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1)(2)(3)(4)
B.(1)(3)(2)(4)
C.(1)(3)(4)(2)
D.(3)(4)(2)(1)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30 07:48: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面关于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
A.上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C.清明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以禁烟、冷食祭日为主。
D.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同类题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后借指太子,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历朝历代以来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B.簪笏,冠簪和手板,比喻官员或官职。簪,束发戴冠时用来固定帽子;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如“舍簪笏于百龄”。
C.满秩,称任期届满,也称“秩满”。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如“官人益秩,庶人益禄”,白居易诗云“己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
D.北面,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故“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如《赤壁之战》中“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同类题3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标记日期的,农历每月初一为晦,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朔。
C.“修禊事也”中的“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D.“苏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也用以尊称对方,如“吾不能早用子”中的“子”。
同类题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选,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武科举是由礼部主持的选拔武官的考试。
B.夏,党项人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因在宋朝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C.笏,古代臣子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D.太尉,秦汉时期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虚衔或加官。
同类题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便属于后者。
B.“庐陵萧君圭君玉”,其中萧是姓,君是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
C.至和是年号,年号由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一到十几个不等。
D.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癸丑年的下一年是甲寅年。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