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1956年~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1956年相比,1996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A.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B.由中部向四周扩展
C.由南向北扩展
D.由西向东扩展
【小题2】比较两幅图像,可推断三角洲形态变化的原因是
A.修建护海大堤
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浪堆积作用
D.海平面不断下降
【小题3】黄河河口附近的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B.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4-03 01:06: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我国某地自然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流水的堆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地壳垂直运动
【小题2】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 )
A.耕地土层变薄,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B.使地表变得支离破碎
C.使土壤质地变得疏松
D.加剧了暴雨发生的次数
同类题2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B.位于湿润区向干旱区. 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
C.位于平原向山地、农业区向林业区过渡的地带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小题2】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当重治理轻开发
B.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唯一途径
C.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D.综合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
【小题3】下列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农业技术措施的是( )
A.科学施肥、选育良种
B.修建淤地坝、平整坡面
C.推广沼气池的修建和使用
D.在陡坡封坡育林育
同类题3
鱼鳞坑是在山坡上修筑的半月状蓄水小坑,呈鱼鳞状品字形排列。下面是鱼鳞坑景观图和鱼鳞坑纵剖面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建鱼鳞坑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拦截坡面径流
B.提高植被存活率
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D.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小题2】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同类题4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小题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破坏植被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小题3】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
A.沿线地区的再就业问题
B.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C.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
D.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同类题5
读 “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A.河套平原农业以营造薪炭林为主
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D.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小题2】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区有大量泥沙汇入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疏松 ②过度开垦 ③开挖煤矿 ④植被破坏 ⑤夏季多暴雨 ⑥地面破碎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⑤⑥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及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