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溫人也。祖慧远,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部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辨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鞭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辨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辨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迁征北请议参军,兼建尉监。五年,除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迁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起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王谘议参军。九年,除秣陵令, 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及葬,下诏,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中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B.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毎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C.子春聚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中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D.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棋与“琴、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弈棋能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
B.受禅,原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 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县伯,爵位名。春秋时爵位有王、侯、伯、子、男,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元有县子、县男。
D.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号称皇帝,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中聪慧孝顺,他十四岁时便毪于下棋,聪明过人。太清之难中,他的父母仙逝,他发誓终身食用蔬菜,表现了惊人的孝敬意志。
B.司马申仁义勇敢。当贼兵突然来袭时,他没有因为左右的侍从溃逃而惊慌,身先士卒,以身遮蔽、护卫王僧辩。
C.司马中治理有方。任戎昭将军、江乘令时,他治理很有功绩。太建初年,他在职时清明能干,因此得到荣升。
D.司马申深受信赖他曾经历过三个皇帝,手握实权,有所用为,他去世后,后主十分悲恸,为此下诏表达哀悼之情。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
(2)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06 09:2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王翃,字宏肱,并州晋阳人。少治兵家。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翃至,言于众曰:“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必得容乃止。”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祗自败耳。”翃曰:“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勉许诺。翊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翃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翃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翃。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入拜京兆尹。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泸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日:“食是而讨贼乎?”遂叛。翃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王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B.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C.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D.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家”指军事学并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刺史”由汉武帝设立,最初是一种监察制度,为了维护皇权,澄清吏治。唐朝时,一个州的长官被称为刺史。
C.“德宗”李适的谥号。谥号是根据王侯大臣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含有褒贬意味的称号。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尔的“关东”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翎为官一处,奋发有为。赴容州任职时,王翊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举收复容州。
B.王翎屡经战阵,功勋卓著。王翎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翎为人机智,执法严明。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翎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翎忠于朝廷,忠于职守。泾原兵作乱时王翎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2)翎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善,字孟良,大司农。从魏武入关,周太祖以为东梁州刺史。 昉性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 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及帝 不悆,召方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帝喑不复能言。昉见静帝幼冲,不堪负荷。贰之。
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引高祖辅政。高祖固 让,不敢当。昉曰:“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高祖乃从之。
及高祖为丞相,以昉为司马。时宣帝弟汉王赞居禁中,每与高祖同帐而坐。昉 饰美妓进于赞,赞甚悦之。昉因说赞曰:“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 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王且归第。待事宁之后,入为天子,此万全之 计也。”赞时年未弱冠,性识庸下,闻昉之说,以为信然,遂从之。高祖以昉有定 策之功,拜下大将军、太子太师,封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皆为心膂。前后赏赐巨万,出入以 甲士自卫,朝野倾瞩,称为黄、沛。时人为之语曰:“刘昉牵前,郑译推后。”昉 自恃其功,颇有骄色。然性粗疏,溺于财利,富商大贾,朝夕盈门。
王谦、 司马消难相继而反,高祖忧之,忘寝与食。昉逸游纵酒,不以职司为意,相府事物, 多所遗落。高祖深衔之,以高颎代为司马。是后益见疏忌。及受禅,进位柱国,改 封舒国公,闲居无事,不复任使。昉自以佐命元功,中被疏远,甚不自安。后遇京 师饥,上令禁酒,昉使妾赁屋,当垆沽酒。治书侍御史梁毗劾奏昉曰:“臣闻处贵 则戒之以奢,持满则守之以约。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若不纠绳,何以肃厉!”有诏不治。
昉郁郁不得志。时柱国梁士彦、宇文忻俱失职 忿望,昉并与之交,数相来往。士彦妻有美色,昉因与私通,士彦不之知也,情好 弥协,遂相与谋反,许推士彦为帝。后事泄,上穷治之。昉自知不免,默无所对。 下诏诛之。临刑,至朝堂,宇文忻见高颎,向之叩头求哀。昉勃然谓忻曰:“事形如此, 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B.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C.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D.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昉父,名善,字孟良。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
B.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文中周武帝中的“武”是按照“刚强理直曰武”标准,给予他的庙号。
C.太师,一指太师、太傅、太保的“三公”之一,另一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东宫三师”之一,大多是虚衔。
D.黜下大将军,是指罢免刘大将军的官职。在古代“黜” 与“罢、免、夺、解”都是免去或解除官职的意思。
【小题3】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昉善于逢迎,又很有谋略。营用权谋迎合汉王赞,声色犬马无所不用,从而骗取汉王的信任。
B.刘昉猾有奸术,怀有二心。宣帝临终时,让刘昉辅助静帝登基,他却让高祖辅佐朝政,高祖爽快答应。
C.刘昉屡获封赏,权倾朝野。高祖认为他有定策之功,授其高官,封黄国公,引他为心腹,朝野为之瞩目。
D.刘昉溺于财利,游玩纵酒。因贪财,富商大贾从早到晚出入他家里;因读职,高祖让高颎代他当司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
(2)昉勃然谓忻日:“事形如此,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配流,是古代惩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他调任福州知州时,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最后官至兵部侍郎。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遇赦回乡对告发逮捕他们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2)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上,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
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疆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言语温和的样子),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有背义帝之约,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今大王诚能反其道: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汉王大喜,遂听信计。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所追者谁何?  若:如果
B.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征服
C.此特匹夫之勇耳  特:只是
D.诸将亡者以十数  数:计算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此乃信所以去也
B.吾为公以为将 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
D.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虽为将,信必不留。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B.今大王举而东
C.大王当王关中
D.何闻信亡,不及以闻上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行军至南郑时,军中许多将士纷纷逃走。韩信揣度萧何屡次推荐自己,却终不能被重用,也逃离了大军。
B.萧何认为刘邦若要图天下,必须要有韩信这样的人才。诸将易得,韩信难求。若挽留韩信,需拜他为大将。
C.韩信认为项羽为人虽喑噁叱咤却是匹夫之勇;虽恭敬慈爱,却是妇人之仁。而刘邦则是素来对人轻慢无礼。
D.刘邦入关废除苛法,约法三章,深得秦地百姓拥戴。而项羽则不得人心。因此韩信认为秦中地区唾手可得。
【小题5】用“/”为下列划线文字断句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吉,字祐之,博野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充经筵官。进修撰。累迁礼部左侍郎。成化十一年与刘珝同受命,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进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武荚殿大学士。久之,进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寻加少保兼太子太傅。
孝宗即位,庶吉士邹智、御史姜洪力诋万安、尹直及吉皆小人,当斥。吉深衔之。安、直皆去,吉独留。委寄愈专。庶子张升,御史曹璘、欧阳旦,南京给事中方向,御史陈嵩等相继劾吉。吉愤甚,中升,逐之。数兴大狱,智、向囚系远贬,洪亦谪官。复与中官蒋琮比,逐南御史姜绾等,台署为空。中外侧目,言者亦少衰。
初,吉与万安、刘珝在成化时,帝失德,无所规正,时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谣。至是见孝宗仁明,同列徐溥、刘健皆正人,而吉于阁臣居首,两人有论建,吉亦署名,复时时为正论,窃美名以自盖。
弘治二年二月旱,帝令儒臣撰文祷雨。吉等言:“迩者奸徒袭李孜省、邓常恩故术,见月宿在毕,天将阴雨,遂奏请祈祷,觊一验以希进用。倖门一开,争言祈祷,要宠召祸,实基于此。祝文不敢奉诏。”帝意悟,遂已之。五月以灾异请帝修德防微,慎终如始。代王献海清刘吉,字祐之,博野人。正统十三年进士阅读答案__刘吉,字祐之,博野人。正统十三年进士。代王献海青,吉等言登极诏书已却四方贡献,乞勿受。明年三月偕同列上言:“凡宴乐游观,一切嗜好之事,宜悉减省。”十二月,星变,又言:“今两畿、河南、山西、陕西旱蝗;四川、湖广岁不登。愿陛下节用度,罢宴游,屏谗言,斥异教,留怀经史,讲求治道。沙河修桥,江西造瓷器,南海子缮垣墙,俱非急务,宜悉停止。”帝嘉纳之。帝惑近习言,颇崇祈祷事,发经牌令阁臣作赞,又令拟神将封号。吉等极言邪说当斥。
吉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于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刘棉花”,以其耐弹也。
(选自《明 史·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李孜省:明代奸臣。学方士术,厚结中官,取悦明宪宗。累官至礼部左侍郎。孝宗时,下诏狱死。邓常恩亦方士。 ②海青:海东青,传说为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称作“万鹰之神”。 ③近习:君主宠爱亲信之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阁预机务     预:参与
B.尹直及吉皆小人,当斥    斥:驱逐,排斥
C.窃美名以自盖    盖:掩盖
D.觊一验以希进用    觊:愿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学士,官署名。唐玄宗时,于内廷供奉之翰林院以外别建学士院,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值宿内庭,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应召撰拟文字。
B.户部是古代中央官制中的六部之一,主要负责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事项。
C.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来这些入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也叫阁臣。首席大学士称“元辅”或“首辅”。
D.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古时,认为出现星变就将有凶灾。每当此时,帝王往往让臣子推荐人才、上书言得失;臣子也往往借此上书指斥弊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吉善于言辞。他看到孝宗仁明,于是也假意时时为正论:反对皇帝求雨;劝诫皇帝要修德防微,慎终如始;勿受四方贡献;减省开支等。
B.刘吉善于依附。他贪恋权位,又会自我装饰,锐于营私,经常被谏官攻击,但他不为所动,在内阁任职十八年,人们讥讽他为“刘棉花”。
C.刘吉有段时间尸位素餐。成化年间,由于皇帝失德,刘吉等内阁成员以及六部尚书均无所作为,成为摆设,所以被时人讥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D.刘吉排斥异己。他遭多名官员尤其是御史相继弹劾,于是勾结宦官,大兴冤狱,排斥异己,驱逐对手,使得御史台官署都为之一空。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1)吉深衔之。安、直皆去,吉独留。委寄愈专。
(2)愿陛下节用度,罢宴游,屏谗言,斥异教,留怀经史,讲求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