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以下诗句分别反映了我国四种传统节日习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③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④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6-19 01:4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楚辞》由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而成,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侯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古代将一天时间划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来命名,“人定”指的是子时,“黄昏”指的是戌时。
同类题2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从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C.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可用 “崩殂、薨、不禄”替代。
D.“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先呼台阶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同类题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也称为辟召、辟除,是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作为掾属。
B.六艺,指礼、乐、诗、易、书、数等六种古代的学问和技能。
C.太学,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自汉代的汉武帝。
D.阉竖:对宦官的蔑称。阉,割去男人的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
同类题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古代丧礼中按宗法关系的亲疏穿不同的孝服,期服穿一年,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这里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
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鲤对”指接受族中长辈的教诲。
C.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D.《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同类题5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都有“死”的意思,按由尊到卑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永和四年卒
②伤余心之忧忧兮,悲将军之不禄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④于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⑤明年,丞相薨
A.③⑤②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①④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