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溫人也。祖慧远,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部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辨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鞭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辨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辨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迁征北请议参军,兼建尉监。五年,除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迁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起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王谘议参军。九年,除秣陵令, 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及葬,下诏,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中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B.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毎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C.子春聚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中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D.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棋与“琴、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弈棋能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
B.受禅,原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 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县伯,爵位名。春秋时爵位有王、侯、伯、子、男,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元有县子、县男。
D.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号称皇帝,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中聪慧孝顺,他十四岁时便毪于下棋,聪明过人。太清之难中,他的父母仙逝,他发誓终身食用蔬菜,表现了惊人的孝敬意志。
B.司马申仁义勇敢。当贼兵突然来袭时,他没有因为左右的侍从溃逃而惊慌,身先士卒,以身遮蔽、护卫王僧辩。
C.司马中治理有方。任戎昭将军、江乘令时,他治理很有功绩。太建初年,他在职时清明能干,因此得到荣升。
D.司马申深受信赖他曾经历过三个皇帝,手握实权,有所用为,他去世后,后主十分悲恸,为此下诏表达哀悼之情。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
(2)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06 09:2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征虏将军。太和中,迁兖州刺史。时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以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序至郡,讨擒之。宁康初,镇襄阳。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坚杀伯护以徇,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太元中,苻坚南侵,谢石率众距之。时坚大兵尚在项,苻融以三十万众先至。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于是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淝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后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翟辽又使其子钊寇陈、颍,序还遣秦膺讨钊,走之。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败走,斩其支将勿支首。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永归上党。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遂攻翟钊于石门,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寝其表,遂辄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太元十八年卒,左将军、散骑常侍。

(选自《晋书·朱序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
B.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
C.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
D.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中国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此文体。
B.拜即授予官职、任命,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拜相如为上大夫”、《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等。
C.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后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朝廷高官的名称。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其中对存者称封,对死者称赠,如追赠、赠谥、赠官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序屡立战功。梁州刺史司马勋反叛朝廷,长城人钱弘聚众作乱,朱序受命前往讨伐,都成功平定了叛乱。
B.朱序足智多谋。朱序被俘后,苻坚派朱序劝降谢石,朱序却提示谢石先发制人,并扰乱苻坚军心,促使苻坚军大败。
C.朱序骁勇善战。慕容永进犯洛阳,朱序先在沁水打败其部将王次,后率军追击慕容永,在太行打败他,又追击到上党的白水,与其相持二十天。
D.朱序忠贞不贰。叛贼苻坚很器重朱序,没有追究他逃跑之罪,并任命他为尚书,委以重任,但朱序“身在曹营心在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坚杀伯护以徇,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
(2)寝其表,遂辄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桧字季华,秘书监虬之次弟也。性刚简任气,少文,善骑射,果于断决。年十八,起家奉朝请。弱冠居父丧,毁瘠骨立。服阕,除阳城郡丞、防城都督。大统四年,从太祖战于河桥,先登有功。授都督,镇鄯州。吐谷浑入寇郡境,时桧兵少,人怀忧惧。桧抚而勉之,众心乃安。因率数十人先击之,溃乱,余众乘之,遂大败而走。以功封万年县子,邑三百户。时吐谷浑强盛,数侵疆场。自桧镇鄯州,屡战必破之。数年之后,不敢为寇。十四年,迁河州别驾,转帅都督,居三载,征还京师。时桧兄虬为秘书丞,弟庆为尚书左丞。桧尝谓兄弟曰:“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顷之,太祖谓桧曰:“卿昔在鄯州,忠勇显著。今西境肃清,无劳经略。九曲,国之东鄙,当劳君守之。”遂令桧镇九曲。寻从大将军王雄讨上津、魏兴,平之,即除魏兴、华阳二郡守。安康人黄众宝谋反,连结党与,攻围州城。乃相谓曰:“尝闻柳府君勇悍,其锋不可当。今既在外,方为吾徒腹心之疾也,不如先击之。”遂围桧郡。郡城卑下,士众寡弱,又无守御之备。连战积十余日,士卒仅有存者,于是力屈城陷,身被十数创,遂为贼所获。既而众宝等进围东梁州,乃缚桧置城下,欲令桧诱说城中。桧乃大呼曰:“群贼乌合,粮食已罄,行即退散,各宜勉之!”众宝大怒,乃临桧以兵曰;“速更汝辞!不尔,便就戮矣。”桧守节不变。遂害之,弃尸水中。城中人皆为之流涕。众宝解围之后,桧兄子止戈方收桧尸还长安。赠东梁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柳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B.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C.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D.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阕,终了。古人遇父母去世,必须守丧二十七个月,守丧期满脱去丧服,称为服阙。
B.邑:一般城镇,也可指都城。文中“邑三百户”即指将城镇中的三百间房屋赐给柳桧。
C.丞:指辅佐主要官员的官吏,“丞相”则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D.赠:追赠,赐给死者官爵或称号,追赠对象可以是官员本人,也可以是官员去世的家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桧为人至孝。柳桧十八岁时就被朝廷看重,本应奉命离家做官,但此时父亲过世,他不但依制守丧不赴任,而且哀痛过毁,形销骨立。
B.柳桧能征善战。面对强大的宿敌吐谷浑,柳桧数年之内屡战屡胜,使得敌军再也不敢前来进犯,而后屡获升迁,回京任职。
C.柳桧善于攻心。吐谷浑入侵,军心不稳,柳桧安抚鼓励士兵,平定情绪;梁州城外,柳桧高声暴露敌军弱点,激励将士信心。
D.柳桧忠勇有节。面对反贼,柳桧在士众寡弱与不占地利的弱势下,奋战多日,力屈被擒,在威逼利诱下,宁死不屈,终被杀身弃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率数十人先击之,溃乱,余众乘之,遂大败而走。
(2)众宝大怒,乃临桧以兵曰:“速更汝辞!不尔,便就戮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曹世叔妻传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
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昭因上疏曰:“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略。妾昭得以愚朽,身当圣明,敢不披露肝胆,以效万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述美,神祉降福。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邠,孔子称为三让,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者也。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缘见逮及,故敢昧死竭其余情。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
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马融善之,令妻女习焉。……昭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所著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子妇丁氏为撰集之,又作《大家赞》焉。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B.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C.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D.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礼记·王制》中有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秦汉以后,“侯”是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之间亦尊称“侯”,犹言君。
B.“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合称,他们都是因揖让而有天下。“唐虞”,也指尧和舜的时代,古人心目中的太平盛世。
C.“典坟”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相传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之坟;“五典”是指传说中的上古的五部典籍,现已亡佚。“典坟”指从三坟中出土的上古的五部典籍。
D.“三让”是古代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亦谓之三让;周太伯让位于季历之事,也称三让,后人称为盛德。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昭的丈夫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女的要求。
B.皇帝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令她作赋写颂。
C.班昭死后,她的十六篇文章被她的儿媳编成集子,命名为《大家颂》。
D.从班昭回答皇太后的话中可以看出班昭谦虚诚恳,对皇室忠心耿耿,崇尚谦让、廉洁的高尚品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2)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
(3)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天祥,字吉甫,因兄祐仕河南,自宁晋徙家洛阳。天祥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余亩,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初,天祥未知学,祐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祐,祐疑假手它人,及与语,出入经史,谈辨该博,乃大称异。

至元十一年,除从仕郎。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知本军事。事定,莫不服其威信。居岁余,诏改本军为路,有代天祥为总管者,务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复变,邻郡寿昌府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时方改行省为宣慰司,参政忽都帖木儿、贾居贞,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帅兵讨之,至樊口,兵败死。黄州遂声言攻阳罗堡,鄂州大震。时忽都帖木儿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乘此一胜,则大势已定。然后取黄州、寿昌,如摧枯拉朽耳。”居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儿意犹未决。闻至阳罗堡,居贞力趣之,乃引兵宿于青山,明日,大败其众,皆如天祥所料。初,行省闻变,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应。天祥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府事,授兵二百余人。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

大德三年六月,迁河北河南廉访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辞以老疾不起。延祐三年四月,卒于家,年八十。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陈天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B.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C.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D.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有姑且、暂且的意思,后指暂代官职。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领、署、摄、假等。
B.万户,官职名,金初设置,元代相沿,为世袭文职。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属于中央枢密院;驻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
C.宣慰司,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宣慰司长官称为“宣慰使”。宣慰司这一机构最早见于金朝,元朝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设立。
D.追封,同“追谥”、“追尊”,指为死者追加封号。《汉书·张贺传》记载,汉宣帝时,追封张贺为恩德侯,是为追封之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平定李璮之乱后,陈天祥选择辞官归家,住在偃师南山中,边耕种边读书,跟随他、与他交往的人有很多。
B.在陈天祥平定了兴国军的兵乱后,接替他的人改变了他制定的策略,兴国又发生了民变,附近城镇的叛民也乘势杀死守将来响应。
C.当时黄州叛民扬言要攻打阳罗堡,在忽都帖木儿还在对陈天祥的计策犹豫不决时,贾居贞引兵前去迎战叛民,结果大败叛军,完全符合陈天祥的预料。
D.陈天祥暂管寿昌府政事,朝廷派给他二百多士兵。叛民听说官兵来了,都弃城冒险反抗以求保命。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元史·陈天祥传》)
(2)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君子之多:赞赏
B.以恩泽市:收买
C.数千百言凡:凡是
D.会有恶居易者素:向来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小题4】(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