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下,文化作为一种塑造和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软力量”,开始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密切关联,形成合力。德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指出,这是要通过“破坏”去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文化创意产业即是这种新合力、新生产函数、新组合的一种核心体现。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有机构成,如今又迎来了新的起点。

作为一种构建和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手段,文化创意产业自诞生伊始,就是构建全新国家形象、刺激国家经济升级的重要力量。1994年,澳大利亚发布了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强调发展实践,以便建立创意国家,更好地表现澳洲文化与澳洲特色,进而实现澳洲认同,扭转持续下滑的经济和国家形象。1997年,英国明确提出“创意产业”,以此作为国家新政执行的政策导向,以塑造全新的国家形象。2018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第二,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国家形象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海外发展的无形力量。专业人士以SWOT态势分析法,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对内部条件因素和外部机会因素的量化对比分析,传播中国文化形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采用W-T战略,即“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

在中国国际文化形象国际传播战略中,实施文化创意产业W-T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培养高端产业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立多层次“文化+”“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科研院所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注重对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文化新业态高端人才。加强国际高端产业人才引进,实施配套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具有优秀国际创意产业人才来华工作。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挖掘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创意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塑造和传播良好的中国形象。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挖掘IP价值,以优质的版权资源吸引消费者。抓牢“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尊重版权,既要维护知识产权,也要懂得获得“授权”。

(摘编自陈小龙《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文化形象的国际传播》)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开始与科技、经济等关系日益密切并形成合力的背景下,迎来了新时代的新起点。
B.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构建国家文化形象的有效手段,英国提出“创意产业”的政策导向,目的就是塑造全新的国家形象。
C.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十九大后迎来了新的起点,于是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有机构成部分。
D.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有可能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创意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当下的文化创意产业,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各国发展情况,然后指明发展的方向。
B.文章首段从“文化”切入,引用专家观点和十九大报告,提出论题,现实针对性强。
C.文章运用了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论证方法丰富,分析透彻有力。
D.末段依次从人才培养、文化资源和知识产权三个方面具体指出我国应如何实施W-T战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拍摄中国国家宣传片、设计2020年冬奥会吉祥物、改编《天鹅湖》和打造民俗文化村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
B.如果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采用“W-T”战略,就可以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C.在培养文化新业态高端人才方面义不容辞,要建立多层次“文化+”“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D.“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带来战略机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6 09:00: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文与杂文

余光中

台湾的散文不但名家辈出,一般的水准也不算低,可是某些习见的散文选集,尤其是近来的年度散文选,并不能充分表现这种文体的多元生命。习见的散文选集所收的,几乎尽是抒情写景之类的美文小品,一来读者众多,可保销路;二来体例单纯,便于编辑。其中当然也有不少足以传世的佳作,可是搜罗的范围既限于“纯散文”,就不免错过了广义散文的隽品。长此以往,只怕我们的散文会走上美文的窄路,而一般读者对散文的看法也有失通达。

所谓美文,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观赏的作品。反之,带有实用目的之写作,例如新闻、公文、论述之类,或可笼统称为杂文。美文重感性,长于抒情,由作家来写。杂文重知性,长于达意,凡知识分子都可以执笔。不过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因为杂文写好了,可以当美文来欣赏,而美文也往往为实用目的而作。

且以《古文观止》为例。全书十二卷,前五卷几乎清一色是历史著作,选自《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第六卷的汉文性质颇杂,多为诏、策、章、表之类的应用文宇。从第七卷起才有类似今日所谓散文小品的美文如《归去来辞》与《北山移文》,但是仍有《谏太宗十思疏》与《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类的公文。后面的五卷,从唐文到明文,也都是美文和杂文并列。再以《昭明文选》为例。这部更古老的文学选集,前半部是诗赋,可谓美文,后半部却是公文、书信、论述、碑诔之类,全属杂文。由此可见我国的散文传统非但不排斥杂文,还颇表重视。

诸葛亮写《出师表》,原本无意于抒情或唯美,却因为情真意切,竟把奏议的公文写成了千古的至文。单从《古文观止》所选作品来看,也见得出唐宋散文的八位大师都兼擅杂文,所以也才言之有物。杜牧虽以《阿房宫赋》闻名,其实他的《樊川文集》里,最多的还是论政论兵之文和铭序书表之作。而《阿房宫赋》虽然声调悦耳,形象醒目,不折不扣是一篇抒情的美文,其末段从“灭六国者”起,却由感性转入知性,逻辑的气势利如破竹,竟有论史论政之概。

条理分明、文字整洁、声调铿锵、形象生动,一篇杂文如果做到了这四点,尽管通篇不涉柔情美景,仍可当作美文来击节叹赏。逻辑的饱满张力,只要加上一点感情和想象,同样能满足我们的美感。《过秦论》给我的兴奋,远非二三流的美文所及。《读孟尝君传》寥寥九十个字,比香港报纸上最短的专栏杂文还要短,但是文气流转,逻辑圆满,用五个“士”和三个“鸡鸣狗盗”造成对比的张力:这种知性之美,绝不比感性之美逊色。庄子和孟子无意做散文家,在散文史上却举足轻重。

散文的佳作不限于美文,不妨也向哲学、史学,甚至科学著作里去探寻。例如布朗所编的《现代散文选》里,便有《眼球奇观》这样的科学妙品。把散文限制在美文里,是散文的窄化而非纯化。散文的读者、作者、编者不妨看开些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先指出常见的散文选集不能体现出散文的多元生命的弊端,然后分析常见的散文选集大多收录美文的原因,最后指出这种选文方式可能造成的长远危害。
B.作者认为,美文是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观赏的作品,杂文是带有实用目的的作品,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文体样式。
C.针对美文小品独占市场的现象,作者认为不利于散文的发展,力图在文中梳理散文、美文与杂文三者之间的关系。
D.从笔墨着重点而言,对于杂文和美文,作者并没有等同对待,而是着重表述了杂文如何成为美文,突出两者的联系,从而达到提倡写作和阅读杂文的目的。
【小题2】文章第四段提及的古代作品有何作用?
【小题3】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穿过云朵直至阳光处

——在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贾平凹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①几年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翻译就是世界文学。这话让我吃惊,可冷静一想,事情确实是这样的,没有翻译,从何谈世界文学呢?正是一批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出去,尤其是被翻译出去的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使世界才了解了和正在了解着中国文学。翻译的功德巨大啊!现在,中国的政府、中国的文学组织机构,中国作家对翻译的热情很高,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解读中国故事”,其希望和目的要让中国作家的作品更多地翻译出去,翻译得更好更准确更丰满,有幸参加这个大会,对于如何解读中国故事的话题上,我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②解读中国故事,就是让人知道这是中国的故事,并从故事中能读到当今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能读出中国的气派、味道和意义。而当下的中国,作家是极其多,作品也是极其多,据有关资料报道,仅长篇小说,每年就印刷出版三千余部,在这些庞大的作家群和作品堆里,怎么去识别哪些是有价值的作品,哪些是意义不大的作品,哪些作品值得被翻译出去,哪些作品是需要下工夫做的重点翻译?别说翻译家,就是中国的文学专业人员也难以做到那么好。虽然对于一部作品的优劣高低鉴别那是自有一种标准和感觉的,好的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它会口口相传,产生出影响,但是当不可能把所有作品都读过,或无法从整体上来把握时,具体到某一部作品,常常是各人有各人的解读。
③我的意思是能多读些作品尽量去多读些作品,从而能从中国文学的整体上去把握和掌控,当把豆子平放在一个大盘里,好的豆子和不好的豆子就自然都发现了。要了解孔子,不仅是读孔子,还有必要读老子,读荀子,读韩非子等等,这样更能了解孔子。在这种能整体把握当下中国文学的基础上,就可以求辩解:中国之所以是中国,它的文学与西方文学有什么不同?与东方别的国家的文学有什么不同?它传达了当今中国什么样的生活?传达了当今中国什么样的精神和气质?这些生活这些精神这些气质,在世界文学的格局里呈现了什么样的意义?
④这样,就可能遴选出一大批作品来,这些作品因作家的经历和个性不同,思想和审美不同,他们的故事和叙述方式就必然在形态上,色彩上,声响上,味道上各异。如何进一步解读,途径之一就是了解中国的文化。
⑤说到了解中国的文化。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包括艺术作品中,是有着相当多的中国文化的表现,但那都是明清以后的东西,而明清是中国社会的衰败期,不是中国社会的鼎盛和强劲期,那些拳、灯笼、舞狮、吃饺子、演皮影等等,那只是一些中国文化的元素,是浅薄的零碎的表面的东西。元素不是元典,中国文化一定要寻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上,根本上。比如中国文化中关于太阳历和阴阳五行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对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生命的看法,这些看法如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它的哲学观念的。比如中国的宗教有儒、释、道三种,道是讲天人合一,释是讲心的转化,儒是讲自身的修养和处世的中庸,这三教如何在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构成和运行的。比如,除了儒释道外,中国民间又同时认为万物有灵,对王的敬畏,对自然界的阴阳的分辨。中国文化中这些元典的东西,核心根本的东西,才是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和性格,它重整体,重混沌,重象形,重道德,重关系,重秩序。能深入了解了这些,中国的社会也才能看得懂,社会上发生的许多事情也才能搞明白。有了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性格、宗教和哲学,进而又影响和左右着中国人的审美,形成了它的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⑥我在早年,曾说过,我们的写作,要在作品的境界上向西方的文学学习,目光要盯住全人类的主流东西,而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又一定要中华民族的东西。我举了个例子,当我们没有乘坐过飞机,我们认为天是阴晴的,月是圆缺的,云是聚散的,当我们乘坐了飞机,才发现云层之上都是阳光,穿过哪一朵云,无论这朵云是导致着下雨或是冰雹雷电,穿过去都是阳光。如果把阳光比喻人类共通的东西,我们的作品一定要穿过这些云朵直至阳光处。而同时,我们是生存在某一朵云下,即便这些云朵在下雨下冰雹,我们也不必从这朵云下跑去另一朵云下,就在这一朵云下穷力穿过去阳光处,这朵云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在穿过时就是我们的表现形式。
⑦为了穿过我们的云层,我也曾经把我们的戏剧与西方的话剧作过比较,把我们的水墨画与西方的油画作过比较,把我们的中医与西医作过比较。戏剧更多的是写意,话剧更多的是写实,水墨画更多的是线条,油画更多的是色块,中医更多的是综合,西医更多的是分析。我讲这些,大致的意思是,在解读中国故事时,不仅要看到这个故事是否传奇,是否热闹,是否精彩,更要看到这个故事是怎么讲的,它的思维、方法、语言是中国式的。

(节选自2014年10期《美文》,有改动)

【小题1】第①段加点的“解读”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关于中国文化“元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元典指的是中国文化中精髓、核心、根本的东西。
B.拳、灯笼、舞狮、吃饺子、演皮影是中国文化元典的表现形式。
C.中国文化元典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性格、哲学观念和社会运行。
D.中国人的思维性格、宗教和哲学影响和左右了中国人的审美。
【小题3】分析第⑥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下列推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贾平凹的发言对象是翻译中国作品的汉学家、翻译家。
B.中国文化的元典最终会影响和左右中国作家的写作。
C.东西方差异导致中国作家只能穿过中国“这朵云”。
D.翻译家应选择既具故事性又具中国特色的作品翻译。
【小题5】本文思路十分清晰,请结合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雅和俗是相对而言的,昨天被当作是俗的东西,今天可能就是雅的了。六朝的清瘦俊爽之美,是极雅致、充满文人气息的审美,一入唐就逐步改变了。盛唐的宫廷审美,崇尚丰满肥腴,色彩浓艳厚重,与六朝相比,其俗是显而易见的。但久而久之,唐代的丰满肥腴、秾装丽色被认为雅——雍容华贵气质的典雅。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盛唐宫廷贵妇那种寓婀娜于肥腴的体态,确有妙不可言的雅状;唐马丰满壮实的造型,唐三彩或红白赭,或蓝白赭,或红蓝白的色泽,毫无媚俗相。苏东坡对吴道子的推崇,可当绘画的极致,但独不能容忍丝毫俗态,他把吴道子和王维作比较,在两人的画面前,他都爱不忍去,都有很高、很贴切的赞语,但最后还是认为王维要高出一筹,原因是王维的画中有诗,画如其诗一样“清且敦”。苏东坡已经点明了雅和俗的分野在于

②绘画上的提倡文化修养,树立雅的标准,在晚唐就有滥觞之兆,五代出现了明确的提法,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把画分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认逸格为第一位,并声言:“画之逸格,最难其俦。”黄休复在一直被认为其绘画最高标准的“神”上,另立更高于“神”的“逸”,无疑是评论界对雅的入画的认可和推崇。其实,“逸”和“神”一样,是技巧和精神的混合,不同的是“神”包含了画家的匠心以及画家本人情感思绪的流露,但更多的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表现;而“逸”则完全敞开了画家本人的精神世界,是技巧和画家(不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混合。

③因此,绘画上的雅和俗的区别,是画家情调的雅和俗,也就是表现在绘画情调中的雅和俗。北宋宫廷画院,注意到画家文化修养的问题,画院试画多是带有诗意性的命题,著名的如“踏花归来马蹄香”,画蝴蝶追逐马蹄者夺魁;又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画艄工横笛卧舟尾者出奇制胜;再如“深山藏古寺”,画荒山乱岭间飘然一幡以示藏寺之意者获褒。其实,这些命题画,只要在考题中略作婉转,即可不俗。然而,如此的不俗,与雅还有距离

④绘画的雅逸,在于画法,而不是题材,不是曲意求题材之工。元代的雅逸,是两宋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元代趋雅,完善雅化绘画的关键,是纳入书法笔法的画法上的根本性改革。据说,赵孟頫向钱选请教,钱曰:“能作隶家。①”这就牵涉到笔墨的精神状态,也即画家精神状态的表现问题。为什么明代称为第一院体画家的戴进,后人赞扬他画得出色的同时,还要添一条读书少的尾巴?这种肯定中的否定,实际上是婉转的否定,他作画的要点是不能雅。唐寅的老师周臣自叹画不如其弟子时,说出了一个致命的原因:自己少唐生胸中数千卷书耳!其中的要点也是不能雅。周臣确有自知之明。

⑤俗和雅之间实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俗本身也有通俗和庸俗之分,但不管怎么说,俗总是属于初级阶段的东西。但如能加上一个“大”字,而成大俗,就不再是初级阶段的东西而成为高级的了,于是也就可能荣登大雅之堂。齐白石本是木匠,其俗自不待言,他经努力,文化素养修炼得炉火纯青,更因其大彻大悟,又加上老天爷帮忙得以登大寿,终于大器晚成,其雅亦不待言矣。他的画有一种不修边幅的雅致,十分动人,这是悟性和勤奋的契合。假如周臣也奋起直追,也读他个千卷书,或许其画会有所改观亦未可知。

⑥ …………

⑦雅是艺术的尖端,所谓的象牙塔尖是也。塔身、塔尖是共存的,因此,雅和俗的艺术,在社会中共存,是社会的共同艺术财富。“雅俗共赏”,不是指雅俗混杂的中间状的艺术,而是指雅和俗两种审美层次同具审美价值,在审美的选择上是同等的,欣赏者可各择其爱,评论也不能执一词而有所偏颇,创作者更应在各自的审美领域内尽情尽兴。

注释:隶家:也作“戾家”,指外行,或业余爱好者。

【小题1】文章第①段以盛唐宫廷贵妇的体态与唐马造型为例,意在说明_________ 
【小题2】根据文意,在第①段末的横线中填入恰当的内容:__________(限填4字)
【小题3】第③段中作者说“如此的不俗,与雅还有距离”,这“距离”指什么?
【小题4】第⑥段空格处的原文有4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历来的雅艺术,都是从俗艺术中发展而来的。
② 俗也有其大众化的优势,它明朗、健康、土情俚风,不矫不饰,为大众所喜见乐闻,是可以发扬和提高的。
③ 只要有趣,但俗无妨,俗趣也是一种绘画趣味。
④ 俗未必是坏,民间艺术,如杨柳青、桃花坞的年画,俗到了底,土到了家,民间风味十足,同样可以达到生动的境界。
A.① ② ③ ④B.② ③ ④ ①C.③ ② ④ ①D.④ ③ ② ①
【小题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逸格”是绘画品格的第一位,是技巧和精神的混合,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表现。
B.绘画的雅和俗表现在绘画情调中的雅和俗,其关键在于画家本人读书的多少。
C.绘画“逐步雅化的过程”,是指从重内容题材发展到重画法和画家精神的过程。
D.齐白石由俗而成雅,原因是他的大彻大悟,加上老天的帮忙,终于大器晚成。
E.象牙塔的塔身塔尖分别比喻雅和俗,塔身塔尖共存,雅和俗也同具审美价值。
F.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既阐明了绘画要追求雅的情调,又指出俗未必是坏。
【小题6】请任选第③段中所列举的一个不俗的例子(北宋宫廷画院著名的试画命题有“踏花归来马蹄香”、“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乱山藏古寺”等),就其夺魁获褒的原因和艺术特点作简要评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社会大众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流行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上与其它文化形态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它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具有娱乐性,在一定的时期内成为某些群体稳定的生活行为方式。

②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都是在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社会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更显著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在大众传播充分发展的情形下,流行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扩散,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流行文化中所利用的关键形式。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流行文化的形成是人类在信息传播互动中产生的某个文化现象作为一个讯息元素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信息的传播互动被许多人迅速认同、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过程。文化行为或实体要被不同群体的人们所接受并形成流行,就要有更多受传者的需求基础。一条传播的讯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不同群体的成员才会进行记忆和实践,最终形成流行文化。

③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首先,在人们平日的生活中,人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将其作为娱乐消遣的对象,人们正因此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人们减少了选择各种文化的机会。大众传媒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安排,干扰了人们对其他文化的选择。其次,大众传媒由于传递单一的文化元素,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致使它不可以深度阐释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它把原先的理念和观点模糊掉。例如我们经常过度使用手机:造成不可摆脱的媒介依赖,难以摆脱;我们所接受的观点和想法一定要从媒介中查找;更倾向于在虚拟的现实中表达自身观点并且逃避真实的社会交往。

④基于此种情况,流行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难以引领新风尚,使得文化本该有的功能出现异化。而文化垄断、强势话语使流行文化开始出现西方价值取向。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生活习俗、思考问题方式、价值判断等方面对别的国家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日本的动画片《蜡笔小新》《机器猫》《火影忍者》等,以及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为中国观众所追捧,靠精彩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轻诙谐幽默占领了流行文化市场,人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动画片时,就已经不自觉地接受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因为流行文化拥有强有力的渗透力、感染力、同化力,先进且具有优势的文化会凭借流行文化对弱势文化进行强有力的侵占和改变,从而使落后地区的流行文化出现异化、扭曲。

⑤大众传媒对人性的重新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可以促进流行文化的合理发展。因此,把提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影响的整体脉络,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共荣,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刘馨政《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传播影响探析》,人民网2018年5月17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行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面向社会大众,可以产生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B.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交往互动的结果,但它们的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有所不同。
C.流行文化的产生、扩散和发展离不开大众传媒,没有大众传媒高度介入的文化往往难以成为流行文化。
D.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将大众传媒当成娱乐消遣对象,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削弱独立思考能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点明了流行文化的本质,第②段则进一步论述了流行文化的形成条件及过程。
B.第③段“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一句,在行文中起领起下文的作用。
C.第④段借好莱坞大片等受中国观众追捧的事实,强调西方大众传媒的先进引领作用。
D.大众传媒促使了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带来消极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客观论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如《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经过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也属于流行文化范畴。
B.某个文化现象常常通过传播互动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且被人迅速认同和模仿,成为人们唯一不变的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便应运而生。
C.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特点导致其对文化的阐释过于浅显,因此我们为印证某观点和想法的而通过手机网络查到的信息不足为据。
D.大众传媒对人性重新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可以促进流行文化合理发展,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追求,使其最终演变成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同类题5

现代文阅读
去年3月15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接到一家名为“菜单”的宠物食品制造公司发来的一封信。信中称,有14只宠物吃了他们公司的产品后突然死亡。该公司负责给许多知名品牌生产宠物食品,事发后立即主动召回了大约100种牌子的相关产品,并要求FDA帮助调查真相。分析了1.4万个案例后,FDA得出结论:大部分宠物得的都是急性肾病。与此同时,FDA派出科学家进驻宠物食品加工厂,提取样本化验,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三聚氰胺身上。FDA分析了210种宠物食品,其中130种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别名“蜜胺”,属化工原料。美国禁止食品工业使用三聚氰胺,无论是拿它当做宠物食品添加剂还是作为化肥,都是违法的。既然如此,三聚氰胺是怎么混进宠物食品中的呢?化验表明,三聚氰胺来自一种食品添加剂——面筋。面筋是面粉脱去淀粉后剩下的蛋白质,不但可以增加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还可以提高其黏度,增强口感。
三聚氰胺当初之所以被禁,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有毒。三聚氰胺的毒性试验表明,过量的三聚氰胺会在大鼠肾内形成结晶,这种结晶可以作为“种子”,让大鼠产生肾结石,继而诱发癌症。那么,既然只有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三聚氰胺才会导致大鼠产生肾结石,那些宠物到底是怎么死的呢?科学家们继续在实验室里寻找那个神秘的宠物杀手。不久,又一个化学物质上了黑名单,这就是三聚氰酸(Cyanuric Acid)。这种物质通常只有在游泳池里才能找到,它可以减缓起消毒作用的氯气被阳光分解的速度。同样,这也是一种被美国法律禁止使用在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都含有大量的氮元素,能在化验中冒充蛋白质,如果在食品和饲料中添加它们,就可以让劣质产品蒙混过关。进一步实验表明,三聚氰酸只有在大剂量情况下才有致癌的可能,宠物食品中含有的少量三聚氰酸顶多造成宠物的胃部不适,不大可能杀死它们。否则,FDA是不可能允许游泳池使用三聚氰酸的。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去年5月,加拿大圭尔夫(Guelph)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或许混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晶体,阻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截至目前,科学家们仍然在对这一假说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也许还有某种尚未被发现的化学物质和三聚氰酸或者三聚氰胺起了某种化学反应,生成了某种有毒物质。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小题1】下列对三聚氰胺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增加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还可以提高其黏度,增强口感。
B.大鼠过量服用三聚氰胺,会在肾内形成结晶,从而导致产生肾结石。
C.在游泳池里可以减缓起消毒作用的氯气被阳光分解的速度。
D.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混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晶体,阻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小题2】(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三聚氰胺是通过一种食品添加剂——面筋混进宠物食品制造公司生产的宠物食品中的。
B.作为食品添加剂,面筋可以增加食品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其黏度,增强口感。
C.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都属于被美国法律禁止使用在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D.三聚氰胺本身无毒,它和某种尚未被发现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才生成了有毒物质。
【小题3】(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人如果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三聚氰胺就可能导致产生肾结石,继而诱发癌症。
B.三聚氰胺导致宠物死亡的作用机理,截至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做出明确解释。
C.三聚氰胺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如果合理利用,作为化肥使用,可以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
D.三聚氰胺能在化验中冒充蛋白质,所以可被黑心商人选作食品或饲料添加剂,以使劣质产品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