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也称为辟召、辟除,是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作为掾属。
B.六艺,指礼、乐、诗、易、书、数等六种古代的学问和技能。
C.太学,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自汉代的汉武帝。
D.阉竖:对宦官的蔑称。阉,割去男人的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21 09:52: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语句加点文化常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九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一种大芝,朝生墓死的菌类植物。晦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一说“晦”指月末,“朔”指月初。
C.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D.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地名,对应二十八宿之一。
同类题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演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C.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地区)。
D.社日是古代人祭祀谷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同类题3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
B.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
C.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
D.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
同类题4
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1)(2)(3)(4)
B.(1)(3)(2)(4)
C.(1)(3)(4)(2)
D.(3)(4)(2)(1)
同类题5
我国各种民俗文化十分有趣,请为下面的阐述选出正确的选项( )
①称谓可以显示排行,如“伯夷佐尧典礼”中“伯夷”排行
。
②按照我国的天干地支纪年法,2019年是己亥年,以此推出2021是
年。
③“暮色掩行迹,怀石自沉江。大夫吟唱何处,残月冷穹苍。”这句诗词涉及我国的
节。
A.①老大 ②戊戌 ③清明
B.①老二 ②庚子 ③清明
C.①老大 ②辛丑 ③端午
D.①老二 ②壬寅 ③端午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