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女子十五岁称“及笄”,男子满二十岁则称“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16 07:02: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孟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B.“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孩子。
C.“三牲”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也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D.“膜拜”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同类题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B.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书”。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C.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汉朝由地方官向朝延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荐的人被称为“孝廉”。
D.缥,青白色丝织品;缃,淡黄色丝织品。古人习惯用青白色丝织品和淡黄色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缥缃”指书籍。
同类题3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的总称。文房即书房。
B.牺牲:古代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C.社稷:对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旧时也代指国家。
D.禊:古代春季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
同类题4
如果要从历代文人中为梅、兰、竹、菊各选一位代言人,按顺序匹配最合适的一项是
A.苏轼 杜甫 陆游 陶潜
B.苏轼 屈原 陆游 王维
C.林逋 杜甫 郑夑 王维
D.林逋 屈原 郑變 陶潜
同类题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B.《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C.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很符合礼仪。在古代的礼节中,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而室内座位方面又以坐西向东为尊。“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D.《堂吉诃德》作者是西班牙人狄更斯,他是最早使喜剧主体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