官搜索得之,并王逮系,囚见宪使。B.官搜索,得之并王逮系囚,见宪使。
C.官搜索,得之并王逮系,囚见宪使。D.官搜索得之,并王逮,系囚见宪使。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朋友颠连来奔,乘其危以售之,则名教中有所不容,某诚弗忍为。事觉连坐,乃甘心焉。
【小题4】分析宪使感到“悚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