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2019年7月,“良渚古城”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群距今已有5300~4300年,城内居住人口约2万,内城面积相当于四个北京故宫。古城处于丘陵、河湖交错的浅水沼泽地带,海拔约2米,古城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良渚古城遗址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该水利系统由高坝、低坝、山前长堤和古城附近天然河道构成,见图丙)和与遗址有关联的自然环境组成,古城中发掘出大量来自附近山地的石料、木材等建筑遗存。古城遗址建造的先后顺序是:水利系统→宫殿区→城墙→内城→外城。图甲为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图,图乙为古城墙剖面图,图丙为“良渚古城”古地图。

(1)结合图文材料,简析良渚人先修建水利工程、后建城的原因。
(2)古城的大规模建造必须解决运输难题,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代水利工程对古城的建造起了重要作用,说明这种推测的合理性。
(3)古城墙设计、修筑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图乙中的古城墙最窄处20多米,最宽处150多米,采用铺石垫底技术夯筑而成。分析良渚人用石块垫底建筑高而宽的城墙的原因。
(4)地质学家根据石块棱角分明的形态、石块的物质组成以及石块上留存的痕迹等,结合实地考察,推定良渚人建城墙用的石块不是从山地中人工开采的,而是来自附近山地滚落到山麓或沟谷中的天然石块。请指出地质学家得出此结论的依据。

请向昆明游客推荐芜仙湖适宜的旅游方式,并分析景区内酒店近年入住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
(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

分析游客选择乘高铁游海南的主要原因,并为海南高铁沿线旅游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8月9日入境江西省,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20米/秒。受其影响,江西多地出现暴雨;明月山、三清山等景区暂时关闭,庐山约万名游客被疏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本次事件说明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旅游安全 | B.旅游形象 | C.旅游景观 | D.旅游季节 |
A.旅游安全就是保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
B.旅游安全主要靠旅游管理部门实现 |
C.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旅游者无安全意识的行为 |
D.旅游过程中偶发的疾病不属于旅游安全问题 |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浙江东阳卢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俗话说“北有故宫,南有卢宅”,有“中国民间故宫”的美誉。但洪水和不得当的保护方法使得卢宅面临许多危险。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卢宅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主要是:
A.无度的观光旅游及不合理的保护方法致使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 |
B.文化研究意义胜于故宫 |
C.保护东阳木雕工艺,追寻古老民风 |
D.提高东阳卢宅的知名度,借以增加旅游收入 |
A.重新维修,加以革新突破 | B.注意排水、防火、防风化 |
C.原地增设旅游设施,分散客流 | D.谢绝游客,封闭维护 |
湘西凤凰古城,喧闹得令人吃惊。古民居不少摇身变成了闹哄哄的酒吧,“多了商家,少了人家”,令人遗憾。形形色色的游客在吊脚楼歇斯底里大呼大唱,商品漫天要价,江水污染严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材料中的旅游环境问题是 ( )
A.破坏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 B.建筑物乱刻乱画 |
C.破坏植被 | D.超过旅游环境容量 |
A.恢复当地民居原有用途,回迁部分居民 | B.推倒重建原有民居 |
C.植树造林 | D.限制游客数量 |
丹洲古镇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是融江中心的一座独立小岛,至今无桥梁与陆路连接,仍然保持水陆交通。当地气候湿润,适合种植沙田柚;民俗文化以侗族最为突出;目前还保留着许多自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建筑,部分缺乏修缮;基础设施也保留较原始形态。随着旅游业发展,当地大规模种植沙田柚,把传统民居改造成现代客栈,大多传统活动地点成为游客的打卡热点。但旅游业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与其他古镇相比,指出丹洲古镇的独特优势;并分析古镇旅游可能会给丹洲古镇带来的问题。
高过河位于贵州镇远县城西北34公里处的羊场镇。由原始森林、峡谷、险滩、飞瀑构成。方圆34平方公里的景区内,植被丰富,古木参天,奇花异草,种类繁多。这里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4.5度,有“体闲避暑胜地,度假漂流天堂”之称。
(1)分析大多数游客选择夏季的午后到此处漂流的自然原因。(2)列举漂流需要携带的物品并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