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和西藏两省区交界处,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腹地为无人区。这里湖泊、沼泽密布,被称为“千湖之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与此相适应的植被类型,为藏羚羊等青藏高原特有哺乳动物提供了完成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快乐天堂”。在每年初夏,成千上万的母藏羚羊从位于西面的羌塘,北面的阿尔金山和东面的三江源越冬地迁徙几百公里来到可可西里的湖泊盆地产犊。
2017年7月7日,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玉树州曲麻莱县多秀村是可可西里一个只有320户的藏族村落,由于地处可可西里生态缓冲区,向外搬迁还是不迁,成为专家关心的问题。

(1)分析可可西里地区被称为“千湖之地”的原因。
(2)为何可可西里湖泊盆地成为藏羚羊主要产犊地?
(3)简述可可西里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
(4)你认为地处生态缓冲区的多秀村是否需要外迁?请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10-27 01: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冰川、湖泊萎缩,水源枯竭,雪线下降
B.气候变干,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C.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D.野生动物锐减,虫、鼠害肆虐
【小题2】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
A.必须立即停止开发,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C.增加草场载畜量,大力发展畜牧业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植被恢复以植树造林为主
【小题3】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下图,有关黄河各河段“病症”的主要成因及“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修筑梯田    ②“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④“脚肿”——泥沙淤积——疏浚河道、加固堤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