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乌江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乌江流域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①大面积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④大力开发煤炭、铝土矿、磷矿、森林等自然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在我国“西电东送”的总体规划中,乌江流域的水电主要输往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西南地区
【小题3】下列关于促进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对发生石漠化的地方植树造林,育林、育灌、育草
B.石漠化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居民全部移出
C.局部地区适当封山育林,减少水土流失
D.加大替代能源建设力度,如以电代柴、以煤代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0-21 02:0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四川西部的攀枝花是解放后依靠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
【小题1】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
A.铁矿储量大,矿产组合好
B.在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C.临近铁路枢纽,交通便利
D.接近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
【小题2】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 )
A.带动第一、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B.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C.促进人口迁移和民族团结
D.促进社会治安的改善
【小题3】伴随矿产资源的开发,该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应克服的主要问题是( )
A.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
B.能源资源短缺问题
C.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
D.水资源不足问题
同类题2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阴影部分)位置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
A.世界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原煤价格大幅下降
B.世界运输方式迅速改变,海运代替铁路运输
C.石油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新兴能源产业迅速崛起
【小题2】鲁尔区产业布局调整措施之一是将炼铁厂集中到西部,甚至建到荷兰海边,这样可以()
A.减轻大气污染
B.降低运输成本
C.节约土地成本
D.充分利用海水
【小题3】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该区域所采取的措施是()
A.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合理利用水资源
D.关闭所有煤炭和钢铁企业
同类题3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
【小题3】【小题4】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
同类题4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国著名工业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小题2】鲁尔区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该工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便利
B.煤炭资源丰富
C.铁矿资源丰富
D.水资源丰富
同类题5
读下图区域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段时期,该工业带经济
发展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枯竭 ②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③地价上涨 ④劳动力价格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小题2】依托区内丰富的煤铁资源,该区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且形成了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恶化、传统产业衰落、工人失业严重。这两阶段分别处于区域发展的:①初期阶段 ②成长阶段 ③转型阶段 ④再生阶段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