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36°N附近1950年、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图”。回答下题。
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河流含沙量增大 ③酸雨加重 ④海平面上升 ⑤沿海地区滩涂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7-22 05:17: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小题2】要对丙地区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实地勘测
【小题3】在无林地区20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说明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美化环境
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
D.含蓄水源
同类题2
表示我国各省水土流失面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面积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借助大力推行“三退三还”(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湖)等措施,四川省西昌邛海湿地水域面积扩大,成为我国最大的国家级城市湿地。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有关邛海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地处高纬地区,气温低、蒸发弱
B.主要的生态功能是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C.“三退三还”体现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
D.开发利用是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题2】图示区域
A.西昌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达90°
B.便捷的水路运输有利于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
C.农业地域类型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D.地壳运动较活跃,多地震灾害
同类题4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1:“黄土高原景观图”
材料2: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年和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
统计项目
1978年
2007年
耕地面积(万公顷)
4.0
4.6
森林、草原比重(%)
18
10
气温年较差(℃)
33
36
年降水量(毫米)
440
380
水土流失范围
小
大
粮食平均亩产(千克)
160
150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0. 5
人口(万人)
32
40
(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材料一中地貌特征的最主要外力原因是
。(1分)
(2)材料二中,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
;
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6分)
(3)从材料2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1分)
(4)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材料1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2分)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同类题5
“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 ”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大气污染
【小题2】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主要用作生活燃料,使用效率低
D.主要用作饲料,综合利用率高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