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道恭,字怀俭,道恭少宽厚有大量。义兵起,萧颖胄以道恭旧将,素著威略,专相委任,迁冠军将军。巴西太守鲁休烈等自巴、蜀连兵寇上明,以道恭持节、督西讨诸军事。次土台,与贼合战,道恭潜以奇兵出其后,一战大破之,休烈等降于军门。天监三年魏围司州时城中众不满五千人食裁支半岁魏军攻之昼夜不息道恭随方抗御皆应手摧却魏乃作大车载土四面俱前,欲以填緌,道恭辄于緌内列艨冲斗舰以待之,魏人不得进。又潜作伏道以决緌水,道恭载土屯塞之。相持百余日,前后斩获不可胜计。魏大造梯冲,攻围日急,道恭于城内作土山,厚二十余丈;多作大槊,长二丈五尺,施长刃,使壮士刺魏人登城者。魏军甚惮之,将退。会道恭疾笃,乃呼兄子僧勰、从弟录恩及诸将帅谓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破灭寇贼,今所苦转笃,势不支久,汝等当以死固节,无令吾有遗恨。”又令取所持节谓僧勰曰:“禀命出疆,凭此而已;即不得奉以还朝,方欲携之同逝,可与棺柩相随。”众皆流涕。其年五月卒。魏知道恭死,攻之转急。先是,朝廷遣郢州刺史曹景宗率众赴援,景宗到凿岘,顿兵不前。至八月,城内粮尽,乃陷。诏曰:道恭器干详审,才志通烈。王业肇构,致力陕西。受任边垂,效彰所莅。寇贼凭陵,竭诚守御,奇谋间出,捷书日至。不幸抱疾,奄至殒丧,遗略所固,得移气朔。自非徇国忘已,忠果并至,何能身没守存,穷而后屈。言念伤悼,特兼常怀,追荣加等。抑有恒数。可赠镇西将军,并寻购丧榇,随宜资给。”八年,魏许还道恭丧,其家以女乐易之,葬襄阳。
(节选自《梁书·蔡道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监三年/魏围司州/时城中众不满五千/人食裁支/半岁魏军攻之/昼夜不息/道恭随方抗御/皆应手摧却/
B.天监三年/魏围司州时/城中众不满五千/人食裁支半岁魏军攻之/昼夜不息/道恭随方抗御/皆应手摧却/
C.天监三年/魏围司州时/城中众不满五千人/食裁支/半岁魏军攻之/昼夜不息/道恭随方抗御/皆应手摧却/
D.天监三年/魏围司州/时城中众不满五千人/食裁支半岁/魏军攻之/昼夜不息/道恭随方抗御/皆应手摧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西,意为“巴郡以西”,巴郡,是东汉末年至隋朝期间,在今天四川和重庆地区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
B.斗舰,古代一种装备较好的战船,自三国时期-直使用到唐代。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船下开擎棹孔。
C.从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且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D.女乐,奴隶社会中是乐舞奴隶,是继巫而起的真正专业歌舞艺人。在南北朝时,没有奴隶了,所以“女乐”就是歌舞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道恭功勋卓著,殁于王事。他平义军,守边疆,督察西部各项军事活动,对国家对君主尽职尽责,最后病死于军中。
B.蔡道恭奇谋间出,捷报频传。在司州成守时,以劣势兵力抵御强敌百日围攻,不仅守住了城,还出击斩获了众多敌兵。
C.蔡道恭宽厚大量,威武善谋。在义军起义时,萧颖胄因为他威武的名气特授予他冠军将军,他不负众望,消灭了义军。
D.蔡道恭忠诚勇敢,舍身殉国。在曹景宗畏缩不前消极支援的情况下,蔡道恭仍坚守城池,临终前令人拿来节仗表忠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恭于城内作土山,厚二十余丈;多作大槊,长二丈五尺,施长刃,使壮士刺魏人登城者。
(2)吾受国厚恩,不能破灭寇贼,今所苦转笃,势不支久,汝等当以死固节,无令吾有遗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3 10:1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建论[1]

(清)戴钧衡

小人之于君子也,必多方交之。一与之交,则其势不能中绝。交之既深,则有事或且为小人用。此其道在严之于先,不可稍有苟且之心,而又能持之艰难困苦之中,小人之计,乃不得间而入。汉平原君朱建,史称其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欲知建,建不肯见。其气节亦可谓卓卓者矣。乃居母丧,贫不能备服具,辟阳侯奉百金裞[2],受之不辞。夫受人之德,必有以报;受不义之思,其报之也,亦必将出于不义。以不义为小人谋,则不至于自杀其身不已。朱建受金,故遇辟阳侯之难,不得不求为之脱。既为辟阳之客,闻文帝追案,不得不自刎。

呜呼!以百金之故,丧失名节,遂杀其身,士君子取与之间,宜何如哉?不惟是也。孔子曰:“丧事,称家之有无。有,毋过礼;无,则敛手足形,悬棺而窆。”建果贫也,服具不备可也。受金治丧,贤者不为也。然则建即终不不为辟阳之客,而受不义之金以营丧,是污其亲以不义也。不惟不廉,亦不孝实甚。

且辟阳侯不奉于建也,谁使之哉?建之友陆生也。君子之于友也,曲成其美,不陷以恶。辟阳奉裞陆生当为辞而却之;不然,于其受也,责而归之。而乃教辟阳故陷建于不义,何哉?吾意建平日所称廉不苟者,皆饰行欺世。贾欲有以尝之,故藉辟阳以验其真伪,否则知其伪而故以败之。不然,则欲藉以成其名,而不意建之果受之也。夫人惟无名于世,世亦无所短长。苟孑孑[3]自好,著声称于时,则人所以尝试之者百端,稍有不诚,未有不败者也。

建之初不见辟阳也,知其为小人,不可近也。既百金,亦知其不可受,而特困于贫

窘不得已,且以为受之有名,未必遽伤义也。不知天下之貌为君子,著行立节,而卒至一败涂地不可赎者,皆此“不得已”之情,与未必遽伤于义之念误之。夫苟以义衡之,亦乌在其不得已也。
注释:1朱建:西汉人,原本是刚直正廉洁之士.后因其母丧无钱,接受辟阳侯审食其馈赠,审本是奸党,文帝时被杀,朱建曾为审说情,受牵连自杀。2裞(shui):赠给死者的衣被。3孑孑:才能、人品等特立、出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不得而入:空隙
B.贫不能备服具:办丧事的用具
C.于其受也,而归之责:负责
D.贾欲有以之:尝试--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朱建“有苟且之心”和“丧失名节”的一组是( )
A.辟阳侯欲知建,建不肯见 不惟不廉,亦不孝实甚
B.以不义为小人谋,则不至于自杀其身不已 而乃教辟阳故陷建于不义
C.且以为受之有名,未必遽伤义也  辟阳侯奉百金裞,受之不辞
D.建果贫也,服具不备可也 夫苟以义衡之,亦乌在其不得已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建原本瞧不起辟阳侯这样的小人,当初辟阳侯笼络他时,朱建不肯与之相见。
B.朱建对待小人辟阳侯能“严之于先”,又能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但他常怀苟且之心,最后落得丧失名节,自刎而死。
C.治丧的原则,富有的也不可过礼,贫困的就可以薄葬。但朱建收了不义之财葬其亲,本身就有错。
D.朱建平素所谓“廉直不苟”,只是一种“饰行欺世”,像这种人没有不落败的,这也是向社会上一些伪君子发出的警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建安十八年,严率众降先主,先主拜严裨将军。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又越隽夷率(指越隽的少数民族首领)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亮亦与达书曰:“部分(指部署处理政务)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其见贵重如此。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严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严违错章灼。严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于是亮表严曰:“自先帝崩后,严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严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臣知严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严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严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严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乃废严为民,徙梓潼郡。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知严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严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严之厚也/
B.臣知严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严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时之务/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严之厚也/
C.臣知严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严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严之厚也/
D.臣知严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严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任臣待严之厚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民族或中原以外各民族的称呼,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句,“四夷”指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
B.尚书令是古代官职名称,始于秦,最初为掌管文书奏章,在后来的不同朝代,其职权地位并不相同,明朝废除这一官职。
C.将军是古代官名,战国时为武官名,汉代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等,《张衡传》中有“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句。
D.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而且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死”亦有不同的讳称,天子、皇后之死称崩、甍、驾崩等,士人死称不禄,一般人死称涅槃、圆寂、仙逝,仙游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严归降先主,讨贼有功。他归降刘备后,被任命为副将军,盗贼马秦、高胜聚人马闹事,李严率本郡士兵五千人讨伐贼人,斩杀了贼首。
B.李严辅佐后主,受到重用。他与诸葛亮一起接受先主遗诏辅佐刘禅,做了中都护,负责内外军事指挥,后又做前将军,深受信任和重用。
C.李严履职不力,玩弄心计。他负责督办运输事务时,军粮中断,他假传圣旨,让诸葛亮退兵,亮退兵,他又说军粮充足,为何退兵,欲摆脱责任,嫁祸于人。
D.李严因亮上表,被废为平民。诸葛亮拿出确凿证据揭发了李严的错误后,又上表后主,历数李严种种问题,陈述自己的一些做法,后主接受亮的建议,废李严为平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
(2)然谓严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严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蔡子英,永宁人,元至正中进士。察罕开府河南,辟参军事,累荐至行省参政。元亡,从扩廓走定西。明兵克定西,扩廓军败,子英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太祖闻其名,使人绘形求得之,传诣京师。至江滨,亡去,变姓名,赁舂。久之,复被获。械过洛阳,见汤和,长揖不拜。抑之跪,不肯。和怒,爇火焚其,不动。其妻适在洛,请与相见,子英避不肯见。至京,太祖命脱械以礼遇之,授以官,不受。

退而上书曰:“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臣鼎鱼漏网,假息南山。曩者见获,复得脱亡。七年之久,重烦有司追迹。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臣感恩无极,非不欲自竭犬马,但名义所存,不敢辄渝初志。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及国家破亡,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今陛下创业垂统,正当挈持大经大法,垂示子孙臣民。奈何欲以无礼义、寡廉耻之俘囚,厕诸维新之朝、贤士大夫之列哉!臣日夜思维,咎往昔之不死,至于今日,分宜自裁。陛下待臣以恩礼,臣固不敢卖死立名,亦不敢偷生苟禄。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或王蠋闭户以自缢,李芾阖门以自屠,彼非恶荣利而乐死亡,顾义之所在,虽汤镬有不得避也。渺焉之躯,上愧古人,死有余恨,惟陛下裁察。”

帝览其书,益重之,馆之仪曹。忽一夜大哭不止。人问其故,曰:“无他,思旧君耳。”帝知不可夺,洪武九年十二月命有司送出塞,令从故主于和林。

(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B.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C.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D.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B.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C.古代中原人通常称胡须为“须”,“胡”是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天下一统,汉胡一家,遂称“胡须”。
D.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子英仕途多舛。在元朝时,曾担任过各种职务,终官至行省参政,后跟从扩廓到定西,明军攻克定西,蔡子英只好独自逃入南山。
B.蔡子英机智灵敏。明太祖派人找到了他,传令用驿车将他送到京师,但到长江边时,他逃走了,后变换姓名,受雇替人舂米。很久以后,又被抓获。
C.蔡子英知晓廉耻。经押解路过洛阳时,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因为被俘而失去了气节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
D.蔡子英不卑不亢。到京师后,皇上授予他官职,他誓不相从,还上书给皇上,太祖看了他的信后更加看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
(2)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小题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B.“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崇宪,字履常,淳熙八年以取应对策第一.劳宪初仕为保义郎、监饶州赡军酒库,换从事郎、抚州军事推官。父汝愚既贬死,海内愤郁,崇宪国门自处,居数年,复汝愚故官职,多劝以仕、改举议郎、知南昌县事,奉行荒政,所活甚众。升籍田令,制曰:尔先人有功王室,中更谗毁思其功而求其子,国之典也。“崇宪拜命感泣,陈疏力辞,以为先臣之冤未悉昭白,而其孤先被宠光,非公朝所以劝忠孝、厉廉耻之意。”饿改监行在都进奏院。请外,知江州.郡民岁苦和籴,崇宪疏于朝,永蠲之。且转弃旁郡谷别廪储之,以备岁俭。瑞品民负茶引钱,新旧累积,为缗十七万有奇,皆困不能偿,死则以责其子孙,犹弗贷。会新券行,视旧价几倍秘,崇宪叹曰:”负茶之民愈困矣.“亟请以新券一偿日券二,诏从之。盖受赐者千余家,刻石以纪其事。修陂塘以广溉灌,凡数千所。初,汝愚捐私钱百余万创养济院,俾四方宾旅之疾病者得药与食,岁久浸移为它用。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以兵部郎中召,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边民相什伍,寇至则鸣鼓召众,先后掩击,俘获者赏,不至者有惩。先是,部内都邑有警,辄移统府兵戍之,在宜州者百人,古县半之。崇宪谓根本单虚,非所以室奸萌,乃于其地各置兵如戍兵之数,而敛戍者以归。邕为边要害地,自狄青平侬智高,所以设韩捍)取防者甚至,岁久浸弛。崇宪条上其议,朝廷颇采其言,然未及尽用也。

(节选自《宋史·赵崇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B.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C.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D.崇宪至/寻修复/立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是古时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通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B.荒政是灾荒时采取的增加粮食生产、调节粮食供求、减轻灾民负担的政策。
C.和籴是封建时代政府按人按户强制收购民间粮食的官买制度,是百姓的负担。
D.什伍是古代户籍编制、参照军队基层建制,五人为伍,十口为什,相连相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崇宪父冤未白,力辞升迁。他的父亲遭贬而死,后朝廷恢复其原任官职,并提拔任用赵崇宪,他认为这样有违朝廷劝励本意,上书推辞。
B.赵崇宪革除苛政,深得民心。担任江州知州期间,为解百姓钱粮之困,他上疏朝廷废除和籴之政,建设仓库储存粮食以防欠收,百姓立碑纪念。
C.赵崇宪秉承父志,扶危济困。他修整恢复父亲捐钱创办的养济院,制定奖惩措施,收养救济那些流落街头、身患重疾或贫穷潦倒的人。
D.赵崇宪镇抚边事,保境安民。担任广西经略期间,他积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军民力量,加强内外防范,保障了当地百姓的安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有功王室,中更谗毁,思其功而录其子,国之典也。
②先臣之冤未悉昭白,而其孤先被宠光,非公朝所以劝忠孝、厉廉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